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借勢布象 潛虛暗度(1 / 2)

琉璃天上,木劍仙薑成鹿忽地言道:“借勢布象,以虛飾實。這等妙借天緣的手段……不愧是東方道友。”

東方晚晴微微搖頭,片刻之後才道:“百年絕旨,出則必中。不意清輝月華,無所不至……不愧是軒轅懷。”

“正如歸無咎數度創舉,對於身畔之人影響極深,得其恩澤者、順勢而漲者為數不少;你辰陽軒轅懷,亦有相似效用。”

諸永宸淡淡一笑,但雙眸間晦暝變化,身軀近乎顯露實相,顯然證明他對方才所發生的事並非毫不在意。

劍主季蒼生緩聲道:“機不容發,一劍封喉,潛虛暗度,殺機起於無形。方才這一手,可謂貴方道術謀局的登峰造極之作。”

四位天尊交談,清音渺渺,流布中天,並未動用那傳音入密之法。

內外諸嫡傳,聞言大驚奇。

如果並未會錯了意,四位天尊之議論,乃是針對方才韓太康和江海這一戰。

但是這和東方掌門、軒轅懷又有甚關係?

況且,韓太康主動亮明破綻的手法雖令人嘖嘖稱奇,但是先前至少已有三戰珠玉在前——林雙雙之瑰麗,白新禪之慘烈,寧素塵之決絕——此戰勉強隻能說可堪並駕齊驅,怎麼值得四位道尊看重如此,儼然是開戰以來最重要的戰鬥般?

急觀戰局之中的兩人。

韓太康依傍的八十一珠被擊破之後,被一劍斬中,激發了護身寶光,麵上難掩憾色,背負雙手,緩緩回陣。

而江海眸子光華卻是極為鋒銳,額頭更是隱隱見汗。

以一位主修劍道的圓滿境嫡傳而言,委實是十分罕見。

一念及此,即將入陣比鬥的諸位還好,比鬥已畢、又或者是賓客之屬,如魔道墨天青等人,已迫不及待的取出天羅石,重新審視方才這一戰。

由於四位天尊點破了“必有玄機”,在提前預知結果的前提下,或快或慢,大家終是尋到了一線端倪。

原來,韓太康之“三門破綻”,並非真的是任君抉擇,其中是有主次之分的。

唯有選擇“人”字門,才是正解。如此,略微付出消耗法力的代價,便是全部。

正如實戰中江海的抉擇那樣。

若你選擇“天”門,“地”門,到了最終揭曉謎底的時刻,你才能恍然發現——原來三種弊端——窺見道術、法力消耗、助其鍛煉,赫然彙聚一體,每一件也逃脫不得。

這三種弊端本身還算不得什麼,更厲害的是,若到了這一步,勢必引燃一顆毀滅道心的種子,生出一種極頑固“中計”和“挫敗”的念頭,侵蝕江海之心念,難以自拔。再配合法力的消耗,一虛一實雙管齊下,對於江海本人的侵蝕力之強,大大勝過“半尺天棰”。

屆時,不需要五人聯手,隻要越衡一方再出一位強手,譬如雲千絕、沈湘琴一類,便能擊倒江海,奪取一位。

不過,功行高至禦孤乘、李雲龍、席樂榮的境界,此時依舊眉關緊鎖,似有未解之意。

有一個問題尚未解決——

那就是此法構思雖妙,但你也要有實力完成才是。

韓太康連圓滿境界的層次也未達到,如何能夠騙過江海?

江海雖然僥幸過關,但他的神情顯露無疑——他做出正確抉擇事出有因,並非窺見了其中破綻。

甚至連他們這些圓滿之上境界者,方才也並無一人察覺此道玄機。

因為道行上的絕對差異,他們應當瞬間察覺出三門之間的微妙差別才對。

一眾人等,將目光投在秦夢霖身上。

秦夢霖略一思忖,緩聲道:“方才天尊已然點明——借勢布象,以虛飾實。所借助之勢者,三十六萬年大爭之懾動人心是也。若是尋常時節切磋交手,江海身為劍修,身處一較為從容之境地,當有極高的把握窺破虛實。此間鬥法,卻是不然了。”

禦孤乘等連連頷首,已然省悟。

因為三十六萬年之爭事關重大,事涉九宗命運,乃至整個紫微大世界的走勢。所以參戰之人的責任與慎重,勢必與往日不同。

所以做出抉擇之人,內心之中有一線隱念,較為抗拒令本身受損的這一條道路。

譬如三個圓球,兩個一般大小,另一個稍小一線;但是那稍小的圓球卻多出一層光環附體,所以看上去竟是一般大小。

守擂九子,至多要接受五人挑戰。在第一關便大大消耗法力,委實非江海所願。與之相較,助其鍛煉道術,又或者窺見本門神通奧義,雖然也是不小的代價,但和大爭勝負相比,到底無法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