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告訴您,那封信我根本沒寄。”崔鑫嫣然一笑。
“沒寄?”何經理有點詫異。
“對!”崔鑫說。
“嗯……”何經理坐了下來,如釋重負,過了一會兒,又若有所思地問道,“可是我當時不是叫你立刻發出嗎?”
“是啊!但我猜到您會後悔,所以壓下了。”崔鑫回答。
“壓了3個禮拜?”何經理問。
“對!您沒想到吧?”崔鑫回答。
“我是沒想到。”何經理神色有些不對了,“可是,我叫你發,你怎麼能壓?其他幾封讓你發的信,你也壓了嗎?”
崔鑫完全沒有察覺到何經理的神色變化,依然非常得意地強調說:“其他幾封信我沒壓,我知道什麼該發,什麼不該發……”
沒想到,何經理霍地站起來,沉聲問:“你做主,還是我做主?”
“難道我做錯了嗎?”崔鑫呆住了,眼眶一下濕了,淚水奪眶而出。
“你做錯了!”何經理斬釘截鐵地回答。
崔鑫感到十分委屈,但何經理的批評也不是沒有道理。假使一個下屬可以不聽上司的命令,擅自做主,那上下級關係豈不是完全顛倒了嗎?上司還敢交待下屬做什麼事呢?上司的工作該如何開展?
僅就客觀效果來說,下屬自作主張未必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但這種自作主張的行為卻會對上司的權威和單位裏的等級關係造成衝擊,這才是上司所無法接受的。所以,上司反感下屬的自作主張,其實不在於下屬的擅自做主給工作帶來多大的損失,上司真正在意的是下屬越權行事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反映的下屬對自己的重視程度,也就是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盡管下屬自作主張不一定說明下屬不尊重上司,但上司往往會把這種行為與下屬對自己的個人態度聯係起來,最後可能會認定下屬的這種做法是對自己的無視,是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所以,下屬擅自做主,帶來的可能是上司以後的誤會與不信任,而誤會與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身為下屬,你要記住:當上司意識到本應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你越俎代庖時,他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厭惡感以及對於你不懂規矩的氣惱,足以毀掉你平時憑借努力工作所換取來的上司對你的認同。所以,遇到事情時,你一定要多和上司商量,多讓上司做主,因為上司都希望自己的下屬經常來請示。你多向上司請示,表示你眼裏有上司,尊重上司的決定。
杜蘅年輕幹練、活潑開朗,進入一家公司不到兩年,就成為主力幹將,是部門裏最有希望晉升的員工。
這天,公司要派人去某周邊城市談判,杜蘅考慮到一行好幾個人,坐公交車不方便,人也受累,會影響談判效果;打的一輛坐不下,兩輛費用又太高;還是包一輛大車好,經濟又實惠。
主意定了,杜蘅卻沒有直接去辦理。幾年的職場生涯讓她懂得,遇事向上級彙報是絕對必要的。於是,杜蘅來到經理辦公室。“經理,您看,我們今天要出去,這是我做的工作方案。”杜蘅把幾種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著說,“我決定包一輛車去。”彙報完畢,杜蘅滿心歡喜地等待著經理的讚賞。
但是,經理卻板著臉生硬地說:“是嗎?可是我認為沒必要,你們還是買票坐長途車去吧!”
杜蘅愣住了,她萬萬沒想到,一個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議竟然被駁回了。她大惑不解地對同事們說:“沒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來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其實,問題就出在“我決定包一輛車”這句自作主張的話上。杜蘅凡事多向上級彙報的意識是很可貴的,但她錯就錯在措辭不當。在上司麵前,說“我決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諱的。如果杜蘅能這樣說:“經理,現在我們有三個選擇,各有利弊。我個人認為包車比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經驗豐富,您幫我做個決定行嗎?”上司若聽到這樣的話,絕對會做個順水人情,答應你的請求,這樣才會兩全其美。
實際上,上司才是決策者,下屬的工作是獻策,而非決策。上司作為決策者,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因此,你千萬不要代替上司做決定。
六、擺正自己的位置,千萬不能越位
一些下屬由於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弄得上司,尤其是那些心胸狹窄的上司很不高興,在隨後的工作中極有可能給自己帶來不便。實際上,上下級相處必須注意的一個細節就是: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你都不能越位。在工作中,你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這樣,你才能與上司和諧相處,並得到上司的信任和賞識。
黃金蔚是一家公司所轄香港分公司的員工,她頭腦靈活,既能幹又勤奮。所以,上司十分器重她。憑借著出色的能力,幾年後黃金蔚便升任為香港分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前途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