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翻雲覆雨妙法無窮(1 / 3)

大處著眼

一般領導都麵皮太薄,容不得下屬對自己不尊敬,容不得下屬的敵意,更有甚者,容不得下屬的不同意見。這樣的人,身邊是不會有人支持的,更不會有人為你死心塌地地賣命。其結果是,當你一帆風順無限風光的時候,你的下屬自然對你唯命是從,表麵上不敢有半句怨言。但是你一旦落魄,那些平時唯唯諾諾的下屬首先會落井下石,從內部向你發起進攻。

因此,為了維持自己的地位,你必須通過“賢明”這塊招牌來拉攏更多的仁人誌士。但是,“賢明”必須通過不斷吃虧來換得,人是有感情的動物,特別是所謂的仁人誌士,更有“士為知己者死”的情結,這樣的例子曆史上就有很多。

五代時,梁朝的葛周與寵愛的美姬一道飲酒作樂,有個在身邊擔任侍衛的小兵一直目不轉睛地盯著那個美姬,以至於葛周問他話時,他都忘記了回答。這個小侍衛也覺得自己失態了,十分惶恐,害怕葛周懲罰他。葛周見了,並沒有說什麼,隻是向他笑了笑,還讓自己寵愛的美姬親斟一杯酒賜給了那個小侍衛,意思是讓他“壓壓驚”。

後來,葛周與後唐的軍隊交戰,戰事屢屢失利。葛周就大聲呼喊那個小侍衛,命他前去迎敵。小侍衛見這正是報效主子的機會,就奮不顧身,衝鋒陷陣,擊退了敵人的一次次進攻,並生擒了敵人的一名小頭目。戰鬥結束後,葛周覺得因沒有責怪下屬色眼看愛妾所獲得的回報如此之大,心想,隻要自己臉皮夠厚就能得到別人死心塌地地為自己效命,於是就將自己寵愛的美姬賜給了那個小侍衛做妻子。

在一般人看來,葛周的所作所為太不“男人”了,但是在李宗吾看來,這才是真正的男人,葛周可以厚麵皮的非常之“舍”,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盛時為衰時計,平時不妨臉厚一點,胸懷廣一點,對你的下屬寬容一點,別把你那塊收攏人心的“賢明”招牌砸碎。

厚黑哲理

大處著眼,成就大事;抓犬放小,不斤斤計較;要有大度量、大手筆,但如何去衡量何為“大”,何為“小”呢?這就需要琢磨你得到的回報與付出是否相稱了,倘若成正比,臉再厚、心再黑也在所不惜。

表麵功夫

聰明的領導,為了取得下屬的支持,讓員工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賣命,就得籠絡人心,使手下的人感到你看得起他們,凡事有商有量,十分民主。

領導要想推行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切忌開門見山,一竿到底,要先假意征求員工意見,讓員工廣泛開展討論,以消除領導一個人說了算的影響,員工最後也會自覺積極地執行老板的“命令”。

某汽車公司董事長,他很有些“假公濟私”的本事。即使碰到棘手的人事問題,也能圓滑地將自己的意見演變成“大家的意見”,而使自己的決定得以順利貫徹。

譬如:如果需要重新協調企業的人事關係,進行內部改組,他就會給下麵的經理、科長吹風,先傳達自己的主旨,再說:“為加強內部的工作,亟須補充人才,希望各位爭當伯樂。如認為誰才能出眾,請及時推薦給我。”經理、科長都送來推薦名單,董事長將名單瀏覽一遍,但並不表示自己有什麼意見。

在他看來,一般的職員,就才幹而言,差別並不大,關鍵是作為上司能否信任部下,如果是自己親自推薦的人選,自然會全權負責且盡心栽培。

這樣一來,人事問題便輕而易舉地解決了,使人完全沒有上司一手包辦的感覺,而下屬在推舉人才後,會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提高積極性。

在會上,董事長同樣運用這種技巧,先將自己意見的要點大概講一講,然後說:“我就簡單地談到這裏,至於具體內容和細節,請諸位充分討論,暢所欲言吧!”說完,雙眼一閉,靜靜地養起神來。

其間,與會者一個個踴躍發言,毫無顧忌地談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等到結論出來後,他才睜眼說:“望諸位齊心協力,朝著一致的目標奮進吧!”然後宣布散會。

