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1 / 2)

學會在遠處欣賞人生的美景

漫步人生,如果遇到了十分心儀的對象,看到了非常想得到的物,可惜又不能擁有,喜歡也好,愛也罷,這個時候把握這其中的尺度就成了一個關於心態的考驗。其實,愛是一種用心的關照。假如不能得到心儀的景致,那麼就換一種方式享受這上天的恩賜——請學會在遠處欣賞人生的美景,這是能夠讓你的欣賞變得長久的方式。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想要把自己喜愛的一切事物占為己有。與其占有,倒不如學會在遠處欣賞這上天賜予你我的美麗風景。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世間萬物皆有其可愛之處,盛唐的牡丹雖然受到眾人的愛戴,然而陶淵明卻對清新而淡雅的菊花鍾情有加。性情不同,所喜好的事物當然也不盡相同。縱然牡丹嬌豔,然周敦頤唯獨愛蓮;又縱然愛蓮,然其又隻在遠處觀望。人和物皆因距離而美好。一些時候,一些事物,一些人,與其想要擁之入懷,與其想要在近處細細地品味,倒不如站得遠一些,把他們當做一道朦朧的風景、一件優雅的藝術品來欣賞。

美麗的人和美好的事物,他們的身上的確會散發出迷人的氣息,讓你深陷其中而不能走出。不如換一種方式思考:這些美好的人和事,他們的存在是為了點綴世界,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麗。他們的存在,是為了給人以美的享受,讓人去品、去讀、去陶醉,而不是去自私地占為己有。就像高山和流水屬於我們每個人一樣,他們也屬於更多的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姑娘,有著青春美麗的容顏。在外人的眼裏,她是很多男子所欽慕的對象。然而小姑娘生性向佛,心性淡然的她終於選擇了遁入空門。來到尼姑庵,老尼姑問小姑娘為何想要落發為尼,小姑娘微笑著沒有作任何解釋。老尼姑又問:“外麵的世界那麼精彩,你就一點也不動心嗎?那麼多美好的事物,為何不去擁有呢?”這個時候,小姑娘開口了,她說:“外物雖然精彩,然而沒有一件東西是屬於我的,萬物皆空,沒有任何事情可以為我所擁有。”老尼姑聽到小姑娘這番回答之後,同意了她削發為尼。

並不是小姑娘什麼都沒有得到,而是她所擁有的,在她的心裏卻從來沒有認為是自己的。這種不為外物所動的心態多麼難能可貴啊。學會坦然,其實快樂很簡單。不要奢望自己能夠獲得很多,不論什麼時候,懂得用欣賞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用一種平和而淡然的心態去欣賞他人,就好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一樣,這個時候的你會自然地快樂起來。沒有私心,沒有了雜念,你對外物和他人的認識反而會更加客觀,也更加富有美感,這種輕鬆的交往和欣賞,難道不是更好嗎?

世界並不完美,人生當有不足

一場災難,抑或是一個小小的不慎之舉,這些都有可能招致生命的終結。如同開放正豔的花朵被前來的人群隨手摘下一樣,脆弱的生命又何不如此?麵對生命種種的不確定因素,我們本應該更加珍惜和愛護這來之不易的生命,然而卻有不少人又在虛幻中追尋完美,又在接近完美的事物中挑剔不足。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戲劇的舞台上,演員們偶爾也會掉下一張麵具或是一把道具,既然舞台上的表演都難免發生意外,又何況比戲劇更加紛繁而複雜的人生呢?其實這世界並不完美,我們的人生也當有不足。在印度佛教的《百喻經》中,有這麼一個可笑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個男子娶了一位漂亮的媳婦,兩人恩恩愛愛,日子過得非常紅火。妻子雖然美麗,美中不足的是長了一個酒糟鼻,這個陰影在丈夫的心中始終揮之不去。

一天,丈夫到外麵經商,路過販賣奴隸的市場。他看到一個麵容清秀的小姑娘,仔細觀察之後立刻將她買下了。原來他看中的是小姑娘那個漂亮的鼻子!買到小姑娘後的丈夫欣喜若狂地奔向家中。

“太太!太太!快來呀!看我為你準備了什麼貴重禮物!”丈夫一邊進家門一邊興奮地喊著。還沒等太太出現,丈夫就迫不及待地將小姑娘的鼻子用刀割下,血淋淋地拿在手裏。太太看到後驚呆了,然而她卻沒有想到自己的丈夫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自己的酒糟鼻也割下了。之後丈夫試著將小姑娘的完美的鼻子按在太太的臉上,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最終都沒有成功。

妻子痛哭流涕,原本的酒糟鼻沒有保住,還遭受了肉體上的痛苦。丈夫追求完美的心態和愚昧的行為真是讓人感到可笑而又可憐。現實生活中的人們又何嚐不是如此。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多的技能和比別人高一籌的素質,家長們不惜犧牲孩子們難得的假期,報了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和補習班。然而在重壓之下的孩子,不但沒能掌握任何一門技能,反而在心中滋生了一種對家長的厭煩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