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曆史上,軍事天才們無不注重行動的隱蔽性與突然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直以來都是軍事戰略思想的主導方針。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它的意思是說,要在敵人沒有防備處發起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之時采取行動。這句話已成為千古傳誦的軍事名言,幾乎所有的名人名將在戰爭中都有用到。三國時期的孔明就是以“出其不意”之計火燒赤壁,使曹操的百萬雄師葬身火海。三國時期的另一個人物呂蒙也是運用此計智奪荊州的,致使一代名將關雲長敗走麥城。呂蒙首先裝病讓陸遜代守陸口,陸遜修書一封並備厚禮遣人送給關公,當關公拆書閱後,見書詞極其卑謹,便更不把陸遜放在眼裏,也因此對東吳放棄了戒備,撤掉了守荊州的主力來攻樊城。呂蒙見時機已到,率精兵3萬,快船80餘隻,選會水者扮成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搖櫓,卻將精兵伏於船中,關公派的守江邊烽火台的將士誤認為是商人,就讓呂蒙的船隊全部靠岸,結果呂蒙沉寂偷襲了沿江各處守軍,並用重金收買,令其喊開城門。守荊州的將士認為是荊州之兵,就開了城門,於是呂陳趁機偷襲了荊州。呂蒙用“攻其不備”之計,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孫權夢寐以求的荊州。
“攻其不備”,“備”為計策之眼,為勝負之師。己方必須詳察敵方應“備”不“備”之處,並且善加利用。
“攻其不備”的精髓是在我方形成知己知彼客觀認識優勢的同時,以形勢分析、心理戰等手段,主動製造對方的混亂局麵、錯誤認識、恐懼情緒,擴大我方的優勢、加劇敵方的劣勢——攻與不攻之間,“備”與不“備”之間,都蘊藏著深刻的知行的客觀規律。
在商場中,如果能夠“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天津第四鋁製品廠因“出其不意”製造出了帶哨聲的鋁壺,一時問,該產品供不應求。鋁壺是每家每戶都必須用的很普通的商品,很早就有人動鋁壺的腦筋,但隻不過是在樣式上做點小小的改進而已,並沒有多大的新鮮感。可是天津第四鋁製品廠卻出其不意、別出心裁地想出了一個妙招,即在普通鋁壺上加上一個哨子,水一開,蒸汽就吹響了哨子,以提醒人們提水,僅此小小的出人意料的革新。就使這種“響壺”供不應求。
日美汽車商戰中,日本汽車製造商以弱攻強,大舉打進了號稱“汽車王國”的美國市場,就是運用“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之計而獲得成功的現代商戰著名戰例。
20世紀50年代,日本的汽車製造業還比較弱,所以美國領導人和美國汽車製造商根本不把日本汽車放在眼裏,對精通謀略的聰明的日本人更是麻木不仁,而且盲目驕傲自滿,對美國顧客愛好的變化和自己忽視小型汽車生產的弱點熟視無睹。日本人就正好抓住了美國汽車製造業偏重生產不靈便和油耗大的大型豪華轎車的弱點,研製出了為很多美國人所喜愛的小巧靈便、油耗小、價格廉、乘坐舒適的小汽車,以迅猛的速度占領了美國市場,就像當年美國軍方根本沒有想到日本空軍會襲擊珍珠港而遭到慘重損失的一樣,美國汽車製造商也正因為無準備麵對日本人的突然襲擊。而使其在這一場商戰中一敗塗地的。後來雖然美國汽車製造商采取了一些防範措施,但是日本汽車已經深深地在美國紮下了根,想把日本汽車從美國市場趕走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於是美國著名的福特汽車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等公司不得不委曲求全地和日本的馬自達、日產、豐田等汽車公司聯合辦廠。
《厚黑學》的“求官六字真言”中有一“貢”字。說的就是出奇製勝的道理。李宗吾解釋說:“有孔必鑽,無孔也要鑽。有孔者擴而大之,無孔者取出鑽子,新開一孔。”商業競爭鼓勵人們采取種種方法去謀取商業利潤,為了達到追求利益的目的,經營者常常將開拓新興領域,創新求奇、“有孔無孔都要鑽”作為稱雄天下的成功韜略。厚黑成功者所鑽的空子就是當大家遵循一些規則的時候,他卻突然醒過來,不遵守那個規則。因此,“厚黑者”必須能夠善於變通。更要善於利用機會和創造機會。
厚黑哲理
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以奇製勝,打破常規,用對手意想不到的新奇手段戰勝對手,以變應變,是一個廣泛運用的計謀,也是一個“厚黑”經營法則。
暗渡陳倉,出奇製勝
古人雲:“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意思是,正麵佯攻、佯動等迷惑敵方的軍事行動,有利於暗中進行的真正行動,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無盡的。
“暗渡陳倉”之計是利用敵人被我“示之以動”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虛而人,以達軍事上的出奇製勝。據說這一計是漢代開國大將軍韓信創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成功戰例。
