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到底該如何清除心靈的垃圾呢?第一,拋棄自卑,肯定自我,並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和情緒調節。第二,充分地了解自己,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觀的評價;不放縱自己,也不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第三,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不好高騖遠。第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能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製情緒。第五,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揮個性。第六,在不違背社會規範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讓我們做好“心靈環保”,時刻學會清理自己的心靈,不要讓那些心理垃圾成為心靈的負累。
保持孩子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現代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為了生活和事業整天奔波在家庭和單位之間,每天接觸的人和事慢慢地固定在了一個大體的範圍之內,對這個範圍之外的東西逐漸失去了興趣,對新事物和新知識缺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終導致了個人的止步不前。
一位老師曾經說起過這樣一個故事:這位老師講《坐井觀天》這一課時,課文裏有這樣一句話:“天不過井口那麼大。”老師讓一個學生來朗讀,他是這麼讀的:“天……天……不過,井……井口,那……那麼大。”結結巴巴的朗讀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這位老師並沒有生氣,而是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要這麼念?”學生說:“青蛙在井裏住了這麼長時間,沒有朋友和親人,慢慢就不大會說話了。”老師聽了不禁一愣,暗想,學生說得多有道理啊。她暗暗慶幸自己有這麼一問,否則就可能扼殺一個孩子獨特的思考和創造。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打破我們的思維定式,讓我們發現更多新奇好玩的東西、發現更多的機遇,能讓我們的生活充滿色彩,讓我們的事業有更多成功的可能。
現實生活的奔波和忙碌不能成為我們喪失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借口。沒有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們也就失去了創造的激情,失去了創造的動力,我們的事業注定會碌碌無為,我們的人生注定會單調乏味。孩子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孩子們最有創造力。但好奇心和求知欲並不是孩子的專利,在人生的各個年齡階段,我們都應該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讓生活時刻充滿新鮮和新奇。求知欲和好奇心還能讓我們在生活中看到希望、在工作當中找到精彩,讓我們的人生煥發出源源不斷的魅力。
我國著名的水稻專家袁隆平正在為實現第三期雜交稻研究目標而努力。另外,他還想在國外進一步發展雜交水稻,如果全世界現有的22億畝水稻,有一半種上雜交水稻,所增加的糧食,還可多養活四億至五億人,不但解決了“中國養活中國”的問題,還能解決“中國養活世界”的問題。西方世界稱雜交水稻是“東方魔稻”,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但他“人老心沒老”,繼續保持著一種可貴的好奇心,對“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有掃帚那麼長,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稻穗像瀑布一樣,人可以坐在下麵乘涼”的“超級雜交稻”,仍然充滿新奇和向往。一位年近80歲的老人,還在做著令人神往的“禾下乘涼夢”,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親眼目睹“超級雜交稻”變成現實,這一點的確讓我們深感欽佩。
當曾經的激情和夢想被日複一日平凡瑣碎的工作和生活磨滅後,我們也就習慣了安於現狀,習慣了看淡一切、接受一切,於是我們的生活變得雖然忙碌卻沒有激情。這是穩定和安逸的可怕之處,也是在生活壓力和奔波勞苦之中容易出現的一種趨勢,但我們完全可以用好奇心和求知欲來延緩這種趨勢,讓我們的人生走出一條亮麗的軌跡。
幽默成就社交達人
一個幽默的人,也必定是樂觀向上、心態陽光的人。很難想象,心胸狹隘、愁苦滿懷的人能吐出幽默的話語。幽默是社交的潤滑劑,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幽默可以讓對方快樂,並將自己的積極人生態度傳達給他人。學會幽默,用好幽默,可在社交時暢通無阻,更加受人歡迎。
許多優秀的人都懂得幽默,而幽默也為他們的事業和生活助力不少。幽默的語言可破開交往堅冰,大大減輕說話辦事的難度,從而為把事情做好、做完美奠定基礎。同時,幽默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說話人的自信和睿智,讓別人更信服他,更樂於和他一起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