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得長久影響力的三個方麵
影響力是持續的生產力,樹立長久的影響力那麼會產生更多更長遠的績效與輝煌。具體而言,需要我們注意以下三個方麵:
1.配合對方的作風
如果對方是個身陷法網的犯人,你可以用法官般莊嚴的語氣對其講話;如果對方是學生,你可以用理論性的口氣和他討論;如果對方是公務員,你不妨用客氣一點的辭令來訪問他。以不同的態度來采訪不同的對象,就能夠打動被訪問者的心,使其娓娓道出你所需要的信息。
曾有一位資深記者提起他辛苦收集資料的經驗,他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采訪一個重要的犯罪新聞。一個人在犯了滔天大罪後逃逸,逃亡途中被地方警察捕獲。在押解的路上,我和犯人麵對麵,想訪問他,然後火速送到報館,當做頭條新聞發布。眼看著截稿的時間分分秒秒地逼近,而這名犯人卻始終不開口,我絞盡腦汁,最後終於使他說出來了。”
他說,必須按照對方的年齡和職業,而改變自己訪問的態度,否則就無法得到你想要的資料。
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作為一個要想提升自己影響力的人必須明白,一個人如果能夠配合對方的行動而巧妙地應對,那麼無論什麼事情都能應付得很順利,這就是懂得巧妙運用生活技巧的人。實際上和人會麵的時候,如果不能配合對方的作風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就無法和他談得來,更說不上一見如故了,到最後隻能找和自己類似的人交往,不僅交友範圍縮小,而且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呈現出一種封閉的狀態,無法再跨出一步了。
2.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
當自己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煩惱、困難時,或有心裏話要傾訴時,我們一般不會找父母,而是找知心朋友商量、傾訴。朋友會給你許多同情和安慰,或者提供給你不少好的建議。
但不要忘了,別把什麼都寄托在朋友身上。朋友如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你,你當然得好好感謝,但是當他們或者迫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或者一時煩事纏身脫不開時,你也不要抱怨他們,或在心裏嘀咕:
“看,真正要幫忙的時候就不吱聲了。”
“瞧!他考慮的隻是他自己。”
這樣想時,你就要檢查一下自己了。暫時忘記自己的處境和角色,設想你就是你的朋友,站在朋友當時的處境,對於你提出的難題,你會怎麼對待呢?這時你可能很快會明白:“嗯,他確實有難處;嗯,他實在是無能為力。”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在自己看來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當我們把立足點放在當事人那一端時,我們可能很快就想通了,“嗯,換上我也會那麼做的。”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的許多誤解、爭執,其實就是因為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導致的。
因此,要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也是提升影響力的一個好辦法。
3.討人喜歡的原則
學會聆聽。
不要向朋友借錢。
尊敬不喜歡你的人。
打球時不要一直贏。
不必什麼都用“我”做主語。
不要把過去的事全告訴別人。
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對事不對人;對事無情,對人要有情;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那是不可能的,讓大多數人喜歡就是成功。
自己開車不要特地停下和騎自行車的同事打招呼,人家會以為你在炫耀。
有時要明知故問:“你的鑽戒很貴吧!”有時,即使想問也不能問,比如“你多大了?”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當我決定後,會給你打電話”……
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聲。
同事生病時,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的病床邊,回家再認真洗手。
堅持在背後說別人好話,別擔心這樣的好話傳不到當事人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