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良好的習慣讓你從細節上無懈可擊(3)(1 / 3)

那個同事笑著說:“沒關係的,你剛才做得不是很好嗎?你跟我這個總經理說話也很順嘛!”

張新明誤打誤撞,與總經理不期而遇。總經理也沒想到,一句“早上好”的背後卻隱藏著這樣一個不為人知的細節。張新明下苦心糾正自己靦腆性格的行為,讓總經理銘記在心,因此他對張新明格外賞識。有一次開會,總經理還特意提到了這件事,說像這樣勇於克服自己缺點的年輕人,將來一定前途無量。沒過多久,張新明就被提升為總經理助理。

從表麵上看,在漫長的一天中,向周圍的人問聲“早上好”,確實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不過“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同樣是3個字的一句問候,卻能看出說話者是出於真心,還是純屬敷衍。你真誠待人,他人也會真誠待你,不要為了問候而問候,如果你應付了事的話,那麼誰都看得出來。

同事之間的問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例如問候的先後次序。如果與某一個同事相遇,兩個人之間彼此問候,應當由“位低者”先行,即雙方之間身份較低者首先問候身份較高者,才是適當的。如果需要同時問候幾個同事,既可以籠統地加以問候,也可以逐個加以問候。當一個人逐一問候許多人時,既可以由“尊”而“卑”、由長而幼地依次而行,也可以由近而遠地依次而行。

問候能否起到人際關係潤滑劑和好心情開關的作用,最關鍵的是問候的態度。在問候的態度上,你應當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主動。問候他人,你應該積極、主動。而如果是他人首先問候你,你也應當立即予以回應;第二,熱情。在問候他人時,你應當表現得熱情而友好。毫無表情,或者表情冷漠,都是不行的;第三,自然。問候他人時,你必須表現得自然而大方。矯揉造作、神態誇張,或者扭扭捏擔,都不會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第四,專注。在問候他人時,你應當麵含笑意,以雙目注視對方的兩眼,以示口到、眼到、意到,專心致誌。至於問候的具體內容,則可以不拘一格,既可以直接說“您好”、“早上好”,也可以間接問候“您最近忙嗎”、“路上不堵吧”。

每天早上向周圍的人問聲“早上好”,不僅可以表現出你的禮貌,而且可以體現出你的工作狀態。不管昨天有多累,昨天都已經過去了,在新的一天裏,你一定要精神抖擻地向你周圍的人問聲“早上好”,尤其要向你的老板和同事們問聲“早上好”。當你對上司和同事精神飽滿地說出“早上好”時,就會給上司和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

八、小小稱呼別大意

初涉職場,職場新人首先感到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稱呼自己的上司和同事。

李青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應聘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工作。正式到單位報道前,父母對她諄諄告誡:一定要謙虛,尊重同事,遇到年紀大的就叫叔叔、阿姨,年紀輕的就叫哥、姐。李青如法炮製,到辦公室後就“李阿姨”、“張哥”、“王姐”的叫上了。可效果卻遠沒有父母說的那麼理想,有些同事非但不領情,還覺得她太幼稚。部門主管也認為她孩子氣,不成熟。這讓李青大為沮喪。一位同事善意地提醒她:“我們這是高新技術企業,時代感很強,同事之間的關係很平等,氣氛也比較活躍,大家都是相互稱呼名字,‘叔叔’、‘阿姨’、‘哥’、‘姐’之類的叫法有點別扭。”

你可別小覷一個簡單的稱呼,它首先是人際交往中一個起碼的禮貌問題,其次是一個人個人修養和工作態度的問題,身邊的同事會從你對他們的稱呼來判斷你是否尊重他,你的職業素養如何,甚至是你會不會做人。如果你稱呼得當,不僅會給自己的同事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會為自己未來的工作和職業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相反,如果你稱呼不當,則會為自己設置人為的障礙。

另外,稱呼還有個因地製宜、靈活運用的問題,脫離所在的工作環境,不恰當地運用一些過時的、與周遭氣氛不符的稱呼,也會產生負麵的影響。李青在稱呼問題上就出現了這樣的不當和失誤。

稱呼和一個單位的文化環境是有密切關係的。在國有企業或者日資、韓資企業,稱呼上要“循規蹈矩”,親昵的或者不正式的稱呼最好不要出現。因為這些企業有著特殊的文化背景,等級和資曆在人際交往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至於政府機關和一些行政色彩比較濃厚的事業單位,就更不用說了。但在民營企業或者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企業,稱呼上要靈活一些,直呼其名、使用昵稱可以起到緩解辦公室緊張氣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作用。

實際上,要做到稱呼得當並不難,隻要你稍微留心就不致於在這個細節上出現不應該有的失誤。在熟悉周圍的工作環境之前,對於職位明確的上司,你可以稱呼其“×科長”、“×經理”等;對於其他同事,你可以泛稱為“老師”。等工作環境相對比較熟悉之後,你就要入鄉隨俗、因地製宜了,按照大家的習慣來稱呼上司和周圍的同事,如果你仍然繼續不分對象地叫“老師”,難免給人以幼稚和疏遠之感。

在必要的時候,你也可以主動詢問對方自己該如何稱呼他才比較得當。但對方的答複也不能全當真,比如有人會客套地說“叫名字就行了”或者“叫我老張”、“叫我小王”,如果你真的那麼叫上了,對方心裏卻未必見得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