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意見有分歧,需要向老板進諫的時候,趙亞賓的策略是“會上不說,會下再說”、“先肯定,後否定,再撫慰”。他的這種做法非常有效,頻頻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
一次,公司決定組織員工集體出遊,在會上老板一語定乾坤,敲定了出遊地點。雖然那個地方老板情有獨鍾,但公司的人已經去過兩次,覺得乏味,所以對老板的決定都不太滿意,隻是敢怒不敢言。眼看好事要變成壞事,身為副總的趙亞賓有些著急。
會上,他還是支持老板的決定,並部署人負責具體事宜的聯係。散會之後,趙亞賓單獨找到老板,委婉地說明了大家的想法,並安撫老板說:“您的一片好心大家都明白,隻是那個地方已經去了兩次,所以大家覺得換個地方要好一些。”經過溝通,老板改變了自己的決定,集體出遊也很圓滿。
常言道:“忠言逆耳。”身為下屬,如果你能對自己的上司提出有益的忠告,既是恪守職業道德的一種表現,也是對上司的忠誠。但進諫時,你一定要講究技巧,否則非但不能達到進諫的意圖,反而會適得其反。如果你因為一些細節上的失誤,使得進諫的良好意圖落空,就太可惜了。
首先,在進諫前,你要保持理性、克製的態度。人一旦為強烈的情緒所支配,說出的話難免刺耳。所以,在向上司進諫時,你的頭腦要冷靜,要盡可能地以委婉的語氣和誠懇的態度提出忠告,避免在心理上刺激上司,阻礙溝通目的的實現。進諫是一種有風險的溝通,你必須采取謹慎的態度,不能隨隨便便地向上司進諫。如果你的進諫是不必要的或者草率的,就會被上司視為對自己權威的挑戰。
其次,進諫要在恰當的時機和場合進行。上司有時會很自然地改變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當眾說他錯了,他會惱火,更加固執己見,甚至會全心全意地去維護自己的看法。這不是那種看法本身有多麼珍貴,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脅。因此,如果你想要進諫,就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場合。向上司進諫時,你要盡量回避“耳目眾多”的場合,以免上司下不來台,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權威,而產生抗拒心理。如果上司對自己的新想法正興致勃勃或者因為計劃失敗正一肚子火沒處發,此時進諫顯然阻力更大,弄不好還會引火燒身。如果決定進諫,你就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不能憑一時衝動,逞匹夫之勇。
第三,進諫時不要做無謂的比較。以事與事、人與人相對比的方式進諫,顯然是愚蠢的,因為這樣做最容易傷害上司的自尊心。“上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原來的王經理是這樣處理的……”“張成他們組的計劃就比較有新意,不像我們的……”這樣的比較,換誰聽了都是一肚子火。而很多人在當時情緒的支配下,往往就會以這樣的方式進諫,以宣泄自己的不滿,我們隻能說他們是情商不足,溝通方式笨拙。
第四,在向上司進諫時,你要盡可能地從正麵去闡發自己的觀點,少從反麵去否定上司的意見,以免與上司發生正麵衝突。比如,如果你和上司在人事安排上有不同的看法,就不宜直接反駁上司擬定的人選,而要多從這一崗位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等方麵闡述自己的看法。直接指責上司的決定有誤,或者在字裏行間越俎代庖地替上司下判斷、做決定,都是不明智的做法。這種做法會讓上司感到反感,從而排斥你的意見。而采取疏導的辦法,循循善誘地向上司輸入正確的信息,促使上司自行改變決定,做出正確的判斷,才是聰明的做法。戴爾·卡耐基曾說:“如果你僅僅提出建議,而讓別人自己去得出結論,讓他覺得這個想法是他自己的,這樣不更聰明嗎?”所以,如果你希望上司采納自己的意見,最好是把重心放在提供信息、給予建議上,由上司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以上這些都是向上司進諫時你應當予以注意的細節,也是前人非常有效的經驗,值得你汲取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