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形勢下,路南影院的老板不甘心就這樣被對方打敗,於是一賭氣,幹脆來了個“跳樓大甩賣”——門票打兩折。在當時,按照當地消費水平和行業常規,影院門票五折以下幾乎沒有利潤可言了,路南影院打兩折的目的是為了把對手徹底擠垮,然後好再進行“價格壟斷”,令路南影院老板沒有料到的是,他剛剛把顧客拉過來,路北的影院接著就推出了門票一折優惠,此外還免費為顧客提供一包瓜子。在這種情況下,路南影院的老板實在沒有勇氣與之競爭了,於是宣告倒閉,關門大吉了。
在眾人眼裏,都認為路北影院這時會恢複競爭之前的價格,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做,這個送瓜子的“賠本生意”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還不到一年的時間,路北影院的老板買了奧迪轎車,房子也換成了高檔別墅,一副發了大財的模樣。原路南影院的老板為此感到非常奇怪,為了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便通過朋友打探路北老板的經營秘訣,看看他究竟是通過什麼渠道發財的。
經過一番周折後,他終於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路北影院一元的票價要賠錢,送瓜子更是賠錢,但送的瓜子是老板從廠家訂做的超成型五香瓜子,看電影的人吃了瓜子後,必然會口渴。於是老板便派人不失時機地賣飲料,飲料也是經過精心挑選的甜型飲料,結果顧客們越喝越渴,越渴越買,飲料和礦泉水的銷量大增——放電影賠錢、送瓜子賠錢,但飲料卻為影院老板賺取了高額利潤!這就是使路北影院老板發財的策略。
實際上,路北影院老板采取的是“聲東擊西”的賺錢術。商海中有人賺錢賺在明處,有的人則采取隱藏利潤點、迂回賺錢的策略,就像這位影院老板一樣。利潤點隱蔽得比較好,那麼顧客便認為你做的是“賠本生意”,當然也就會覺得自己花得錢值,從而就會爽快地掏腰包。聲東擊西,悶聲發財,實際上蘊含了科學經商的大智慧。
這一策略在於把對方的注意力用在我方不甚感興趣的地方,使對方增加滿足感。這是談判中常常使用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能使我方與對方保持良好的關係,在謀得我方利益的同時,使對方也感到最大的滿足。
“聲東擊西”之計,通常用靈活機動的行動,忽東忽西,不攻而示之攻,欲攻而示不攻,形似必然而不然,形似不然而必然,似可為而不為,似不可為而為之。對方順情推理,我恰同勢而用計,以達到出敵不意地奪取勝利的目的。
厚黑哲理
在賺錢中運用聲東擊西之計,把自己的目標隱蔽起來,把一些次要的問題渲染成很重要的問題,而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在主要方麵多占了便宜。讓對方放鬆警惕。在經商過程中運用聲東擊西之計。可以輕鬆達到自己的目的。
巧借時局,順勢而上
古人言:“下君之策盡己之力,中君之策盡人之力,上君之策盡人之智。”一個人為了能完成自己的事業用盡畢生的精力,這是難能可貴的。亦必須要那樣去奮鬥。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實施自己的計劃,這個人很難事業有成。但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隻靠自己本身的努力是不夠的,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情況下,門類很多,社會分工精細,一個人或一個團體所掌握的科學技術知識是極有限的。在某些科學技術乃至具體工作環節上,哪怕是最傑出人物或團體,亦不可能獨自完成,必須要借助別人的力量才能攻克。更為值得注意的,人的智慧力量是無窮無盡的,盡人之力遠不如盡人之智,所以,才有了古人說出的下中上的策略。
為了某種目的的達成,就需要借勢或造勢,巧借時局,順勢而上。唐代詩人王之煥有句婦孺皆知的名句:“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就是說為了看得更遠,就得去登高;為了涉水過河就得去打造船隻。為了跑得更快、走得更遠。就需要借助於車馬這些古代交通工具,否則,就不能獲得優勢。就連狡猾的動物也知道造勢和借勢,就像生活中人們經常說到的“狐假虎威”、“狗仗人勢”等,這都是通過造勢和借勢來完成的。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借勢拓展到政治、軍事和商業貿易上來了。如曆史上的“水淹七軍”就是借助水勢,如“借東風”就是借助風勢。清朝的大貪官和坤之所以敢胡作非為,就是借助乾隆皇帝的寵愛之勢,胡雪岩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被錢莊解雇的小夥計。發展為一代“紅頂商人”,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借助了左宗棠、王有齡等人的權勢……這其中無不體現了“厚黑”的學問。
勢,可以說是天下最大的力。造勢和借勢,是商業競爭中不可缺少的商業謀略,作為現代商人更要懂得它的重要性。在激烈的商戰中,隻有善於造勢,才能營造極其強烈的商業氛圍:做好市場定位是謀求有利地勢;降低成本是提高企業競爭的內部優勢;實施差別化是提高企業競爭的外部優勢;鋪天蓋地的廣告是營造輿論攻勢;給產品賦予文化內涵是占據消費者的心理優勢;打造名牌是創造新的優勢。企業如能形成“善戰人之勢”,其產品銷售就會暢通無阻。
蒙牛集團在現代商戰中所取得的成功,可以說是來自於這個“借”字上。有專家對蒙牛集團點評說,在蒙牛的成長中,處處體現著一個“借”字:創業初期,借用工廠,實施“虛擬聯合”,快速開拓市場;借勢於“中國乳都”、捆綁行業老大“伊利”。打響自己的名頭:借用社會資本,發展自己實力。
“借”,把蒙牛的迂回進攻戰略展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蒙牛將自身的優勢資源集中於市場開發、技術開發,將原料供應、生產、運輸等資本密集型業務外包,形成以品牌優勢為基礎的價值網絡,而且始終不渝地積累自身的品牌優勢,得以在市場中逐步壯大。
