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與他人合作的訣竅(2)(3 / 3)

這三項分類出自談話藝術家之口。隻有我們在平凡生活中明白每個人應酬的目的屬於哪一類,才能做到有目的。

有些在應酬中“明知故犯”導致應酬不成功。比如說,你明知有求於人時要有禮貌,可是你經常對朋友橫眉怒目,傷害別人的感情。

同樣一句話,從不一樣的人嘴裏說出來,效果可差得太大了。例如,“郵筒在哪裏?”和“在哪裏有郵筒?”看似簡單,其實會出現兩種答案。我們在應酬中要注意措辭運用得當。方能收到好的效果。

美國電影明星辛西婭·吉布以講究服飾出名。一天,不少親友和記者來問她有關前一天在聚會上穿紅色大衣的事,可問法就大相徑庭了:

“吉布小姐,那你明天會穿什麼顏色的大衣呢?”自由式“吉布小姐,你昨天穿的大衣,是紅色,還是其他什麼顏色?”(半自由式)

“是紅的,還是白的?”(選擇式)

“不是紅的吧?”(否定式)

“是紅的吧?”(肯定式)

“是深紅還是淡紅的?”(強迫式)

最讓她不容易接受的是“否定式”發問,其次是強迫式。吉布笑道:“倘若當時有人問我那件大衣是淺綠還是深綠?我會爽快地回答:“是紅的。”

不肯定的方式會讓話語模糊不清,讓人不容易捉摸。比如:

有一次,一個女同學問她朋友:“你昨晚喝醉了酒沒能回家吧?”

盡管我沒聽清對方的回答,然而我想她是很不容易回答的,總不能說“是”或“不是”。怪隻怪這位女同學的問題太讓人難堪了。

我們為什麼不用間接法來應酬呢?但是要注意千萬不要亂用,不然會弄巧成拙。用間接法能達到使用直接方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問別人年齡,特別是女性的年齡,直接詢問會被對方誤認為是一種侮辱。讓我們看看被選為日本第一號保險推銷員的原一平其人是如何問別人年齡的。他先問對方:“你看我多大歲數了?”對方說:“34歲或35歲吧?”原一平就答:“對極了,我今年35,我看你是42或43吧?”(故意把對方估計年輕一些)。

“哪裏,哪裏,我已經48歲了。”

間接法的精髓在於先用一種方法向對方示以敬意。比如,倘若你麵對一個大腹便便的婦人,你說“恭喜你”肯定比說“你有孕麼”好聽得多。

俗語說得好:“朋友有厚薄”。我們跟朋友交往中,要注意“老友”和“新交”的不同。對朋友的應酬,倘若對方是你另外一位朋友介紹與你結識的,你不但和他辦事,而且要先把這件事情通知那位朋友。當然,你和對方已由“新交”變成“老友”了,那就不必通知了,不然,通知那位朋友是絕對有必要的。

拿破侖·希爾有一位朋友卻不注重這些。你今天給他介紹一個朋友,第二無,他就躲開你,直接去找那朋友,連三個人碰頭的機會都不給。有過一次教訓的朋友,決不敢再給他介紹朋友了,因為他們擔心他把自己的事情告訴那位朋友。

所以,如果我們打算去拜訪某甲,托他幫忙,而他又是某乙前不久介紹給你的,你不妨把這些事告訴某乙,也許某乙也會傾力相助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在與陌生的朋友交往前,必須先了解對方的個性,如此會讓我們的交往更融洽。

為了提高成功率,減少多餘的麻煩,我們必須做好應酬的準備。

經過幾十年的爭鬥,美國的“通用”汽車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握手言和,成立一個聯合公司,在加州“通用”的雷蒙德工廠合作製造汽車。

這項建議是由“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勞格·史密斯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後提出來的。因為他看到,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汽車市場上,日本汽車正憑借他的成本低、價格廉的優勢,“蠶食”美國汽車的傳統市場。經過幾番爭鬥無法取勝後,史密斯從長遠著想,打算與日本汽車廠商合作開發,而日本豐田為了避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來獲得更大的利潤,欣然響應。聯合生產汽車後,通用可以深入了解豐田生產管理的第一手資料,借鑒對方的經驗。

許多成功人士都信奉拿破侖·希爾的競爭戰略:倘若不能打敗對方,就與他們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