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為什麼如此愛崗敬業呢?王濤說:“我是東風公司的一名職工,看到自己製造的東風牌汽車銷售到全國各地,出口到國外,就有一種自豪感。我愛東風公司,東風的利益、東風的榮譽,在我心中至高無上。我作為東風公司的一名工人,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幹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
在王濤眼裏,最自豪的是做一名東風公司的職工,最高興的是看到一台台嶄新的東風車開出工廠,最不願意見到的是東風車出故障。王濤覺得,汽車是一種特殊產品,如果因為某個細節導致質量出了問題,一旦上路,就人命關天。因此,凡是與東風車的質量有關的大事小情,他都盡心盡力地解決。
由於實行社會化協作生產,東風汽車公司使用了許多其他企業的配件,各個配件廠都有產品質量服務隊常駐東風汽車公司,隨時處理各自產品出現的問題。這些廠家的產品質量如何,能否長期做東風汽車公司的配套廠,東風汽車公司的汽車調整工的話最有發言權。然而,王濤對這些兄弟廠家的產品質量既嚴格要求,又從不刁難,遇到問題總是共同查找原因,共同解決。“有困難,找王濤。”這句話是各配件廠產品質量服務隊的隊員們的一句口頭禪,是對王濤人品的讚揚。王濤則平淡地說:“對外,我代表著東風汽車公司職工的形象,總不能讓人家戳我的脊梁骨吧!”
有一次,一台在流水線上完成裝配的汽車掛不上檔,下不了裝配線。王濤憑經驗判斷是離合器的毛病,可是配套廠家的質量服務員一口咬定他們的產品質量沒問題。相持不下之時,王濤叫大家把車先推下裝配線,然後打開離合器一看,裏麵滿是黃油。按照工藝規定,離合器應該加注專用調和油,而廠家卻誤加了黃油,造成離合器粘連,掛不上檔。這個配套廠家因此而受罰。事後,王濤對這個配套廠家的質量服務員說:“不是我和你過不去,而是我要對用戶負責,對東風車的質量負責。如果你糊弄過去,他糊弄過來,最後糊弄的還不是用戶,東風車的質量就沒有保證了。”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汽車產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越來越快,這對汽車工人的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原來的東風汽車,基本上是國產件。現在,一台東風車,不僅凝結了我國汽車行業的領先技術,而且還包涵國外零部件和先進技術。王濤深切地感到,做新時期的汽車工人必須時刻鑽研技術細節,適應產品更新換代的步伐。如果不能很快掌握這些技術細節,別說生產優質產品,就連把一台汽車完整地組裝起來也不容易。
東風EQ153車引進的是美國的發動機、日本的駕駛室,新技術含量高,尤其是電器部分,花花綠綠的電線一大把共98根,猶如人體的中樞神經,指揮協調著汽車行走,要弄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和功能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濤找來一把線束,一一查找,對號入座:每一條線從哪兒進哪兒出,什麼顏色,有電時怎麼顯示,沒電時怎麼反應,他都弄得清清楚楚的。原來判斷是否有電,原始的方法是用線頭在鐵板上擦,有火花則有電。但是,這樣做很容易把整把線束燒毀。王濤琢磨後,發明了一種測電筆,問題解決了。這樣的小發明,王濤還有幾項,拆方向盤的“小拉力器”,卸儀表盤的“彎頭起子”,換四通保護閥的“內避套”,都很好地解決了生產中的難題。
在技術方麵,王濤時時處處是個有心人。他愛啃書本,愛收集資料,愛請教別人,愛動腦筋,愛動手。不管是分內的工作還是分外的工作,不懂的,一定要弄懂;不會的,一定要學會。他學會了敲鐵板的鈑金活,學會了配膩子、打砂紙的油漆活,學會了如何更換駕駛室的大玻璃,學會了電焊、氣焊技術。平時,汽車調整中遇到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從同事那學到什麼竅門,收集到什麼新的技術資料,他都一一記錄在筆記本上。現在,他對東風車的幾萬個零部件和關鍵部件都了如指掌,車子發動後一聽聲音,就知道有沒有毛病,毛病在哪裏,然後手到“病”除。
安守本分似乎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要求,但很多職場人士都做不到。他們往往放著本應該做好的事不做,而去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一無所成後,則怨天尤人,責怪命運不濟。其實,他們不懂得:如果一個人認真地做好了自己分內的工作,就算是守住了自己的本分。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隻貓愛上了自己的主人,便請求愛神把自己變成一個少女。愛神同意了它的請求,將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少女。主人見了後,便愛上了她。後來,他們就結婚了。
一天,愛神想看看貓變成人之後,是否也把習慣改變了。於是,愛神趁他們休息時,在臥室裏放了一隻老鼠。沒想到這個少女一見到老鼠,就完全忘了自己現在的身份,她立即跳下床去追趕老鼠,並想把它吃掉。
愛神見後,很是失望,便決定把她重新變成一隻貓。
“為什麼?”那隻貓不滿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