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既是做事的地方,也是做人的地方,為人處世的技巧和功夫決定著你是一隻不斷上漲的績優股,還是一隻跌跌不休的垃圾股。在辦公室裏,你千萬別在細節上自毀形象,你既要控製自己的不良情緒,低調做人,寬容為懷,感恩為本,又不能多管閑事、亂發牢騷或者隻顧埋頭苦幹。
一、不能隻顧埋頭苦幹
在職場中,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就是覺得職場是做事的地方,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就可以了,不必分散太多心思去想如何為人處世。但職場不僅僅是做事的地方,職場也是做人的地方。或者說,在職場中,為人處世重於工作能力,做人的要求大於做事的要求。
張學永是一名熟練的技術工人,個人技術非常過硬,在廠裏是響當當的。平時,不管是哪個同事遇到了技術上的難題,隻要找到張學永,那麼所有問題都不是什麼難題。領導也非常賞識他,將他評為了廠裏的技術標兵。無論是大會小會,領導總不忘當著所有人的麵,對張學永大加讚揚一番。
這讓張學永心裏也美滋滋的。畢竟在一個幾百號人的大廠裏,能夠得到領導的賞識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張學永就這樣為了領導的幾句讚美的話,死心塌地地做著他的工作。
然而,張學永雖然在技術方麵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百事通,可是在人際關係上卻是個十足的門外漢。他天生就是個憨厚、實在的人,甚至還有點死心眼。什麼拉關係、走後門的事從來跟他扯不上半點關係。在他看來,自己的職責就是工作,隻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了,就一切都萬事大吉了。所以,當他的同事們都費盡心思地巴結、討好上司的時候,他總是不屑一顧。如此一來,張學永在同事們當中就顯得有些獨樹一幟了。
同事們都知道廠裏的領導是個很喜歡聽好話、被恭維的人。所以,同事們總是會時不時地就在領導麵前說幾句悅耳的恭維話。雖然這些話沒一句是真的,可是領導聽了就是舒服。尤其是到了各個節日的時候,同事們都會爭著搶著在第一時間登門送上一些禮物,以表達自己的心意。這讓領導更是喜笑顏開。
但是,每到這時候,卻從來不見張學永登過一次門。起初,領導還沒放在心上,但時間一長,不禁心想:莫非張學永對我有意見,還是他對我不服氣?為什麼別人都爭著搶著拍我的馬屁,而他卻一次都沒有過呢?何況自己還那麼抬舉他。領導越想越納悶,漸漸地開始對張學永有了芥蒂。
有了這種芥蒂之後,領導開始處處找張學永的毛病,給張學永小鞋穿。轉眼間,這個曾經的技術標兵就成了領導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當同事們都升職加薪時,惟獨沒有張學永的份。不但沒有,領導甚至還會無緣無故地找張學永的麻煩,時不時地就把他叫到辦公室批一頓。這讓張學永感覺十分鬱悶。
此時,一些跟張學永關係還算不錯的同事就告訴他說:“難道你還看不出來嗎?領導就是看不上你的倔脾氣。別人都把他捧得高高在上,不是拍馬就是恭維,隻有你搞特殊。這讓領導怎麼想啊?你要是想在廠裏繼續幹下去,就要改改你的倔脾氣,說點違心的話也不會怎麼樣。”
張學永一聽這話,氣就不打一處來了。他冷笑道:“我張學永這麼多年來,從來都是靠我的技術吃飯,從不會看誰的臉色,我對我的工作盡職盡責,就應該得到公正的待遇。拉關係、走後門從來不是我的作風。‘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我就不信,憑著我的技術,我不會找到一家好企業。”
就這樣,張學永一氣之下把工作辭了。
平心而論,上司對張學永本來還是非常賞識的,也有提拔和重用的意思。可惜的是,張學永沒能把握住機會,因為自己的固執而開罪了上司,導致自己被排擠出廠,另謀生路。很多個性像張學永一樣的人,或者是為人比較實在,或者是比較孤僻、高傲、倔強,不擅長為人處世,隻是埋頭工作,對人情世故置若罔聞,結果輕則默默無聞,被上司忽略不計,得不到重用,才能被埋沒,重則遭到上司的打壓和同事的排擠,失去立足之地。
埋頭苦幹其實是職場中最簡單的事情,隻要是個人就能這麼幹,毫無技術含量。想要成為職場競爭中的成功者,除了埋頭苦幹之外,你必須做點別的什麼事情,否則的話,你就隻能淪為職場競爭中的失敗者。
埋頭苦幹的人會錯過表現自己的機會,即便是做出了成績,也沒有人注意和賞識,甚至有時候,明明事情是他做的,功勞卻算到了別人頭上。
錢曉麗與馬加英同時進入一家企業,但兩個人的個性和行事風格截然不同。上崗後,錢曉春對自己的要求是做好事情再說話,因此她每天總是在辦公室裏埋頭苦幹,既不會出現在茶水間的閑談中,也不會出現在上司的午餐桌前。即便是開會時,她也幾乎從不發言,因為她擔心自己的見解不夠出眾,抱有一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想法。正是這種想法,使她總是沒有機會開口。錢曉麗覺得自己就像一隻高貴的孔雀,而坐在對麵的馬加英則像一隻聒噪的喜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