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2)(2 / 2)

不要一味地增加推力,而要想方設法消滅阻力,不然總有阻力積累超過助力的那一天。

怎樣才能破解阻力,甚至化阻力為助力呢?這得看我們是不是能夠配合利人利己的動機,設身處地的溝通技巧和集思廣益的整合能力。

拿破侖·希爾曾經多次參與談判,然而由於雙方怨恨頗深,難以調和、溝通,看來隻能訴諸公堂。

這時拿破侖·希爾會建議:“我們能不能尋找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呢?”

當事人隻會口頭答應,而內心則認為根本沒辦法行得通。

我們為何不換一種問話方式?“假如我能夠使對方心服,你能否同意重新開始新的溝通?”在通常情況下,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

這樣一個在法律上與心理上對立的難題,然而經過拿破侖。希爾的私下調解,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就迎刃而解了。其實,這是集思廣益後產生的最不錯的解決方案。

有一天早晨,一位土地開發商向拿破侖·希爾打來了求救電話。這位開發商需要更多的資金才能完成土地開發,接著出售獲得現款後才能償還貸款。但是銀行以拖欠貸款為由,拒絕再提供貸款,並且還打算沒收抵押的土地。雙方無可奈何隻好訴諸於法庭。

這件事情波及麵非常廣,連附近居民都抗議開發進度緩慢,弄得市政府很被動。為了打贏這場官司,雙方都已投入成千上萬的訴訟費,讓本來就資金缺乏的開發商猶如雪上加霜。

受開發商的委托,他勉強同意嚐試準則4、5、6,來安排與銀行方麵在開庭之前進行談判。

談判剛開始時很不順利,銀行方麵的律師關照談判人員不要說話,而由他本人發言,以防止影響將來上法庭時的立場。

在前一小時半,拿破侖·希爾講述利人利己,有效溝通和集思廣益等觀念,並把銀行方麵的顧慮寫在黑板上,擺在雙方的麵前。起初對方不知他玩什麼把戲,不為所動,隨後隨著講解的深入,雙方終於能夠溝通了。雙方都盼望能私下和解,不希望訴諸法庭。銀行談判人員不顧律師的一再警告,暢所欲言地發表自己的看法。

後來雙方立場雖沒有變化,然而不再竭力替自己辯護,也樂意聽對方的說法。拿破侖·希爾趁此時機把土地開發商的意見又寫到黑板上。

經過一番溝通,本來的誤會消除了,和解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四小時後——原定結束時間,可會場上的氣氛依然那麼熱烈,開發商的建議正得到對方的熱烈響應。又過了半個多小時,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最後達成初步協議。隨後官司撤回,雙方又進行了幾次談判,那片土地上終會矗立起一棟棟宿舍樓。

我們並不是為了證明,不走法律途徑也能解決問題。訴諸法律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進行的,有些事情我們通過合作、溝通就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重視個人參與

世界是一個整體,萬事萬物都彼此聯係,團結能發揮最大的力量。

拿破侖·希爾認為,日本人的經營方式改變了全球市場,關鍵在於不忽視個人參與。這種見解很有深度。個人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集體的成敗。在集體中,一個人要想被他人認同,隻有集中精力投入到參與和解決問題中去,發揮個人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付出得越多,取得的成就愈大,得到的回報也愈多。

集思廣益作為正確有效的原則,也是前麵所提到的所有準則的集大成者。我們當然沒辦法控製別人的思想或集思廣益的過程,但總可以對他們施加自己的影響。

在不利的環境中,我們也能夠進行個人參與,僅僅重點表現進行內心的組合。旁人的詆毀算不了什麼,我們應該化解來自負麵的阻力,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僵持不下,看似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我們為什麼不另辟蹊徑,尋找第三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