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環境和城市地位的迅速變化,讓昔日以農為本的東莞孕育出一大批傑出的商業人才。從事房地產主業、借足球和籃球俱樂部投資聲名大噪的宏遠集團創始人陳林,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的龍泉係掌門人張佛恩,以及“家具大王”郭山輝等,堪稱新一代莞商的中堅。而個人創富經曆最具傳奇色彩的,莫過於2012年當選世界莞商會會長的東莞三正集團董事長莫浩棠。
生於火紅的大躍進年代的莫浩棠,行伍出身,年輕時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1979年春季),與前輩陳蘭芳一樣,都是跟“火藥”打交道的。
據說,莫浩棠18歲那年,他父親出任東莞縣(1985年設市)縣委副書記,為一方父母官,而他則選擇去當兵上戰場。不管是當日還是後來很長時間裏,周圍的人都懷疑這毛頭小子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但提到那段戰火中的經曆,素來冷靜的莫浩棠都會顯得異常興奮。“上戰場的時候,我什麼準備都沒做,跟著部隊就走,”他說,“戰友問你連信都不留一封?我說我怕啥,我爸媽有4個兒子,少我一個不少,多我一個不多!”
在中越邊境服役數年後,1981年,23歲的莫浩棠轉赴軍校任教,成為所在軍校500多名教員中最年輕的一位。一年之後,因為犯了較嚴重的胃病,莫浩棠無奈提前轉業,回到家鄉東莞橋頭鎮。
橋頭鎮位於東莞縣東北部,因經濟水平極為落後,人稱縣裏的“西伯利亞”。本來,以莫浩棠的從軍履曆及“官二代”背景,複員回來進縣城當個機關幹部一點問題沒有,但他卻從橋頭鎮鎮委辦公室副主任做起,一直當到橋頭鎮鎮委書記,前後9年,兢兢業業。那9年裏,橋頭鎮工農業總產值增長了9.6倍,財政收入增長了6.3倍,莫書記功不可沒。
就在人們以為風華正茂的他會在官場上更進一步時,1993年,莫浩棠做出了人生中第三個讓人大跌眼鏡的決定:辭職下海經商。
邁步從頭越
翻開近30年來中國企業家風雲榜,軍人出身後來又跳出體製外者大有人在,比如聯想的柳傳誌、華為的任正非、萬科的王石、華遠的任誌強以及萬達的王健林等等。論全國性的名氣,莫浩棠不如上述大佬們響亮,但在東莞商界,他算得上說一不二的人物了。
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東莞,逐漸從數十年的沉寂中走出來,成為大量港澳台及其他外企投資的熱土,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外來商人、企業管理人員及打工者湧入這個新興的城市。按近年統計,東莞常住人口超過800萬,其中戶籍人口僅約200萬。
莫浩棠從中嗅到了商機。1993年,莫浩棠下海後的第一宗投資,是開發橋頭鎮蓮湖度假村。當年,整個東莞的現代酒店業,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他要在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上開出一條新路。
“為了做生意,我把妻子多年的積蓄也‘挪用’了,一份合同要磨上幾天幾夜,從沒正點吃過飯、按時睡過覺。”對於創業的艱辛,莫浩棠記憶猶新。蓮湖度假村開業運營兩年後,收益不錯,莫浩棠順勢成立廣東三正集團,全麵進軍東莞的酒店業,先後興建塘廈鎮和樟木頭鎮兩家三正半山酒店,成為東莞民營酒店業的先鋒。
盡管起步行業不同,莫浩棠也和“爆竹大王”陳蘭芳一樣,希望實現多元化投資。1997年,三正集團涉足房地產業,兩年內在東莞順利開發了3個項目。時至今日,除了主營酒店、地產業務外,莫浩棠名下還經營洗衣、汽修、環保、物業服務及文化娛樂等產業。
企業做大了,莫浩棠卻越發謹慎了。外界曾批評新一代莞商“固守本土”“甘為人後”,莫浩棠認為此類說法並不客觀。他說,在涉及發展戰略和企業生存的重大問題上,謹慎從事、慎重決策,這正是土生土長的東莞民營企業家走向成熟的表現,不能視為膽小怕事。
東莞“加工製造業之城”的大名,早已蜚聲世界,但新莞商能否作為一個個性鮮明、實力強勁的群體,像半個世紀前陳蘭芳在倫敦泰晤士河兩岸燃放的燦爛煙花一樣,引發世人的驚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