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與他人合作的訣竅(2)(1 / 3)

“孩子們,玩得痛快嗎?瞧,你們煮的是什麼?……我小時候也愛玩這玩意兒,現在仍舊喜歡。然而在公園裏生火,是不安全的。當然你們是很小心的,可別的人不會這麼做。如果他們看見你們生火也生起火,回家又不把火熄滅,那麼火就有把公園燒毀的危險。一旦發生那種不幸的話,我們可就連一棵樹都看不到了。你們玩得高興時,千萬要記住把火堆旁邊的枯葉撥開,在離開之前,用泥土把火堆掩埋起來,不知你們願意嗎?下次,你們最好把火生到山丘的那一頭,這樣既玩得痛快,又可以避免發生火災。倘若那樣做的話,不知怎麼感謝你們才好!孩子們,祝你們玩得痛快!”

兩種說法,兩種效果。後一種讓孩子們覺得保住了麵子,心裏舒服一點,卡內基也覺得舒服一點。事情的圓滿解決,在於卡內基首先考慮了別人的看法,再來處理問題。

麵對個人問題變得非常嚴重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其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使緊張的氣氛得以緩解。

大洋洲南威爾斯的伊麗莎白·諾瓦克曾講:“負責我買車分期付款賬戶的男子給我下了最後通牒,讓我在周一早晨以前補交六星期的欠款”,不然他們公司會采取進一步行動。然而我周末未籌到款,因此周一一大早他就氣勢洶洶地打來電話。我心平氣和地向他解釋,以他的觀點來看待這件事情。我真誠地為給他帶來這麼多多餘的麻煩而道歉,並且說自己定是令人最頭痛的顧客。他的口氣開始緩和下來了,並且說我還不算是最令他頭痛的顧客。他開始給我舉幾個很不講理的顧客。我靜靜地聽著,讓他一吐為快。接著根本不需要我開口,他就說我一時籌不齊款也不要緊。他讓我在月底之前先交一小部分,然後方便的時候再把剩下的補足,就沒問題了。

你也許覺得在做事之前先考慮一下其他人的觀點,是否應該這麼做?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嗎?做是應該的,當然會花費很多時間,但這會使你交到朋友,獲得更好的解決方式。

“在會見某人之前,我寧肯在他辦公室旁邊的人行道上多走幾小時”,哈佛商業學院的唐哈姆院長說,“不貿然走進他的辦公室。因為當時腦中還沒有清晰的概念,更不知說什麼好,那樣隻會把事情搞糟。首先,我必須對他的興趣和動機作出正確的判斷。”

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吧!

倘若你想改變人們的觀點,而不至於傷害他的感情或引起憎恨,規則的第8條是:

“試著真實地從別人的觀點來看問題。”

請求對手的幫助

每個人都有做個偉大人物的欲望。請人幫個忙,不但讓對方覺得自己重要,也能夠為你贏得友誼和合作。

有一次卡內基駕駛汽車到法國旅行,不幸迷失了方向。這樣他就停下陳舊的福特車,向當地的一些農民打聽道路。

那些穿著木鞋的農民看著卡內基的衣著和乘坐的福特汽車,認為他是個百萬大富翁。他們看著百萬富翁向自己請教,自己倍感榮幸,認為這是對自己的重視,就對站在一旁畢恭畢敬的卡內基七嘴八舌起來。其中有一個小子為有如此罕見的機會而激動得不得了,擠到卡內基的麵前,他要單獨享受這指示方向的樂趣。

我們也能夠試試這個原則。下一次你在迷路的時候,能夠向一個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均比不上你的人請教,“希望你能幫個忙,告訴我怎麼到達某個地方。”你會收到良好的結果的。

本傑明·富蘭克林運用這項原則,將一個刻薄的敵人變成知心好友。當他年輕時,他拿他所有財產辦了一家小印刷廠。為了獲得為議會印文件的工作,他想盡辦法想進入費城州議會當文書辦事員。但是麵臨著來自議會的巨大阻力,議會中最有錢又最能幹的議員之一,卻非常討厭富蘭克林,甚至公開責罵他。

如何討對方喜歡呢?富蘭克林想了許多辦法,結果都一一否定了,最後他決定去請敵人幫自己一個小忙。

他打算用對方的虛榮心,讓他覺得自己獲得了尊重。

富蘭克林給對方寫了一封便箋,請求他把圖書館藏的那本稀奇而特殊的書借給自己,以便於自己好好研讀幾天。

在一周後還書的時候,富蘭克林順便附上一封信,強烈地表示自己的謝意。

富蘭克林巧妙地利用對對方知識和成就的仰慕,終於贏得了雙方的和解。在下次議會相遇的時候,對方竟主動和他打招呼,而且很有禮貌。從此以後,富蘭克林時常向他請教,他也樂意幫忙,兩個成為要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