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首富群體中,像上世紀60年代的世界首富亞裏士多德·奧納西斯那樣的人物已經被雨打風吹去了。這位“世界船王”在1968年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後,十分轟動地迎娶了他的遺孀傑奎琳,而在地中海小國著名賭城摩納哥遇到財政困難時,奧納西斯甚至試圖吞並摩納哥,更是讓世界嘩然。
今天,那些傳媒眼中的傳奇人物,在首富這個部落中已是另類。很顯然,過分的招搖、明星的氣質、對公共事務的熱衷對於財富的累積往往是一些負數。意大利的貝盧斯科尼是首富中少有的政治明星,據他說,自他步入政壇,司法界已經對他的商業活動展開了數十項調查,起草了87份針對他和他的商業利益的法律文件,司法官員為此造訪其家族企業的辦公室達470多次,僅是關於他的法庭聽證會就舉行了1500多場。
印度尼西亞的華裔首富林紹良是另外一個例子。他早年與當時的總統蘇哈托關係密切,取得種種專營權利,時稱舉世無雙的紅頂商人。林氏資產一度高達160億美元,號稱“世界第八富豪”。然而,蘇哈托下台後,林紹良日漸失勢,再經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重創,林氏集團風雨飄搖,目前盡管仍是印尼首富,其資產卻已縮水至10.3億美元。
卓越往往與潮流無關
“公司從優秀到卓越,跟從事的行業是否在潮流之中沒有關係,事實上,即使是一個從事傳統行業的企業,即使它最初默默無聞,最後也可能邁向卓越。”基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發現的這條公司定律在對首富們的觀察中仍然有效。
從首富們所從事的行業來看,他們似乎並不如想像中的那麼特別受到上天的眷顧。他們所進入的行業,並不存在太高的門檻。在30個首富中,有4個是開連鎖店的,3個是做傳媒的,2個是賣啤酒的。如果說有什麼經營秘訣的話,“專業背景下的全球化”、“渠道為王”和“核心資源壟斷”是造就今日首富的三個謎底。
在一百乃至數十年前,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土地曾經是誕生巨富的最大溫床。在每一個商業國家和地區崛起的初期,土地價值的成倍飆升,都催生過一位又一位不可一世的首富。香港的李嘉誠、馬來西亞的郭鶴年家族、新加坡的郭令明家族都是這一模式的產物。即便在老牌的商業帝國英國,在倫敦市中心擁有幾百畝土地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也曾長期盤踞在首富的寶座上,直到兩年前才被轉入英國國籍的俄羅斯神奇小子羅曼·阿布拉莫維奇超過。在1990年,從事房地產業的日本西武集團創始人堤義明以160億美元的身價赫然成為世界首富,這位出身卑微的“妾生子”在20年裏先後購買了六分之一的日本土地,集團資產市值1650億美元。當時,正是日本經濟如日中天之際,東京及周邊三個地區的土地價值,竟超過了美國所有國土的市場總值加上紐約證券交易所全部美國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
而今天,因土地增值而資產陡增的創富神話,在那些商業成熟國家和地區已經成明日黃花。在2005年度的歐美首富中,沒有一個是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在亞洲地區,顯赫一時的堤義明在年過七旬之後因財務詐騙案鋃鐺入獄。而華人富豪中,除了菲律賓首富陳永栽的發跡與房地產關聯不大外,其餘均與地產淵源頗深。時至今日,那些轉型較好的如李嘉誠,算得上與時俱進,財富增長勢頭不減,其他的都豪氣不比當年,資產長期徘徊在20億美元上下,難有長進。這些華人首富的年齡也普遍比歐美地區的偏大,如果沒有特別的機遇或者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其被其他新貴超越似乎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