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距離(1 / 2)

那些每天跟你稱兄道弟、不分彼此的人,和你的友誼不一定長久;而那些跟你並不親密,但又不間斷聯係的人,與你的關係往往更加穩定。

人際交往中,強調與他人的親密,而忽視距離,也不一定是件好事。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除了有交往的需求外,也有獨處的需求。一方麵,人們需要獲得自我價值感和安全感,需要與他人交往,並建立穩定的關係;另一方麵,每個人都有一種需求,那就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需求。因此人們需要有獨處的時間和空間,需要暫時地遠離他人。

我們經常也會有這樣的感受:當遭遇失敗的時候,誰也不想見到,隻想一個人呆著,即使你最好的朋友來安慰你,你在心底也會產生一種想法:“我不想讓他見到我失敗的樣子!”“他不是來嘲笑我的吧!”有時候,自己不開心,什麼也不想說的時候,對於那些不明就裏來問這問那的人,你不僅不感激,反而還對他們感到厭煩,認為他們瞎操心。

現在,換個角度,對於你的朋友們來說,他們也需要獨處的空間。盡管你自認為跟他們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們也有保留自己隱私的權利,他們也有不想見到任何人(包括你)的時候。任何人都需要隻裝有自己的自我空間。雖然這個自我空間會隨情景而變,但無論是誰,隻要他處於清醒狀態,都有自我空間的需求,而且他走到哪裏,就會將這個空間帶到哪裏。

有一個女孩,跟她的男朋友鬧了別扭,很不開心。我問他為什麼,她說跟男朋友同居半年了,但還是覺得跟男朋友關係不夠緊密。前些天,男朋友丟掉了工作都沒有告訴她,她還是聽別人說才知道的。她覺得男朋友不信任她,有什麼事情都不告訴她,所以很生氣。

其實,男朋友不告訴她這些,並不是不信任她。這件事與信任沒有關係,隻是關係到自尊。一個男孩當然不希望讓女朋友了解自己的一些失敗經曆。他會覺得如果女朋友知道自己被老板炒了魷魚,會很沒麵子。這個時候他需要的是一個隱藏自我感受的空間,一個不被人侵入的空間。

一個真正理解他人的人,會給朋友留下一些個人空間,適當地與朋友保持一定的距離。從表麵上看兩個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但正是這個距離才使得友情更加牢固。很多年輕人忽視這一點,平時跟朋友親密無間,但也正是這種親密常常毀掉了他們的感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既然是隱私,就是不想對外人透露的。隱私是個人空間中最重要的東西之一。一旦隱私被泄露出去,就好比自己的個人空間被人打開了一個缺口,自己便失去了安全感。所以,沒人願意暴露隱私。

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中,有的人願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比如他曾經做過什麼壞事、有哪方麵的缺陷、心中有什麼難以啟齒的想法,等等。一方麵,他們說出來的當時會感到輕鬆;另一方麵,他們說完了又感到後悔,為自己擔憂:“一旦兩人關係發生了改變,他不會以此來‘要挾’自己吧?”他們在後悔告訴你隱私的時候,會主動慢慢地疏遠你。

有一個年輕人,無意中發現自己的老板與一個女同事有曖昧關係。這個女同事跟她是一個辦公室的,也很熟,他們平時以姐弟相稱。有一次,這個年輕人開玩笑地對女同事說:“你跟老板的事我都知道了,說來聽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