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公正能夠向往,但不能依賴和強求,不要把墮落的責任推諸於他人,更不能自欺欺人!許多不公平的經曆我們是無法逃避的,也是無從選擇的,我們隻能接受已經存在的事實並進行自我調整,抗拒不但可能毀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許會使自己精神崩潰。因此,人在無法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厄運時,隻有學會接受它、適應它才能把人生航向轉正過來,才能駛往自己真正的理想目的地。
沉默比牢騷更有建設性
對於那些熱愛抱怨的人來說,沉默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沉默卻能把他們從抱怨情緒中解救出來。
如果你什麼都不說,大家也許還會讚美你穩重,但如果你說個不停,不但不會表現出你期望的睿智,反而會令人感覺到浮躁。倘若你滔滔不絕了很久,表達的內容卻無非是抱怨和牢騷,那就更不夠明智了。
所以,在思想上給自己一個過濾器吧,當你想要抱怨時,請讓自己沉默幾分鍾,讓你的話語先穿越抱怨的過濾器。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謹慎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驅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牢騷。
法國有句諺語,雄辯如銀,沉默是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沉默確實勝於雄辯,當然更勝過那些毫無價值的抱怨的話語。在這一點上,美國總統羅斯福可謂眾人的表率。
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得手後,盡管美軍損失慘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在一些美國議員之中,還有為數不少的議員反對美國向日本宣戰。
當時羅斯福已經將局勢分析得十分明朗,他明白如果不趁日軍立足未穩時發動戰爭,等到日軍發展起來戰爭會變得更加艱巨。同時,他也明白那些持反對態度的人的想法。一戰中,美國在最後階段才參戰,戰爭沒有在本土進行,但最後美國卻因一戰而大發其財。所以,現在美國一旦參戰,國內經濟必受影響,而且戰爭的勝負很難預料。如果戰事對美國不利,到時如何收場?
羅斯福明白這些人的憂慮,但他以政治家的眼光覺察出這些擔憂是毫不必要的,所以他決定:美國必須參戰。但是議員們觀點的分歧令他苦惱,他有時候心中會生出幾分厭煩的情緒,忍不住想要抱怨。
在一次會議上,當大家為戰還是不戰而爭論不休時,羅斯福突然要站起來,因為他雙腿殘疾,所以平常總以車代步。當他掙紮著要從車上站起來時,兩名白宮的侍從慌忙上前想幫他一把,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羅斯福憤怒地將他們推開。
於是,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羅斯福搖搖晃晃地掙紮著,從椅子上緩緩地站了起來。然後他滿臉痛苦卻倔強地堅持站著,默默地看著周圍的人,一言不發。
所有在電視機前看到這一畫麵的美國民眾都被感動了。有什麼困難時不能克服的呢?
於是,在全國民眾意願的推動下,國會很快作出決議:對日宣戰。
羅斯福說服了那些原本反對參戰的人,他沒有采取強硬的態度,也沒有苦口婆心地進行規勸。他沒有抱怨,也沒有妥協,而是以一位領導人的姿態,成功地將局勢引導到他所希望的方向。這不正是沉默的力量嗎?
所以,沉默往往比抱怨更有建設性。抱怨是一種習慣,如果你不想把抱怨的話說出口,那麼就請沉默,讓自己暫停一下,調整一下呼吸,就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在說話時更加小心地選擇詞語,也更加仔細地斟酌自己將要表達的觀點是否合適。
說話之前,不如深呼吸,而不要窮抱怨。
連根拔除內心的衝動之苗
偉人不會稍有什麼念頭就立刻為之動心。他們總是自我檢討,這始於自知之明。然而有的人天生疏狂,總是由著性子行事,風吹草動都會影響其情緒變化。由於受到情緒的影響,他們做起事來總是自相矛盾,被欲望左右。我們應當無論何時都盡可能讓思考與反省壓倒自己的激情。首先控製住自己的情緒,然後懂得製怒之法。
自製力說來容易,做來極難。要想把每個人心中的衝動之苗連根拔除,首先應當有自我認識,知道自己是個輕浮或浮躁的人,意識到自己好衝動。如果連這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必然會受到自己的情緒所影響,做出不經大腦的蠢事。
美國著名的巴頓將軍就犯過這樣致命的錯誤。
巴頓將軍某日來到前線醫院看望傷員。他走到一位病號前,病號正在抽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