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導讀:“首富”的物種起源 吳曉波 (1)(3 / 3)

除了亞洲地區之外,在當今歐美各國的首富中,幾乎沒有一家是多元化的財團。相反,專業背景下的全球化是一個流行的趨勢。

在過去20多年裏,全球化的策略使得一些並不出眾的傳統公司一躍而讓人望塵莫及。

喜力啤酒原本是一家瀕臨破產的荷蘭公司,1971年,弗雷迪·海涅根出任公司總裁,他富有遠見地預見到了歐洲統一市場即將出現,喜力啤酒走出荷蘭,成為第一個實施跨國發展戰略的歐洲啤酒公司。今天,喜力已經是世界上最多不同國家的人在共同享用的啤酒。

與喜力公司相似,瑞典的宜家、法國的歐萊雅、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三得利,包括韓國的三星,正是因為及時而長久地堅持了跨國戰略,成就了公司的一代霸業。據稱,在歐萊雅公司中,其員工來自45個民族,4.8萬名員工中,3.6萬在法國以外;在400名高層管理人員中,有40個西班牙人、70個意大利人、40個德國人和35個英國人;在8000名經理人中,有2000人享有股票期權。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歐萊雅的人員流動率相當低:員工平均服務時間為14年。

與全球化特征相關的是,那些專注於提高渠道能力的公司正散發出前所未見的財富魅力。“渠道為王”的生存和擴張理念,在商業世界中已經一再地被證明。

如果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公司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能活到今天,他的資產將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兩倍。在今年《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上,沃爾瑪家族占去了從第十到第十四共五個席位。瑞典首富、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排名第六,德國首富、阿爾迪連鎖超市創始人卡爾·阿爾布萊希特排名第八。在這個富豪榜上,前20名頂級富豪中有9名是連鎖零售商,其比例之高,堪稱赫然。而在30個各國首富中,則有5位連鎖零售商,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新任首富——鵬潤國美的黃光裕。在過去的一年中,僅英格瓦·坎普拉德一人的資產便增多了45億美元,而這個數字超過了當今商界風頭無人可比的韓國首富李健熙的所有資產,後者領導的三星集團已經是全球成長性最好的綜合性電子企業。

這些連鎖零售商所具備的不可匹敵的競爭能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麵,第一是現代連鎖商業所產生的規模效應,第二則是快速應變的創新能力。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奧·奧爾特加·高納創辦的Zara服裝公司從來不為自己的連鎖店投放一分錢的廣告,但他卻聘用了200名設計師,每年推出的時裝款式多達2萬餘種。

“壟斷是暴利唯一的源泉”,這條猶太商法迄今似乎仍未失效,而稍有進步的是,壟斷的意義正更為廣泛化和“商業化”。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無數巨商通過與政權的聯姻或交易,強權擁有礦山、鐵路、航船及主要農產品的專營權,從而血腥地完成了原始積累,並成為一國之首富。而隨著國家製度的健全及商業文明的進步,這條暴富路徑越來越變得不可能。在當今所有的首富中,唯一與資源型壟斷有關的大概就隻剩下兩個,一個是南非的奧本海默家族,他們控製了全球鑽石資源的70%;另一個則是中國澳門地區的何鴻森,他掌控了當地的賭博業。

而其他的各國首富則無一例外地通過完全市場競爭的手段,在各自的主營行業中保持著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形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壟斷效益。美國首富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基本上完全控製了全世界電腦的桌麵係統,意大利首富掌握著全國商業電視80%的市場份額,澳大利亞首富控製了全國80%的雜誌市場,加拿大首富壟斷了報刊市場的70%以上,新任印度首富則擁有世界年鋼鐵產量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