在最後定論之前,先讓員工暢所欲言,積極參與一通,仿佛是公司主人翁的姿態,員工無不興奮自豪,即便意見毫無采納,也對老板給他一個踴躍發言的機會而感激不盡,心想我在公司還真有一席之地,老板的形象也會進一步放光,“開明”、“與大家融為一體”、“虛心聽取大家意見”等桂冠都加到老板頭上,這樣一來,老板要進一步推行自己的個人意誌就更易如反掌了。這樣,盡管是上司的命令性提案,也讓人感到這是“公意”,而不會產生壓抑的感覺,所以,大家貫徹起來便格外賣力,顯然,這對工作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實際上,會議決議基本上就是董事長的設想,因為決議基調已由他領先擬定好,所謂的與會者的討論隻不過是稍加補充或修正罷了。這種表麵大方的行為實際上最為小氣,表麵上給員工越來越多的權利,實際上連員工一點發牢騷的權利都回收殆盡。

厚黑哲理

假大方仗著厚臉皮,真小氣靠著黑心肝,以假亂真,以臉遮心,真真假假,變幻無窮。

化敵為友

眾所周知,朋友越多越好,敵人越少越好。所以,一個人若使自己的朋友死心塌地為自己賣命,並不算最高明,最高明的“作秀”是能夠把自己的敵人感化為自己的朋友,這樣才算做厚黑中的高手。

努爾哈赤是清王朝事業的奠基人。他以十三副遺甲起兵,經過數十年的艱苦創業,終於使滿族發展成為能與明朝抗衡的一股力量。這當中固然有許多客觀因素,但是努爾哈赤善於表演、精於“作秀”,從而廣攬人才的做法,則是其功成名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萬曆十二年(1584年)九月,努爾哈赤攻打翁科洛城,翁科洛有一位守城勇士鄂爾果尼藏在暗處向努爾哈赤放冷箭。努爾哈赤躲閃不及,被射傷了。他拔出帶血的箭,繼續指揮戰鬥。這時,又有一個叫羅科的守城戰士借煙霧的掩護,到努爾哈赤近處,一箭射中其脖頸,雖然未中要害,但“血湧如注,血肉並落”。努爾哈赤頓時昏死過去。攻城部隊隻好撤退。

努爾哈赤傷愈之後,再次率兵,攻陷了翁科洛城,並生擒了上次射傷他的鄂爾果尼和羅科。眾人憤怒地要將二人亂箭穿胸處死。可是,努爾哈赤十分冷靜,對眾人說:“兩敵交鋒,誌在取勝。彼為其主而射我,今為我用,不又為我射敵耶?如此勇敢之人,若臨陣死於鋒鏑,猶將惜之,奈何以射我故而殺之乎?”

然後,親自為二人解綁,並好言安慰。鄂爾果尼和羅科被這一舉動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們當即表示願意歸順努爾哈赤,並為其效力。後來,鄂爾果尼和羅科英勇作戰,為努爾哈赤的統一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清太宗皇太極也同樣是一位愛惜將才的馬上帝王。

皇太極即位後,由於滿族人口不多,為了入關打敗人口眾多的漢族人,這就需要吸納更多的降將。所以皇太極特別善待降將並委以重任,他把這個問題看成是打敗明朝,實現統一大業的重要手段,並產生了巨大的效應。

天聰七年(1633年),參將孔有德、耿仲明率官兵數千人自山東登州航海來降。此後又有廣鹿島副將尚可喜、石城島總兵沈誌祥等帶領大批官兵、人口來降。皇太極封孔有德為都元帥,耿仲明為總兵官,其他各官也視功勞分別封賞,並賜賞大量珍寶財物。孔、耿、尚部來降,不僅給後金帶來巨大的政治影響,使後金在同明朝進行改朝換代鬥爭中打開了更廣闊的道路,而且使後金社會內部發生了新變化。清太宗下令孔、耿所部帥旗用皂(黑色),後又規定孔、耿與八個和碩貝勒同列一班,並為之營建府第。崇德元年(1636年)封孔有德為恭順王、耿仲明為懷順王、尚可喜為智順王,而孔、耿與尚獨立分管兩支由漢人組成的部隊,獲得類同八旗主一樣的權力。孔、耿、尚的來歸成為太宗編製漢軍旗的開始,使清軍的實力大大增強,孔、耿、尚為清朝的統一全國建立了汗馬功勞。

