在建設大廈工程期間,為了保證工程質量,確保“零缺陷”,800多天時間裏,徐群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天,天天都在工地上。澆地下室混凝土時是在寒冬的一個晚上。那天下午7時徐群才下班回家,晚飯後他怎麼也不放心,隨即披著外套匆匆趕到工地。戴上安全帽,借著手電筒微弱的光,徐群手腳並用爬上了腳手架。第二天清晨,徐群臉也沒洗,又趕到工地查看。施工單位的負責人不止一次地感慨:“徐群,你比我們施工單位都認真。我們認真施工是因為有利益關係,你圖啥呢?”對此,徐群笑而不答,其實他對工作的這份認真已經滲透到骨子裏了。
徐群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參與項目建設的設計、施工、監理等各單位進行協調,統籌管理整個工程。在整個過程中,一不留神,就要返工,返工就會增加投資,給政府帶來損失。在大型建築項目中,返工是正常的現象。然而,對工作認真的徐群從不這麼想。用最省的投資來做好項目,一次就做好,杜絕疏漏,追求“零缺陷”,這一直是他的追求。
追求“零缺陷”表達的是一種決不向任何不符合最高要求的做法妥協的決心。它要求人們努力工作,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達到各環節“零缺陷”的境界。為了實現“零缺陷”,組織或個人必須符合顧客要求,預防缺陷產生,保證交付一次性合格。
一位企業經營者說過:“如今的消費者是拿著‘顯微鏡’來審視每一件產品和提供產品的企業的。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能夠獲得生存空間的企業,不是合格的企業,也不是優秀的企業,而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隻有追求產品的零缺陷,才能被大眾接受,才會贏得信譽,贏得機會,走在時代大潮的浪尖。
【結果力訓練】
為了實現零缺陷,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企業通過事前預防措施的細致周到,發動員工對照顧客需求找出存在的差距,使員工建立一種“不接受任何錯誤、不放過任何錯誤”的零缺陷心態,自動自發地找差距、挖隱患、挑毛病、揭問題、查原因、找根源,層層把關、步步提高,把問題一次性地解決在企業內部,不給客戶製造任何麻煩、不留任何隱患,高起點才會有高成果、高效率和高效益。
要建立預防性的管理模式,就必須按照公司製定的標準,規範管理行為,使公司的質量體係得到有效運行。在企業的生產環節中,采取預防性措施,對質量進行管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1.控製,主要是指管理、計劃、經營、設計等企業內部的各個環節。
2.操作,是指一種產品在製造過程中的各個工序或流程。
控製是管理階層和設計的工作,操作是工人工作的環節。零缺陷產品源於每一個環節的關注和用心,隻有將控製和操作兩個方麵的工作都做好,才能夠製造出零缺陷的產品。
精益求精,永遠不說“做得夠好了”
精益求精,是一個員工專業度和敬業度的最好體現。不論什麼行業、什麼工作,這是每一位立誌做落實型員工的人都應秉持的工作理念。對於盡職盡責的人來說,達到工作的基本標準,隻不過是工作的一小部分,他們會為企業貢獻超出標準的、更高的價值。
他們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做到盡善盡美,常對自己說“要做就做到最好”,永遠不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這是一種高度的自驅力,一種找準目標就決不放棄的執著精神,一種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怎樣幹的負責精神。
在工作中習慣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也對自己不負責任。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複當年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語音識別係統的識別率從以前的40%提高到了80%,學術界對他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當時,他的老師認為,隻要把已有的結果加工好,寫好論文,幾個月之內他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