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左右逢源,在同事中樹立良好的口碑(4)(1 / 3)

第一,最好的策略是避免矛盾和衝突,積極溝通。如果惡人型同事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結”的道理,你要給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千萬不要死纏爛打,甚至還可以給他們製造一些晉升的機會,讓他們從心裏感激你;如果他們執意要與你為敵,你就有必要義正詞嚴地提醒他們,雖然你不畏懼與他們對抗,但發生內鬥,不僅會無謂地消耗許多時間和精力,而且會影響彼此的心態和在其他同事心目中的形象,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

第二,強化自身能力,是應對惡人型同事的有效法寶。對憑空捏造的誣告,你隻需一笑了之。你應該不斷學習和充電,強化自身能力,盡量不犯錯或者少犯錯,以避免被他們抓住把柄。

第三,要跟其他同事通力合作、公平競爭,別用下三濫的招數。在職場中,講究的是團隊作戰,如果你總是單槍匹馬作戰,必然會遭來惡人型同事背後放出的冷箭,甚至讓你落入四麵楚歌的境地。領導重視的是你能為單位創造多少效益,而同事們最願意與那些能夠通力合作、公平競爭的人相處。

五、與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

由於工作上的關係,同事之間的共同語言還是比較多的,朝夕相處中,也容易成為互相安撫失意和共同麵對挫折的朋友。

但是,良好的同事關係並不等於朋友關係。真正知心的朋友,即使彼此不常見麵或者很久沒有聯絡,也不會因此而忘記對方的存在。而職場中的朋友,摻雜著很多利益衝突,而摻雜著利益衝突的朋友關係,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關係。

另外,由於你與同事之間彼此存在著競爭關係,如果走得太近,有時候這種摻雜著利益衝突的朋友關係反而容易成為一把雙刃劍。因為平時沒有競爭的時候,你與同事之間可能會一團和氣,而一旦遇到利益之爭,無法實現雙贏時,你與同事就可能會彼此拆台,相互踩踏。所以,你與同事就好像擠在一起取暖的刺蝟,離得太遠會冷得受不了,但靠得太近又容易被對方紮到,最好還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1.辦公室裏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朋友?

王強剛參加工作沒有多久,見了本部門的同事就跟見了親人一樣。大家每天一塊上班,說著笑著就把工作幹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飯,其樂融融就如同一家人;晚上一幹人等時而泡吧,時而打保齡,時而去蹦迪。王強已經把同事們都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既然是朋友,自然是無話不談,跟同事在一起的時候,王強喜歡發發牢騷,諸如“老板心太黑了”、“某某女同事長得實在太醜了”之類。他在發牢騷的時候,在場的其他同事也都點頭稱是,王強想當然地認為是英雄所見略同。

然而,沒過多久,王強的各種牢騷就從各個渠道傳了出去,並有了反饋。老板對他怒目而視,被評論的女同事偷偷給他準備了小鞋,有的人幹脆以牙還牙。王強驚詫、憤怒,最後是傷心,原來再親密的同事也不是知心的朋友,同事可以聽你抱怨,也會將你的抱怨轉達給別人。

辦公室裏究竟有沒有真正的朋友?如果要把朋友和利益這兩個概念截然分開的話,那麼,你最好不要在單位裏交那種完全互信的、無話不談的、關係平等的朋友。而且,領導也會限製這種朋友關係的存在。

在工作當中,你和同事之間的關係會經常發生變化——今天是不同部門裏沒有競爭的同事,明天就可能是在同一個部門裏相互較勁的競爭對手;今天的平級關係,明天就可能變成上下級關係……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單位裏,要想保持沒有利益衝突的單純朋友關係,確實有非常大的難度。

在單位裏,你與同事之間的合作、競爭,歸根結底是與利益博弈相關的,如果你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打破原來的人際平衡。前康柏中國總裁李金水曾經講過,單位就像是一艘在汪洋中航行的船,很多人都從船下往上擠,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靠近中心位置的駕駛艙,但想要擠過去,就必須一路把別人擠掉,甚至擠到海裏去。這就是職場的現實。如果你不會保護自己,就不可能在職場中平步青雲。

同時,從領導的立場來看,如果你與某些同事的關係過於親密,那就容易形成“小圈子”,不利於團結協作。“小圈子”的適度存在,對於單位內部人際關係的平衡、多條信息渠道的建立、局部的合作有一定的好處,但你與某些同事之間這種關係過於緊密的“小圈子”,往往會對單位的利益和領導的地位構成威脅。所以,柳傳誌曾經說,聯想集團在招大學生的時候,同班同學不能超過5個人。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在單位內部有比較要好的朋友,也是把無聊的工作環境變得活躍、開心一些的一個重要因素。蓋洛普調查公司曾經對上百萬名經理人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在單位內部有比較要好的朋友,是標誌工作環境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西方人對於“朋友”的理解和我們中國人是有所不同的。他們可以把工作關係和朋友關係完全分開,工作的事和朋友的事完全分開,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完全分開。而我們就有所不同,同事之間很難做到工作關係和朋友關係完全分開——上班的時候可以因為工作的事而爭吵,下班一起喝酒的時候則完全不談工作,對中國人來說有些難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