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創業之初總是困難重重(1 / 1)

詹姆斯·貝內特是美國著名的報人,他在1825年經營《紐約信使報》時遭遇了挫折,1832年《環球》又宣告破產,此後的《賓夕法尼亞人》又遭失敗。十幾年下來,貝內特通過辛苦勞動和勤儉節約積攢了幾百美元。1835年,他找到賀拉斯·格裏利,希望能夠與他合作創辦一份新日報《紐約先驅報》。但賀拉斯·格裏利拒絕了,並且為他推薦了兩個年輕的印刷工與貝內特建立合夥關係。

《紐約先驅報》在1835年5月6日正式創辦,當時它所有的資金隻夠運作10天的時間。貝內特在華爾街上租了一間狹小的地下室,在裏麵擺放一把椅子,再在兩個圓桶上放一塊厚木板就成了一張簡陋的辦公桌。除了印刷之外,這份在美國新聞史上有巨大影響的日報的創辦曆程就是從這間陋室開始的。

在當時,美國的各大報紙都隸屬於某個機構,這種由幾人個合夥創辦報紙的形式還不為人知,屬於首開先河,慢慢地,這些年輕人站穩了腳跟,開始一步一下地朝著理想邁進,他們的事業日益興旺發達。他們的報紙之所以廣為人知,原因就在於報道迅速及時,報道內容全麵豐富及新穎獨特。無論是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還是新聞采集的速度和方式,他們都比同類競爭者更勝一籌。他們還不遺餘力、不惜花費巨資去獲得能夠引起大眾興趣的、及時可靠的消息。

《紐約先驅報》的起步之路正如其他事業在開創之初總是困難重重,曆經波折一樣坎坷崎嶇,但是隨著矗立在紐約百老彙與安街交彙處的那幢當時最為壯麗威嚴的新聞辦公大樓的落成,《紐約先驅報》也宣告了它在報界的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你一無所有之時,唯一的選擇就是努力拚搏。”這是喬治·蔡爾德掛在費城的私人辦公室牆上的一條格言,同時它也是一條促使一個在他人看來毫無機會、不名一文的男孩最終出人頭地的最高準則。從兒時起蔡爾德就夢想擁有《費城縱橫》和出版這份報紙的辦公大樓。

可是,喬治·蔡爾德這個窮小子每周隻能掙2個美元,他怎麼能夠奢望得到這麼著名的一份報紙呢?這難道不是一種癡心幻想嗎?然而,輕言放棄絕不是這個年輕人的性格,他有著充沛旺盛的精力、堅定不移的意誌和年輕人特有的開拓事業的魄力。他勤勤懇懇地在一家書店工作了一段日子,並積蓄了幾百美元作為開創事業的資本。接著,他就準備要雄心勃勃地大展宏圖了。他在最初起步時做的是圖書出版,他出版的一些圖書因視角獨特、內容新穎而在商業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諸如《凱恩的北極遠征》等等圖書都很暢銷。他具有高度的商業敏感性,他知道什麼樣的圖書最能夠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因此,他的出版事業的發展開始呈現上升趨勢。

接著,蔡爾德準備實施下一步的計劃了,但是當時的《費城縱橫》每天都在賠錢,他的朋友們也多次勸告他要謹慎行事。但是,他還是在1864年毅然買下了這份報紙。至此,兒時的夢想終於成了現實。接下來,整頓這家經營不善的報紙就成了他的首要任務,他的做法雷厲風行。他將征訂價格提高了一倍,並且同時減少了廣告版麵的比例,這第一步棋他走得有些出人意料。此後,《費城縱橫》開始靠著內容和評論重新吸引了讀者的眼球。很快,這份瀕臨絕境的報紙回複了往日的生機,重新走上了繁榮興盛的發展軌道。

這份報紙是美國新聞界的佼佼者,它在許多年的年利潤居然高達40萬美元。在此期間,不管形勢多麼困難,經濟狀況多麼窘迫,他從不削減雇員的工資,而千方百計提高發行量。即使費城所有的同行們都這樣做,他也始終如一地堅守這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