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是個學生的時候,你期望自己能夠進入職場,實現經濟獨立並且大展宏圖;而當你嚐試融入職場時,卻發現現實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麼美好,而是充滿著黑暗與醜惡。實際上,作為一名辦公室新人,即便你再成熟,身上也難免帶有一些學生氣。這種學生氣的外在表現就是你對社會認知不足,以學生的視角來感知職場中的一切,有時候你還會對辦公室裏的一些遊戲規則存在抵觸情緒。如果你以對抗的姿態出現在辦公室裏,等待你的必然是失敗,因為無論你多麼強大,你都無法改變置身於其中的大環境。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盡快地成長起來,在現實的環境中鍛煉自己,盡早褪去學生氣,融入辦公室政治當中,建立自己的人脈,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大四時,李偉和很多同學一樣,打著“實習”的旗號進入了一家谘詢公司,希望能有“晉級”的機會,可他的美夢破產了。實習結束,回到學校,他不得不投身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去。
8月的一天,李偉突然聽說,自己實習的那家谘詢公司發生了高層變動,一位合夥人帶著自己的人馬突然離開了,一時間,辦公室裏連接電話的人手都不夠。李偉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給孫經理打了個電話,表明自己的誠意,可能當時那家谘詢公司的處境真得很困難,人手奇缺,孫經理很快便同意了,“下周一你來上班吧!”
李偉很興奮,認為自己第一天上班,一定會給大家一個驚喜。周一早上8點半,他準時來到孫經理的辦公室報到。一推門,他就和孫經理打招呼:“孫老師,我來了。”以前實習的時候,他見誰都叫老師的。孫經理抬起頭,皺著眉頭說:“小李啊!第一天,你就學習一下《員工手冊》吧!”
從孫經理的辦公室出來,李偉暗自揣摩他那奇怪的表情,難道他是在怪自己沒有喊他“經理”?可以前實習的時候,自己也喊他“孫老師”啊!
李偉所在部門的同事大多沒有離開,看見熟人,他挨個兒上去打招呼,一口一個“老師”,一副虛心學習的好學生模樣。同事們有的拍拍他的腦袋,有的拍拍他的肩膀,不約而同地說:“你真像個孩子。”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李偉正準備熟悉業務,卻聽見有人喊他的名字。“李偉,你幫我複印這幾張資料吧!”“好的,張老師。”實習的時候,幫大家複印、傳真都是他分內的活兒。從複印室出來,看見休息室的飲水機沒水了,他又趕緊給水站打電話。剛放下電話,又有同事讓他給會議室送份資料。推開會議室的門,隻見孫經理正跟幾位同事開會,李偉說:“孫老師,這是您要的資料。”孫經理看了看他,說:“小李,看樣子我交給你的《員工手冊》,你看得不好啊!這樣,你準備一下瑞姿公司的資料,下午我們一起去見見他們。”
沒等李偉表態,一位“老師”便開玩笑似地說:“他還是個孩子呢!客戶肯定以為是個實習生。”李偉心裏咯噔一下,做谘詢這一行就是要學會和客戶打交道,自己怎麼能錯過這個機會呢。孫經理看了他幾秒鍾,而李偉也盡力作出成熟狀。“那你就下次再去吧,下午跟著老王他們開個策劃會。”孫經理做出了最後的決定。
李偉失望極了。一個上午,他對下午的策劃會什麼準備也沒來得及做,淨顧著給同事們幹雜活兒了。等到下午參加策劃會的時候,因為沒有準備好,老王還很不高興。這時便有“老師”說:“沒事,他還是個小孩子嘛!”
回家後,李偉翻開《員工手冊》,上麵明確寫著:在公司內同事間一律互稱名字。李偉這才弄明白,孫經理為什麼不高興自己叫他“老師”。由這件事情,李偉得到了啟發:從進入職場開始,自己就已經不是那個“人叫必應”的實習生了,而是職場中人了,因此上班的時間自己要做與職位相關的事情。
在職場中,如果你還被看做是個“小孩子”,就意味著著你失去了獨當一麵的機會,而沒有機會,也就意味著你不會有任何長進。所以,從進入職場開始,你就要盡快地消除自己身上的“學生氣”,塑造自己的職業形象。
畢業之後,李豔經過慎重考慮,進入了一家規模很大的服裝公司。這家服裝公司吸引她的地方,一是薪水比較高,二是設計團隊強大。可是工作沒多久,李豔覺得這裏並不像自己原來想象的那麼簡單。一方麵,這裏的同事個個都特立獨行,不喜歡溝通,搞設計時更是如此;另一方麵,李豔發現自己的部門經理趙原不但專業水平差,而且人品也很差,經常借機訓斥下屬,對領導卻奴顏媚骨。李豔想,既來之則安之,看在錢的份上自己先慢慢適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