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過”之類的口頭禪,表明同事有些任性或者比較溫和委婉。
“啊”、“呀”、“這個”、“嗯”之類的口頭禪,表明同事反應比較遲鈍或者怕說錯話。
除了口頭禪之外,工作中還有一些字眼是需要你予以替換的。因為工作談話和日常會話是有本質區別的。在工作談話中,你要給同事以簡潔、明確、有力的感覺,語氣要平靜、溫和,但不含糊。所以,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與同事談話時你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影響談話效果的字眼,改用更有助於增強談話效果的字眼。
第一,用“我也”替代“我”。以自我為中心,是人的一種本能。這種本能反映在談話中,就是頻繁地使用“我”這個字眼。如果在工作談話中,“我”字出現得過於頻繁,給同事的感覺就是你喜歡自我表現、個人英雄主義、自負、自大等等。這就容易引起同事的排斥和反感,導致你的觀點、意見很難得到他們的讚同,從而無法實現談話的目的。
所以,在工作談話中,你應當注意盡量避免使用“我”,而要使用另一個字眼“我也”。如果同事的看法與你“英雄所見略同”,你就要及時地說“我也是這麼看的”、“我也有這種感覺”……然後再加以補充,具體闡述自己的觀點。
“我也”這個字眼有一種神奇的效果,它不僅能夠縮短你與同事之間的心理距離和情感距離,而且能夠讓你的觀點為同事所接受,從而為你贏得友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第二,用“而且”替代“但是”。如果在開會的時候,你的同事提出了一個工作方案,總體上你是讚同的,但又認為在細節上有必要完善一下。或許你會說:“你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是……”這樣一來,你本來是認可他的觀點,但說出來的話卻有一種否定的色彩。他就有這樣的感覺:你想表現得比他高明,更有經驗,你的觀點更有價值。
“但是”在語法上是轉折語,在談話過程中起的也是轉折的作用。如果你使用這個字眼的話,就會使正在向達成一致方向發展的談話過程轉向產生分歧。所以,在工作談話中,你要注意用“而且”來替換“但是”。“而且”是遞進語,它起的效果是使不同的觀點彼此融合,相互補充,趨於完善。比如,你可以說:“你的方案可行性比較強,而且,在客戶調查這個環節,如果能……”
第三,用“這是”替代“僅僅”。你在說出自己的建議的時候,也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謙虛,也許是不想使自己的觀點“鋒芒畢露”,所以喜歡加上“僅僅”兩個字。比如,“這僅僅是我的一個建議”,“這僅僅是我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實際上,“僅僅”這兩個字讓你的建議的重要性和價值大打折扣,無法引起同事和上司的重視。盲目地使用這個字眼,並不是謙虛的表現,而是妄自菲薄。需要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你一定要充滿自信,大膽地講出自己的觀點,而要去掉“僅僅”,直接說“這是我的建議”。
第四,用“已經”替代“首先”。如果上司向你交代一項工作任務,你說“首先,我要了解一下情況”,或者說“首先,我要看看材料”……這樣的話給上司的感覺是:你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和能力來勝任這份工作,而不是你謙虛、謹慎。
所以,在這樣的場合,你最好是說“這項工作去年我們已經做過一次,沒有問題”,“對這項工作我們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會全力以赴的” ……既然你要承擔這項任務,就應該讓上司放心、放手地讓你去做,而不是讓他心存疑慮,在工作中處處過問,時時幹預。
另外,諸如“左右”、“大概”、“大約”等比較含混的字眼,在工作談話中,你也要盡量避免使用。比如,你說“初步估計的預算是5萬元左右”,就不如直接說“初步的預算是5萬元”,因為前者有拖泥帶水之嫌,後者體現的則是一種精明幹練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