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輔國大將軍李靖的營帳。
李靖對自己的愛徒蘇定方說道:“定方,為師會推舉你前往終南山永安王李玄處學習,希望你能夠學得他神仙手段和用兵精髓。為師揣摩過他的《人民戰爭》、《遊擊戰》,發現他的兵法謀略,和為師的用兵絕然不同,卻自成一家。以弱勝強、圖存之道、用兵之靈活可謂是堪稱一絕,隻是不知他從何處學得了這樣的用兵傳承?莫非是哪位隱者大賢留下了這樣奇特的用兵謀略,被永安王李玄學去?獨居一格,卻自成體係,這,這真是奇了怪了。用他的兵法,理論上打仗肯定是能夠打的贏的,隻是史書上確實沒有流傳這樣的用兵謀略,用兵體係啊。”
不久,李靖就向大唐皇帝李世民推舉了蘇定方到終南山李玄的隱居之所學習,而軍中一眾宿將,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張公謹等也推薦自己的子弟到終南山學習。
數日後,整整兩千人的學習大軍在大唐帝都長安城彙集,之後,就開進了終南山,來到了李玄的隱居之所。
李玄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教了所有人四樣知識:漢語拚音、普通話、阿拉伯數字和加減乘除法。這些都是最基礎,最實用的知識,也是大唐社會中最欠缺的知識。
兩千學子,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些人從小就出生在隴右,一直說的就是隴右方言,一開口就是“你個棒槌,你說個甚?”;有些人來自幽州,幽州話說的十分順口,動不動就“俺那嘎達”;還有些人來自南方,一張口就吳言儂語“好不啦”。
李玄覺得,要想讓他們好好溝通,就必須推廣普通話,而推廣普通話,首先要教的就是漢語拚音。認準了拚音,方能讀準字。
而阿拉伯數字,則要比漢字書寫的數字要簡單方便的多,也是學習加減乘除法的根本,而加減乘除法則會大大方便大唐百姓的生活。
所有學子都是各位重臣、各大豪門的子弟,按照大唐如今的選官製度,重臣豪族舉薦,子繼父業,他們也都是大唐未來的精英。李玄不要求他們太多,至少他們能正常溝通交流,會算賬,能夠算清楚自己的家底,大唐的家底就可以。如果做為一名大唐未來的精英,如果連自己的家族有多少實力,大唐有多少實力,都不知道,那不能不說是整個家族的悲哀,也是整個國家的悲哀,也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這些知識,是十分方便實用的,但是也是十分枯燥的。李玄覺得這兩千學子很多人會受不了這種枯燥的生活,選擇離開。可是,讓李玄感到驚訝的是這些人的學習精神。兩千學子,都在大唐帝都長安有住處,因為終南山距離大唐帝都長安並不遠,李玄讓他們選擇了走讀,每天下午結伴返回大唐帝都長安,第二日清晨再結伴來到終南山。可是自從學子們發現李玄教授的知識,十分方便實用,學子們開始主動的延長學習時間,返回大唐帝都長安的時間也越來越晚了,漸漸的有學子選擇在終南山搭建屋子,留宿終南山。最後,所有的二千名學子都選擇了在終南山留宿。他們晝夜不停的學習這四樣知識,用剛剛掌握的普通話試著彼此間進行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