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兩位老同誌答謝的時候,老張的失落之情溢於言表。“比較起來,我這個人在工作上還是有差距,這麼多年,一次先進工作者也沒評上……”語氣頗有些感傷。恰好有位平時與老張關係不融洽的同事在場,他借題發揮地說:“那不能怪您,不是您沒資格當先進,是我們沒提您的名。”
聞言,老張尷尬地站在那裏,神情黯然,不知所措,現場的氣氛也頓時沉悶起來。主持歡送會的領導見狀,連忙出來打圓場。他一再安慰老張,先進名額有限,不可能人人有份,不能說沒評上先進,工作上就不先進,等等。由於他在“先進”這個本應回避的敏感問題上做了不必要的發揮,老張更覺尷尬,歡送會最後也是不歡而散。
這位領導的圓場打得就很不成功。按道理說,他應該主動回避造成尷尬局麵的“先進”話題,轉而表揚老張這些年來為單位做出的貢獻,給老張找到台階,也使歡送會的氣氛得到扭轉。但他卻抓住“先進”的話題不放,試圖為老張沒評上先進做出合理的解釋,結果卻適得其反,歡送會也因為他應對失當而落得個不歡而散的結局。
有些同事之所以會陷入尷尬的處境,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和身份、場合不符,顯得不合情理、荒唐可笑,於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現出窘態。要想幫助同事擺脫這種尷尬局麵,你就要想辦法把同事不合情理的行為變成合乎情理的行為,把荒唐可笑的事變成順理成章的事。
一次,著名演員新鳳霞和丈夫舉辦敬老晚宴,邀請了文藝界許多著名的老前輩參加。時年90多歲的著名畫家齊白石在護士的陪同下到場,老人家坐下後,就拉著新鳳霞的手目不轉睛地盯著她看。
護士帶著責備的口氣對老人家說:“你總盯著別人看什麼呀?”老人家不高興地說:“我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不能看她?她生得好看。”說完,老人家氣得臉都紅了,弄得大家都很尷尬。這時新鳳霞笑著對老人家說:“您看吧,我是演員,不怕人看。”在場的人都笑了,尷尬的氣氛也緩和下來了。
在這裏,新鳳霞恰當地運用了打圓場的技巧,強調事件發生的合理性,以“自己是演員”為理由,證明齊白石看自己是一件正常而合理的事情。
在辦公室裏,你千萬別小看了為同事打圓場這件小事,更不要以為事不關己,就高高掛起,帶著幸災樂禍的心理看別人出醜。如果你是一個打圓場的高手,就可以贏得同事的好感和友誼,從而為自己建立一個好人緣。
四、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
求同事幫忙是被動的,可如果同事欠了你的人情,求他辦事自然會很容易,有時甚至不用你自己開口。做人做得如此風光,大多與善於結交朋友、樂善好施有關。“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一個身陷困境的同事來說,一碗熱麵、一杯熱茶,可能就會使他度過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重新樹立進取的勇氣和信心,成就一番事業。對於一個執迷不悟的同事來說,一次交心的促膝之談,可能就會使他重新樹立人生的正確方向,積極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們既需要別人的幫助,也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積德。也許沒有什麼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同事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要跌倒的同事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同事賦予一次真摯的信任。也許你自己什麼都沒失去,但對一個需要幫助的同事來說,也許就是支持,就是寬慰,就是雪中送炭。相反,不肯幫助同事的人,總是太看重自己點滴的得失,這樣的人目光中難免閃爍著麻木的神色,心中也會不時地泛起陰暗的沉渣。同事的困難,他會當做自己得意的資本;同事的失敗,他會化做安慰自己的笑料;別人伸出求援的手,他會冷冷地推開;同事在痛苦地呻吟,他卻無動於衷。至於路遇不平,他更不會拔刀相助;就是見死不救,也許他還會有充足的理由。
工作中經常有這樣的人,幫了同事的忙,就覺得有恩於人,於是心懷優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這種態度是很危險的,常常會引發反麵的後果:雖然幫了同事的忙,卻沒有增加自己人情賬戶上的收入。也有一部分人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同事當做受傷後的拐杖,自己傷勢複原後,就扔掉了。一個沒有人情味的人,是永遠玩不了“施恩”這種看似簡單、實則微妙的人情關係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