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戰例,曆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韓信這一招,奠定了劉邦大業的基礎,後來有很多兵法家效法韓信。
“暗渡陳倉”的前提,是“明修棧道”,即公開地展示一個讓敵人覺得愚蠢或者無害的戰略行動,以使敵人鬆懈警示。在公開行動的背後,或有真正的行動,或去轉移防衛,趁敵人被假象蒙蔽而放鬆警惕時,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致命打擊,自己則在沒有遭到任何抵抗或防備的情況下,出奇製勝。
“暗渡陳倉,出奇製勝”可以說是“厚黑”學的代表作。這種計謀,不僅用於兵事,在現代經商賺錢的經營活動中,也是商家常用的一個妙計。
在日本的首都東京有一家名為新都的理發店,這一店裏的生意極為興隆,每天的顧客盈門。
那麼這家理發店依靠的是什麼招術來吸引顧客的呢?有個人為此十分好奇,便去打探個究竟,最後發現其生意興隆是靠“出租”女秘書。
這個新穎的創意源自於發生在此理發店裏的一個小故事。
那是一個大雨滂沱的日子,一位顧客到他的店裏去理發。在理到一半的時候忽然顧客的手機響了,原來是老板讓他立即將一份擬好的協議打印出來,快速送到客戶的公司。這下可把那位顧客急壞了,望著窗外的大雨和鏡子裏剛理了一半的頭發。他進退兩難。思考再三,他最後還是放棄了理發,冒著大雨去打印社打印協議。結果在客戶麵前顯得很狼狽,自己也一整天心情不好,此事雖被人們當成了笑話,卻提醒了理發店的老板。於是,一個新的服務項目很快在新都理發店誕生了。
經過一番精心而周全的策劃,該店雇了一位專門辦理貿易手續的專家、一位日文打字員、一位英文打字員、一位英文翻譯和兩位辦理文件的女秘書。如果顧客是帶文件來的,那麼自己在進行理發的這段時間裏該店的女秘書就會幫你整理文件;如果顧客需要打印文件,就可以在理發店裏完成;如果你需要辦理貿易方麵的手續,那麼店裏的專家還可以為你服務。所以,顧客在等侯或理發的時候也和在自己的辦公室裏一樣可以辦公。
這一個新型項目服務推出之後,一下子就吸引了那些每日工作繁忙的顧客,使他們覺得來這裏理發不僅是一個很好的放鬆機會,而且還能夠及時地處理掉手上的工作,真是一舉兩得。而新都理發店也依靠這個特色服務。使自己的年營業額成倍增加。
創意,是經營者通向富有的捷徑,企業家的高低優劣之分也往往因此而產生。茫茫商海,千帆競渡,但隻有那些善走新道,出奇製勝的水手,才能迅速抵達成功的彼岸。
兵家常說:將三軍無奇兵,未可與人爭利,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說: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勝。書中還列舉了賣油脂的雍伯、賣肉製品的濁氏等商人,他們都是掌握一技之長,經營奇物的商品而致富的。
清代山西太穀縣一個曹氏商人,有一年看到高粱長得莖高穗大,十分茂盛,但他覺得有些異樣,隨手折斷幾根一看,發現莖內皆生害蟲。於是,他連夜安排大量收購高粱。當時一般人認為豐收在望,便庫存高粱大量出手。結果高粱成熟之際多被害蟲咬死,這一年,高粱歉收。然而曹氏商人卻以奇計獲得大利。
“出奇製勝”是一個可以廣泛運用的“厚黑”經營法則。出奇製勝,打破常規,用意想不到的新奇手段戰勝對手。它的核心,就是“變化”二字。出奇製勝強調的是變化,反對的是模式化,這個法則永遠不會過時。
相形之下,如今不少地方的許多經營者的經營思路卻缺乏個性、缺乏獨特的經營方式,千人一麵,萬人一腔,踩著人家的腳跟走。殊不知,一個經商者如果隻知道按部就班,幾十年一貫製地從事生產經營,不注意信息反饋,及時革新工藝,進行產品更新換代,那麼,他必定會在市場競爭中遭到失敗。而一個在生產經營上不斷開拓創新的經商者,則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勝利者的桂冠永遠是屬於他們的。
厚黑哲理
經商是一門學問。經商需要頭腦,經商需要技巧,經商需要出奇製勝。對於一個商人來講,要有出“奇”製勝、獨具一格的經營技巧。才能在商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賺取財富。反之,如果商人一味地去跟隨別人的腳步,那麼就永遠隻有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而做不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了。
聲東擊西,賺錢有術
在軍事上,聲東擊西指的是敵方指揮不當,軍如無頭之蠅,亂撞亂碰,就不能判明和應付突然事變的發生,這是指揮員失去分析判斷情況的能力的一種征象。要利用敵方失去控製力的時機將其消滅。“聲東擊西”之計是以假象造成敵人的錯覺,來偽裝攻擊方向的謀略。它的要點在於:東邊要狠狠地造勢,西邊要暗暗地布置。如果運用得好,對方還在向東張望的時候已經被你包圍了。
聲東擊西之計,早已被曆代軍事家熟知,為曆代軍事家所常用,但在商場謀略上,“聲東擊西”也是一個屢試不爽的策略,同樣大有用場。
聲東擊西的案例頗多,使用的方法也各異。其關鍵就在於攻方的“聲東”是否能讓防禦方完全相信,使其減弱“西麵”的防禦,甚至完全放棄“西麵”的防範。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某城市的一條街道上有兩家電影院,在市場不太景氣的情況下,兩家影院的老板都使出渾身解數爭攬顧客。路南的影院推出了門票八折優惠,路北的影院接著就來了個五折大酬賓。站在顧客的角度來講,當然是願意去價格優惠的影院,於是就出現了路北的影院生意興隆、路南的影院門可羅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