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雨飛最近心情非常鬱悶,他不但被老板開會點名批評,同事們對他也是橫眉冷對。原來,他換了一台新電腦後,忘記把舊電腦中的個人記錄和信息刪除了。這本來也沒什麼,但要命的是,處理舊電腦的人發現他經常用那台電腦下載電影和遊戲。老板知道後火冒三丈,把他叫進辦公室裏大罵:“難怪公司的網絡會經常堵塞,原來罪魁禍首是你!”
利用單位的辦公設備幹私事,而且影響到其他同事辦公,廖雨飛的做法放在任何一家單位都是不合適的,也可以想象他在這家單位今後的前途。
實際上,進入一家單位後,你一定要盡快和全麵地了解單位的各種規章製度,使自己盡量少犯錯誤,少出紕漏。現在許多職場人士在觸犯了單位的規章製度後,總是喜歡用“我不知道”或者“我不是故意的”作為借口,來為自己開脫。作為初犯,單位可能會原諒你,但即便如此,你也會給上司和同事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如果你總是對單位的規章製度視而不見、明知故犯的話,則有可能哪天你被單位炒了魷魚,自己還蒙在鼓裏。
從踏入職場的那一刻起,你最好就要養成遵守規章製度的工作習慣。為了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一開始你會有一種受束縛、不自由的感覺,但正確的工作習慣一旦養成,你不僅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更加順利,而且會終身受益。
四、準時上下班
人在職場,準時上下班,不遲到早退,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職場人士往往容易忽略。或許你有很多困難,但隻要你遲到、早退了,就不要為自己找任何借口,不要期望單位的規章製度因為你而有所改變,這樣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周琳和男朋友大學畢業後一起到北京打工,憑著自己中文本科的學曆找到一份編輯工作。為了節約生活開支,兩人到通州租房,每天清晨5點起床,一路城鐵、地鐵、公交,花上兩個多小時才能到單位。
一天,主編早上叫大家開會。周琳因為塞車遲到了20分鍾。主編麵沉如水,問她遲到的原因。周琳忙解釋自己住在通州,距離有多遠,路上要怎樣換車,塞車又多嚴重……不待她說完,主編便說:“你還不如住天津呢!坐高速列車,30分鍾就到了。”周琳當時語塞。
主編的話聽起來好像冷漠得不盡人情,可是你仔細想一想,一個單位,如果連準時上下班這種最起碼的規定都無法得到有效地執行,工作效率會怎麼樣?員工的士氣又會如何?長此以往,單位還怎麼正常地運轉下去?
如果你認真對待準時上下班這樣的細節,把它看成是檢驗自己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的標尺,看成是處理個人和單位之間的關係的基本規則,關係自己的職業前景,相信你一定有辦法早幾分鍾走進自己的辦公室,遲幾分鍾走出自己的辦公室。
羅征宇上班的公司地處市中心。公司規定8點半上班,但老總發現遲到的人很多,考慮到很多員工住得比較遠,上班高峰期塞車嚴重,便把上班時間調整到9點,可遲到的人還是不少。老總覺得自己體諒大家的難處,但有些人得寸進尺,仍然不自覺,索性下令將遲到5分鍾以上的人記錄在案,每周在例會上予以通報。
一周下來,被點名的人不在少數,員工怨聲載道,議論紛紛:老總自己住著市中心的大宅,走路到公司也不過10分鍾,而員工多數都住在城區邊上,有的甚至是郊區,早上一路顛簸,等車、轉車,再加上塞車,遲到幾分鍾情有可原。雖然大家有意見,但老總覺得自己隻是對遲到的人點下名,比起直接扣工資、獎金的老板要寬容多了。
這時大家才注意到住得最遠的羅征宇從來不遲到,而且每天都會提前15分鍾到辦公室,打水、搞衛生。一問才知道,他每天6點半就出門,由於出來得早,路況好,所以雖然住得最遠,卻能比其他人早到。有同事暗示羅征宇:“既然你住得遠,工作能力又強,不如讓老板破個例,允許自己晚到。”對於這種想讓自己出頭的人,羅征宇斷然地回答:“住得遠是我自己的事,跟公司沒關係。員工出業績,老板發工資,除此之外,期望任何額外的關照都是過分的。”羅征宇說到做到,最終憑自己的能力晉升到了公司的高管層。
上下班都是有時間的。上班要準時,最好提前幾分鍾,下班也要注意,那就是不能提前離崗。尤其是在下班前的最後一點時間裏,你一定要管好自己,不要表現出一副勝利大逃亡的姿態,要麼是忙著收拾自己的零零碎碎,急不可待,要麼是東張西望,來回打轉,焦躁不安,甚至串辦公室找人閑聊,把自己的情緒傳染給其他人。
其實,你完全可以利用下班之前的一點時間,為自己這一天的工作做一個總結,讓自己對已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都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計劃,以便次日上班後可以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最後,當然是把自己的辦公桌整理幹淨。做完了這些,才意味著你一天的工作完成了,你可以邁著輕鬆的步伐下班了。
五、不隨便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