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工作態度正確,細節精神自然形成(1)(2 / 3)

沒辦法,喬治隻好拿著沒有冶煉好的礦石去找總工程師反映情況。總工程師認真地聽完他的反映後,出於職業敏感地說:“看來是某個細節上出問題了,怎麼沒有技術人員向我反映呢?”

總工程師來到車間,果然看到了一些冶煉得並不充分的礦石。經過認真檢查後,總工程師發現,原來是監測機器的某個零件出了問題。

總經理知道此事後,不但獎勵了喬治,而且把他晉升為負責技術監督的工程師。總經理不無感慨地對公司員工說:“我們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但缺少的是真正敬業的工程師,這麼多工程師就沒有一個能發現這一細節問題,有人提出了這一細節問題,他們還不以為然。對一個企業而言,人才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真正關注細節的人。”

有的職場人士認為隻要完成領導交待的任務就是敬業,有的職場人士認為隻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是敬業。雖然這兩種認識都沒有錯,但更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到前頭。有一位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對敬業的標準做了一個量化:10分=創造或者把事情做在前頭;5分=努力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1分=我已經超負荷工作了。由此可見,把事情做在前頭是評價一個職場人士是否敬業的標準。

1997年之前,福特汽車公司60%的雜誌廣告是針對男性投放的,10%是針對女性投放的。當董事會意識到女性市場的重要性時,他們驚喜地發現,有人已經開始著手解決此事。原來,福特汽車公司一名名叫羅斯·羅伯特的員工通過對市場進行深入調查後發現,女性購買者占65%,因此,他建議公司在1997年中期將60%的雜誌廣告投向女性。由於他把事情做到了前頭,為福特汽車公司占領女性市場贏得了先機,不久他便被董事會提升為廣告部經理,真的成為了一名身價百萬美元的職場成功人士。

要做到愛崗敬業,必須具備“四心”,即愛心、耐心、恒心和決心。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你不能隻憑一時的熱情、3分鍾的熱度去工作,也不能在情緒低落時就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特別是在平凡的崗位上要做到長期愛崗敬業,更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

王濤是東風汽車公司總裝配廠的一名汽車調整工,他創造了調整16萬輛汽車無質量事故這一令人驚羨的紀錄,並且撰寫了4本共計60萬字的汽車調整技術書籍,先後獲得“湖北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十大傑出工人”“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975年,當20歲的王濤從山東淄博農村來到東風汽車公司的前身--第二汽車製造廠時,他的父親—一一位新中國的第一代汽車工人對他說:“當工人,就要好好幹活。”具有吃苦耐勞和執著性格的農村青年王濤,逐漸鑄就了一種愛崗敬業的思想品質。他自覺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企業的興衰榮辱聯係在一起,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很快就成為汽車調整這一行的“狀元”。

1992年11月下旬,鄂西北一場大雪漫天飛舞,大地銀裝素裹,滴水成冰。距離湖北省十堰市市區3公裏多的一個山溝裏,東風汽車公司總裝配廠的一座簡易工棚,像是一座冰窖。離月底隻有3天了,可是從生產線上下來的汽車還有296台沒有調整。這種車是公司新投產的8噸平頭柴油車,市場上十分俏銷,經銷商都等著提貨。如果不按時調整後入庫,經銷商就不能按時提貨,這將影響公司的經濟效益和信譽。時間緊,任務重,天氣冷,白天,調整班班長王濤和工友們腳不停、手不歇地抓緊時間幹活;快到晚上了,王濤關心同事,以各種理由把其他工友趕回去休息,隻留下副班長李金貴,兩個人繼續趕任務。連續3天3夜沒有回家,餓了,啃兩個冷包子;困了,找個稍微避風一點的地方打個盹。296台車的調整任務按時完成了,廠領導搞了個慶功宴,慰勞連續苦戰3天3夜的工人們,可就是沒有見到王濤。大家四處尋找,車間裏沒有,家裏沒有,最後,有人在一台新車的駕駛室裏找到了王濤,他裹著一件棉大衣,倒在駕駛室裏睡著了。大家誰也不忍心叫醒他,慶功宴上唯獨缺少有功之臣王濤。

一年夏天,天氣酷熱,裝配廠裏有260多台車等著調整。汽車在露天下曝曬,滾燙滾燙的,駕駛室裏的溫度高達50攝氏度,一個工人將點煙用的一次性打火機放在車上,一會兒就被太陽曬得爆裂,碎片無影無蹤。可是,王濤他們卻要趴在車上、鑽進駕駛室裏,一絲不苟地把每台汽車的零部件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王濤把草帽往水裏一浸,連水帶帽子一起扣到頭上。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幹,幹了又濕,背後現出白花花的汗漬,像是鹽堿地。

猶如“拚命三郎”一般,在繁重的生產任務麵前,在企業最需要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衝鋒在前,吃大苦,耐大勞,拿下生產任務,這對於王濤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僅2001年,王濤就義務加班260個小時,合30多個工作日,相當於1年比常人多上1個多月的班。而這一切,又都是在他患嚴重的小腿脈管炎、妻子患嚴重的糖尿病的情況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