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奇的自我意識的理論認為:倘若某位學生學習某一學科有困難,也許是因為從這位學生的眼光來看他不適合學習這門學科。
然而雷奇毫不懷疑,一旦改變學生這種觀點體現的自我觀念,那麼他對這門學科的態度也就會相應改變。一旦幾千名學生因改變了自我意識進而改變了他的自我定義,他的學習能力也會跟著改變。
這種理論得到了強有力的驗證。
一個學生在100個單詞中拚錯了55個,而且很多課程都不及格,以致喪失了一年的學分。但是第2年各科平均成績91分,成為全校拚寫最傑出的學生。
另一個男孩因成績太差而被迫轉學,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後卻成了全優生。
一個姑娘拉丁文考試了4次沒過,同學校的輔導員談了3次話後,就以84分的成績通過了。
一個男生被一個考核機構認定為“英語能力欠缺”,卻在第二年榮獲學校文學獎的提名。
這些學生的問題關鍵不是他們智力遲鈍或基本能力的不夠,而在於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恰當。他們“確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不是說“我考試失敗了”,而是認為“我是個失敗者”不是說“我這門不及格”,而是說“我是個不及格的學生”。
要想有所成就,並全麵地完善自己的意識,就不得不有一個適當而又現實的自我意識伴隨著自己,就不得不接受自己,並有健全的自尊心。
必須信任自己,必須持續地強化和肯定自我價值,必須恰如其分地、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而不是把自我隱藏或遮掩起來,必須有與現實相適應的自我,以便在一個現實的世界中有效地發揮作用。
並且,你還可通過長期的自我觀察或借助心理谘詢師的指導,逐漸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弱點,並且積極現實地對待這些長處和弱點。
當這個自我意識在對自我揚長避短的基礎上日益完善而穩固的時候,你會有“良好”的感覺。並且會感到非常自信,會自在地作為“我自己”而存在,自發地表現自己並會適當地發揮作用。
倘若自我成為逃避、否定的對象,個體就會把它隱藏起來,不讓自我有所表現,創造性的表現也就這樣受到阻礙,自我內心便會產生強烈的壓抑機製而沒法與人相處。
你的內心所真正需要的正是更豐富的人生、幸福、才幹、寧靜以及你心目中的崇高目標,這在本質上都能夠從豐富的生活和積極的創造過程中體驗到。
當體驗到幸福、自信、成功的情感時,你相當於在享受豐富的生活。
當你落魄到壓抑自己的能力、浪費自己的天賦本能,讓自己遭受憂慮、恐懼,達到自我譴責和自我厭惡的程度時,你就是在扼殺你能夠利用的生命力,就是在背棄自我發展和完善的道路。
“在你心靈的眼睛前麵長期而穩定地放置一幅自我肖像,你就會越來越與它相像。”哈利·愛默生·佛斯迪克博士說,“生動地把自己想像成失敗者,這就使你不能取勝;生動地把自己想像成勝利者,將帶來無法估量的成功。偉大的人生以想像中的圖畫——你希望帶來什麼成就,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作為開端。”
你該如何獲取、駕馭你的自我意識
積極的自我意識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長期的積極暗示中形成的,那麼如何才能獲取自我意識,又如何才能駕馭自我意識呢?
積極的自我意識的獲得必須以正確評價和分析自己作為前提。
一個人倘若能找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他在學習或工作中就會產生自信心,這將讓他不會躊躇、不會徘徊。他率先就會知道他的努力將會帶來什麼結果。
所以,他的學習或工作效率將超過其他人,成就也勝過其他人;其他人則必須摸索前進,因為他們沒辦法了解自我。
下麵這些問題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真正的自我,從而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這些問題涉及你的人生的方方麵麵,達60個之多,但願你能從中找到你自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