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摸透辦公室潛規則,不做職場愣頭青(4)(1 / 3)

如果你和自己的同事都有非常可觀的收入,又都樂於享受生活,經常在一起聚會娛樂,那麼經濟上的往來就會比較多,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采用AA製,大家公平負擔。這樣一來,大家心理上沒有負擔,在經濟上也都能承受得起。

五、送禮潛規則:送的不是禮,是講究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傳統上非常注重禮尚往來。“仁、儀、禮、智、信”,這其中的“禮”是中國儒家思想中最經典、最輝煌的一頁。它的影響至為深遠,直到今天還倍受人們的推崇。因此,送禮也就成了中國人表達情意的一種常見的溝通方式。客觀上講,送禮受時間、環境、風俗習慣等因素的製約;主觀上講,送禮因對象、目的而有所不同。

在辦公室裏,特別是身為晚輩,或者自己的資曆尚且比較淺的人,有時能夠得到領導或者前輩的悉心指導和教誨,送些禮品來表達一下自己真摯的感激之情,也是人之常情。有句俗話說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師”,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感謝一下也是理所應當的。除此之外,你與同事、領導之間也經常會有一些人情上的禮尚往來。可以說,送禮是辦公室裏經常會發生的事情。但是,送禮也是一門非常有學問的藝術,長期以來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潛規則”,在送給誰、送什麼、怎麼送等問題上,都很有講究,所以,送禮也要遵守一些約定俗成的“潛規則”,絕不能隨心所欲地瞎送、胡送、濫送。

1.恪守職場送禮的規矩

第一,禮品要有一定的意義。禮品是一種交流個人情感的載體,任何禮品都表達送禮人特有的心意,或者為了表示酬謝,或者為了求人,或者為了聯絡彼此之間的感情等等。所以,你選擇的禮品必須能與你的心意相符合,並使受禮者覺得你送的禮品意義非同尋常。實際上,最好的禮品應該是依據受禮者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因此,你在選擇禮品時要綜合考慮它的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多方麵的因素,努力做到富有意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耐人回味、品質不凡卻又不顯山露水。

第二,禮品要有一定的品位。送禮講究品位不是一件多麼難的事,你需要謹記的是“名貴”和“實用”這兩個要點。但是,如果你送禮的預算比較有限的話,就不要貪圖“名貴”與“實用”兩者兼顧,而是要在“名貴”和“實用”中作出必要的取舍。

“名貴”就是堅持購買盡人皆知的名牌產品,而不要購買那些山寨版的假貨。比如,你可以購買一瓶芝華士12年的威士忌,其實也隻不過需要200多元而已,即使那些不喝酒的人也會感覺到它的品味和名貴;一瓶比利甜酒的價格也隻不過100多元,無論是送給男士還是女士均顯優雅,必定受到他們的歡迎。

“實用”就是根據受禮者的愛好、興趣或者需求來決定送什麼樣的禮品。以務實的方法送出有針對性的實用禮品,肯定會受到受禮者的歡迎。但是,你需要記住的是,既然選擇了“實用性”,就無需貪圖華麗的外在包裝,最重要的就是讓受禮者感到受益和實在。

品味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你不想讓受禮者質疑自己的品味,最好是避免選擇那些涉及品味差異的禮品,比如時裝、時尚潮流品等,這些禮品都有可能因為每個人對於不同品牌、不同款式和潮流的認知度的不同,而存在品味上的差異。

第三,禮品的輕重要得當。一般來講,禮品太輕的話,沒有什麼意義,而且容易引起誤會,讓人誤解為你瞧不起他,尤其是那些關係不算親密的人,就更是如此。另外,如果禮品太輕,你想求別人辦的事也很難辦成。但是,如果禮品過於貴重,又會使受禮者有受賄的嫌疑。除了少數愛占便宜又膽子特大的受禮者之外,一般的受禮者很可能會婉言謝絕過於貴重的禮品,或者即使收下也會照價付錢,要不就是日後想方設法來還禮,這樣你豈不是強迫受禮者花錢消費嗎?而如果受禮者一旦拒收過於貴重的禮品,那麼,你的錢已經花出去了,留著又沒什麼用,更會生出許多的煩惱,這又何苦呢?因此,你一定要以受禮者能夠輕鬆愉快地接受為衡量尺度,選擇一些輕重適當的禮品,爭取做到少花錢,多辦事;多花錢,辦好事。

第四,送禮要了解風俗禁忌。因為不了解風俗禁忌而瞎送禮,可能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所以,在送禮前,你一定要了解清楚受禮者有什麼特有的風俗禁忌,尤其是正式場合下的送禮更是如此。比如,在上海,職場人士去看望患病的同事的時候,就忌諱送蘋果,因為上海話“蘋果”跟“病故”二字發音相同;而如果你的某位同事信奉伊斯蘭教,你絕對不能不能贈送帶有豬形象的東西,等等。

趙剛是一位粗心大意的人。一年的國慶節期間,同一部門的一個同事要結婚,因為正好是豬年,為了祝福這對新人能盡快地添“豬丁”,所以他好心好意地跑遍了大半個城市,終於買到了一隻一米高的鍍金豬寶寶,“嘿喲嘿喲”地就扛到了婚禮現場。

當時,在宴會廳裏有很多人都在向這對新人恭賀。趙剛剛亮出自以為非常富有創意的賀禮,新郎倌就臉色大變,身邊站著的新郎父母也陰沉著臉。他當時非常納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後來,粗心大意的他才想起來這個新郎倌是一位回民,自己當時光顧著為自己的創意叫好,急著去實施,卻把這個重要的細節給忽略了,簡直就是吃力不討好,花錢買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