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業務培訓(2 / 2)

“差不多一兩銀子。”

“同量的麵粉和饅頭之間,價格也是相差5倍,因為做饅頭的也需要工錢。便如果饅頭蒸得不熟,斧頭打得不鋒利,估計本錢都很難賣到,即使他們也付出了同行勞動,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隻有對事物作有用的勞動,才能增加它的附加值,才能提高它的價格。”張天保總結說。

眾夥計都很認同張天保說的理,但不明白這些跟米店經營有什麼關係。

“咱們是做米店的,要想提高大米價值也隻有對其附加有用勞動力。”張天保之所以繞那麼遠才扯回到米店經營上,是因為他怕送米上門的方法會為夥計們不理解,那也就不會用心去執行繞這麼大彎子就是要他們認識到這麼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夥計們都瞪大眼睛,他們想聽聽除了選除雜物,到底還能在大米上附加什麼有用勞動。

“除出大米中的雜物,隻是附加值的一部分。而最為重要的附加勞動則是以顧客為中心,竭力為顧客。”張天保以顧客為中心的思想確實有夠超前的,而為了盡快在丹陽打開局麵,他不得不引入這一超時代理念。而為顧客完全靠一種深情和意識,如果認識不到其重要性,不能從心裏誠心為顧客著想,那麼一切都會流於形式。

“《經商聖經》裏說顧客就是上帝……”為了引起夥計們足夠的重視,張天保胡謅了一部《經商聖經》。

“上帝是什麼東西?”一個夥計諾諾地問。

“上帝就是……就是神仙。”張天保也不知道這個年代有沒有上帝這個詞。

“神仙那麼大的本事,我們怎麼能跟神仙比?”那些夥誠惶誠恐。

張天保快要暈倒,中國曆來對神仙的信奉,隻是基於他的神通廣大,而不是真心尊敬、崇拜神仙,因此,在各種傳說、神州中,不少揶揄諷弄神仙的故事。

張天保隻得再次改口,思考著這個時代除了神仙外,還有什麼是最尊貴的:“這也就是說顧客像皇帝一樣,我們必須……”

這麼一說,那群夥計更是嚇了個半死,一並滾落地上,高呼不敢。原來他們自然也當過顧客,當然不敢與皇帝老子相提並論。

張天保哭笑不得,這也能惹上政治風波,隻得再次改口:“顧客就是咱們的父母……”

這下那群夥計露出憤怒之色,若不是張天保剛剛承諾從他們這中挑選未來的掌櫃,估計某些衝動的就會上來湊他幾拳。

到底還是林似蘭跟張天保相處得久,最能了解他的心思,她站起來說道:“各位大哥別誤會,阿保並不是罵咱們。他的意思是說,隻有顧客們購買了東西,我們店鋪才能生存下去,那些顧客就像我們的衣食父母般。”

經林似蘭這一解釋,那些夥計這才釋然,張天保再也沒心思與這群有著嚴重“觀念鴻溝”的夥計解說什麼現代理念,隻是詳細的告訴他們應該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