縱觀其發展曆程,在蒙牛諸多的“借”戰略中,善於借力造勢無疑是蒙牛的製勝法寶之一。
成大事者的特點是善於借力,去營造成功的局勢,從而能把一件件很難完成的事辦成,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一個人如果想成就自己的事業,不必樣樣都比別人強,自己在某些方麵可能會比別人差,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必須善於借力取巧。大學者阿基米德如是說:給我一個杠杆。我就能撬起地球!說的就是借力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都要學習借力之術,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有豐富的資本,和別人比起來自己的資曆本是微不足道的,這時你就要善“借”。一定要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與局勢,做出明智的決定,善於借別人的力量,而不被別人看出,讓自己獲得最大的效益,這樣才算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很多經商者已經認識到發展自己的事業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目標。要懷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並為之努力奮鬥著。但是,相對而言,有時可能會忽視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力,甚至會與大環境背道而馳,事倍功半。因此,在創業生涯規劃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把自己的目標和周圍發展的趨勢結合起來,學會借助大環境的東風,把自己送上青雲。
比爾·蓋茨20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與當時全世界第一強電腦公司——IBM簽的。當時,他還是位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沒有太多的關係資源。他怎能與那麼出名的公司簽到合同呢?原來,他之所以可以簽到這份合約,是因為他的母親是IBM的董事會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董事長,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如果當初比爾·蓋茨不靠母親簽到第一份合同,也許他的成功之路就不會那麼順暢。
世人都說創業難。難道創業真的是那樣難嗎?以往人們強調自主創業,但現在很多人的觀念開始改變,關係在創業中的作用逐漸加大,並日益成為創業信息、資金、經驗的“蓄水池”,有時甚至在商業活動中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神奇功效。一個有良好關係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辦起事來自然會事半功倍。成功者都善於借力、借勢去營造成功的氛圍。從而攻克了一件件難事,為他們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所有大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長,就是有一種識人的眼光,能夠抓住別人的優點,把每一個員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當,使每個員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曾預先寫下這樣的墓誌:“睡在這裏的是善於訪求比他更聰明者的人。”的確,卡耐基能夠從一個鐵道工人變成一個鋼鐵大王,是他能夠發掘許多優秀人才為他工作,從而使他的工作效力增值了成千上萬倍的結果。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力量及智慧總是小之又小的,一個人的力量、智慧,不能代表著所有人,想要成大事,少不了要借助外力,借用別人的智慧。三國時期的孔明是一位善借勢借力的能手,如他導演的孫劉聯兵,火攻曹軍的“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一例就是典型,還有“草船借箭”也是巧在“借”字。
總的來說。在任何事業上都不是一步登天的。但“登天”的辦法卻是多種多樣的,辦法得當,則可快捷省勁。
厚黑哲理
善“借”力量。就是一種快捷省勁的辦法。做生意賺錢需要借助於外力。巧用時局。順勢而上。實現自己的目標。
借名生利,坐享其成
人生一世,我們最難把握的是“名利”。名能生利,利中有財,人們一般最放不下的,就是這一個“財”字。沒有它我們就沒有房住,沒有衣穿,沒有飯吃,它始終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但是中國人不談名利,這似乎是祖上留下的傳統。莎尼蘭爾說:“名譽是你的一封最有效的自薦信,你一生的前途都得依賴著它。”古人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名利於我如浮雲”等。其實,客觀講,熱愛名利是多數人的普遍心態。尤其是當今,市場經濟日益繁榮,追求利益已成為浩蕩潮流。
狐狸會借助老虎的名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商場上,名人效應法是用於直接促銷的常見形式,有時,巧妙地利用關聯的著名人物和組織的影響。可以為企業打造出一條捷徑。
在中美洲有一個小國,有一位書商,他手裏的書老是賣不出去,於是就有人給他出主意,讓他找人“忽悠”。但是“忽悠”也要講究方法的,一定要請名人來,在那個地方總統就是最好的名人。給他出主意的人說隻要把書寄給總統,無論他說什麼,這書就一定好賣了。書商一聽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