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最後,張天保給眾夥計講了一則小故事——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傑娃和牛娃同時在一家商行做事,最初拿同樣的傭金,享受同樣的待遇。可是很快傑娃青雲直上,受到老板重用,牛娃卻還在原地踏步。
牛娃很不滿意,常常報怨:“我幹活比傑娃勤快多了。”
老板為了讓牛娃知道為什麼,把他叫過來說:“你到外麵去一下,看看集市上有什麼在賣的?”
牛娃從集市回來後向老板彙報:“現在市場上隻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玉米在賣!”
“有多少?”老板又問。
牛娃趕緊又跑出去,然後回來告訴老板一共有40袋玉米。
“價格是多少?”老板再問。
牛娃又第三次跑出去問了價格。
“好吧!”老板說:“現在請你坐下來,看看傑娃怎麼做。”
老板讓人叫來了傑娃,也讓他去市場看看有什麼賣的。娃很快從市場回來,並彙報說市場上現在隻有一個農民在賣玉米,一共40袋,價格是多少,質量還不錯。他帶回來了一個樣品請老板看,並且在交談中還了解到農民家有一批優質的大白采準備運來集市,他已經讓農民在商行門口等著了,如果老板有興趣,可以請他進來談。
此時老板轉向了牛娃:“現在你已經知道原因了吧!”
這個故事張天保前世營銷培訓時經常講讀,這次略加改動。講完後,他也不多作說明,讓這些夥計們各自去領會。
大多夥計頭腦大條,也隻是把它當作故事來聽,聽完笑笑也就算了。隻有一個叫胡海的夥計聽後點了點頭:“張掌櫃這是叫我們做事要用心,考慮周全。”
還有另一個叫王漢林的夥計也暗自琢磨著:“做事不能光憑力氣,要用動腦子。”
經過短期培訓,這批夥計正式上崗了。
他們都挑著一挑挑白皙皙的大米開始了送米上門服務。雖說是送貨上門,其實大多都不是顧客上門購買後,再送過去,而是上門銷售。這也相當於把固定的店鋪,變成了流動的鋪子。
在“家家樂”米店購米的顧客當然願意接受這種便捷的服務,一些其它米店的顧客也樂得圖方便,購買這些送上家門的大米。
一時間,“家家樂”米店的銷售量大增,又大大威脅到那些米店的生意,令那些米店老板們頭痛不已:
“這個張天保到底要折騰到什麼時候,剛剛過上幾天安生日子,又搞什麼送米上門,還讓不讓人賺錢!”
報怨歸報怨,這些老板們不得不麵對現實,到底要不要也跟隨著送米上門?如果不送米上門,也許會像上次一樣,失去大量的顧客群;如果送,本來就微薄的利潤那不是更加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