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老資曆的員工,稱呼也未必不是個問題,特別是那些工作時間比較長、年齡比較大、職位又比較低的老員工。
鄭重已經40多歲,工齡20年,是一家公司裏的老員工。他的上司張經理年紀比他小,工齡也沒他長,原來是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管鄭重叫“鄭師傅”,鄭重則稱他為“小張”。
但沒過兩年,張經理就被提升到了現在的職位,兩個人之間的稱呼就出現了問題。像其他人一樣叫“張經理”,鄭重自己覺得叫著別扭,別人聽著也別扭。鄭重把心一橫,自己都這麼多年工齡了,就來個倚老賣老吧,索性就繼續叫“小張”。每次張經理聽到鄭重如此稱呼自己的時候,他也哼哼哈哈地答應著,但心裏卻不那麼舒服。
其實,像鄭重這樣稱呼張經理是要不得的。因為在工作場合中,上司就是上司,員工就是員工,任何一位上司都希望受到員工的尊重。倚老賣老的做法會讓上司覺得自己沒有威信,得不到員工的尊重,上下級之間的關係肯定會受到影響。因此,資深的下屬麵對資淺的上司,還是該怎麼叫就怎麼叫,不能為一時的別扭而亂了稱呼的“章法”,否則,受損害的隻能是自己。
九、作介紹也有規矩
在職場中,你難免要與陌生人打交道。這個時候,向別人介紹自己或者為別人作介紹,就是常有的事。在這件司空見慣的小事上,你也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不能采取敷衍了事、漫步經心的態度,在細節上有所疏忽。
在介紹自己時,你既沒有必要自吹自擂,吹牛撒謊,也沒有必要過分自謙,遮遮掩掩,而應該抓住重點、言簡意賅地說明自己所供職的單位、部門、職務、姓名等。一般而言,你介紹自己所用的時間以半分鍾左右為佳。
作介紹之前,你一定要征求一下被介紹雙方的意見,切勿上去開口即講,顯得很唐突,讓被介紹者感到措手不及。
介紹的順序是“尊者居後”。作介紹時,你要先分析一下被介紹雙方身份的高低,應當首先介紹身份低者,然後介紹身份高者;介紹女士與男士相識時,你應當先介紹男士,後介紹女士;介紹客戶與上司相識時,你應當先介紹上司,後介紹客戶;介紹上司與下級相識時,你應當先介紹下級,後介紹上司。
作介紹時,你要選擇被介紹雙方都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介紹。因為隻有選擇被介紹雙方都感興趣的內容進行介紹,才能引起他們的重視,才能促使他們相互認識。比如,如果你把一位教師這樣介紹給一位生意人:“她叫×××,是位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這位生意人一定會表現出冷淡,也引不出他們之間交談的話題。但是,如果你對這位生意人說:“×××是位教師,她丈夫是××貿易公司的經理。”這位生意人一定會比較重視。
如果被介紹的一方或雙方人數比較多的話,你要特別注意介紹的順序,以免手忙腳亂。在這類情況下,當被介紹的雙方地位、身份大致相似時,你應當先介紹人數較少的一方。但如果被介紹的雙方地位、身份存在差異,雖然一方人數較少或者隻有一人,你也應當將其放在尊貴的位置,最後加以介紹。如果人數較多的一方職務有高有低,你則應當按照高低順序逐次介紹。如果被介紹的不止兩方,你就需要對被介紹的各方進行位次排列。排列位次的主要方法包括:第一,以其負責人身份為準,尊者居後;第二,以其單位規模為準,規模大者居後;第三,以抵達時間的先後順序為準;第四,以座次順序為準;第五,以距介紹者的遠近為準。
十、握手也有大學問
握手的風俗,據說起源於西方十字軍東征時代。那時候,敵我的分別隻有宗教信仰一項,所以見麵時,很難分辨敵我。兩人見麵握手,是表示手中沒有武器,不存敵意,那當然就是朋友了。這項風俗就這樣一直流傳下來,成了今天全世界通行的見麵禮。你可別小看了握手這個小小的見麵禮節,其中的學問不僅大,而且留下了很多經典的故事。
20世紀50年代,杜勒斯出任美國國務卿,竭力推行反共政策。作為美國出席日內瓦會議代表團的團長,在製定與會方針時,杜勒斯特別強調要孤立和打擊中國代表團,不許跟中國代表團的人員接觸,包括不許跟中國代表團的人員握手。
日內瓦會議開始剛一個星期,杜勒斯便打道回府,副國務卿史密斯留下來繼續支撐門麵。會議結束前一天,在一次會議休息期間,大家來到休息廳閑談。史密斯主動來到擔任周恩來總理翻譯的浦壽昌跟前交談。周恩來看到後,走過來跟他打招呼,並向他伸過手去。史密斯大概是礙於杜勒斯定下的“不許跟中國代表團的人員握手”的規矩,沒好作表示。對此,史密斯也感到非常難堪。
在周恩來總理過去跟法國外長交談時,史密斯很不好意思地湊上來,插話道:“每次我走近周恩來先生,記者就會說我和周恩來先生握手了。”周恩來答道:“我已經伸出手來了。”史密斯趕緊辯解:“我剛才一手拿香煙,一手拿杯子,下回我會伸得比您快。”周恩來淡淡一笑,沒予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