皇太極實施的各種善待降將、委以重任的政策,使得皇太極身旁有著一支漢將隊伍,這樣,既解決了清軍軍事將才缺乏的問題,又削弱和瓦解了明軍,不斷壯大自己的力量。

厚黑哲理

通過“作秀”來獲得“仁義”的名聲,進而去感化對手為己所用,這對於正在創建自己事業或者事業正處於上升階段的領導者尤為重要。

攻心為上

掌握了一個人的心,也就掌握了這個人。如此說來,一個領導在管理自己的手下時,就要善於揣摩他們的心理,投其所好,甚至施苦肉計來拉攏他們,所謂“兩軍對壘,攻心為上”,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麵對麵的攻心戰,總的來說,不是為了緊張人們之間的關係,恰恰相反,是為了求得思想溝通,使今後更好地相處。麵對麵的心理戰,還應抱有一種寬大為懷的精神,即使是一些看似無法忍受的事情,必要時也可用以化解對手的不利因素。古代有一個《滅燭絕纓》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借鑒。

楚莊王打了勝仗,在宮中舉行盛大宴會,招待文武百官。天黑時分,酒興方酣,忽然一陣疾風,將蠟燭吹熄了,頓時宮中漆黑一團。在慌亂中,莊王最寵愛的妃子忽然覺得有人在拉自己的袖子,意在調戲。一番掙紮,她拔下那人頭上的帽纓,氣急敗壞地到莊王麵前說:“有人在黑暗中要汙辱我,我已拔下他的帽纓,請大王點亮燈,把他抓起來。”莊王說:“酒是我請大家喝的,酒醉了有所失禮,也不能責怪他們,不能為了顯示你的貞節而有辱我的部下。”說罷,舉杯喊道:“今天請大家與寡人喝酒,不拔掉帽纓不能盡歡,來,拔掉同歡。”於是,宮中一百多位大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纓,盡歡而散。

三年後,莊王率兵迎戰侵境的晉軍,發現手下有一位軍官作戰特別勇敢。戰後,莊王問那軍官:“平日寡人待你不厚,為何如此舍生忘死呢?”

那軍官道:“三年前臣下失禮,大王不加罪,我一直想用生命報答大王。”原來,這就是那位拉王妃袖子的人。

莊王的攻心戰是很成功的,他以愛護部下的名義出發,不計較私怨,而後寬宏大量,使犯罪者心悅誠服。反過來想一下,如果莊王當場點燈,把那位軍官找出來,加以重罰,不但那位軍官不會心服,其他軍官也會不滿;為一個妃子而責罰一位武將,來日怎知自己的命運如何?這樣,就會加大離心力了。

莊王在利用攻心戰時也用上了苦肉計,情願自己戴綠帽子,也不懲罰那位部下,結果令部下大為感動,要以死相報,因此,苦肉計推波助瀾,把攻心戰更推上高潮。

厚黑哲理

攻心意在溝通,拉攏人心。攻心戰應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接近對方,使對方一點一點對你解除防範,直到進入對方心田。

拴羊吃草

所謂“拴羊吃草”,就是將羊拴在固定的地方,讓它有草可吃,有事可幹,這樣就斷了它逃跑或者四處亂走的念想。在厚黑看來,此方法完全可以運用到領導對下屬的管理上,給下屬一些冠冕堂皇的工作,牽扯其精力,這樣,他們就沒有時間去做對上司不利的事情了。在曆史上,運用“拴羊吃草”之術最為高明的就是宋太宗了。

北宋年間,原先五代十國歸降宋朝的數位君主紛紛不明不白死去。那些跟隨君主而降的舊臣議論紛紛,口出怨言,對朝廷統治說三道四。於是,宋太宗把亡國故臣、失意之人紛紛網羅來,安置在館閣裏任職。宋製設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另增設秘閣、龍圖閣、天章閣等,分別掌管圖書經籍及編國史等事務。這些人吃著皇家的錢糧俸祿,整天忙著纂修各種書籍。這些書本身卷帙浩繁,其性質都是雜采古代經卷,分門別類加以纂訂編彙。翻檢查閱圖書的工作量比寫下來的文字量更不知大多少倍。《宋稗類鈔·君範》說:“役其心,後多老死於文字之間。”此話道破了宋太宗網羅舊文人的目的和他們的結局。

這種手法雖消極,但很高明,雖不能充分利用文人舊士的思想為自己的統治服務,但可不用擔心這些人再有什麼不敬言論,每日的書就夠他們翻了。他們被牢牢拴住,宋太宗也因此贏得“尊知重教”的美名。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四庫全書》皆屬此類。

朱棣做了皇帝後,曾經組織大批文人,編纂了一部卷帙浩繁的類書《永樂大典》,他之所以進行這一活動,也是為了鞏固統治,平息朝野上下,尤其文人學士對他篡位的不滿,對文人們加以籠絡,使他們為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