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方麵,你要簡樸。簡樸些、低調些,不僅有助於自身的品德修煉,而且也能贏得同事和領導的交口讚譽。
二、大智若愚,才能更快地升遷
大智若愚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一個人人情練達、成熟穩重的標誌。其實,大智若愚實乃韜光養晦之術。“大智若愚”,重在一個“若”字,“若”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假象,掩飾了真實的才華、聲望、野心、權欲、感情。這種甘為愚鈍、甘當弱者的策略,實際上是一種精於算計的職場潛伏術,它鼓勵職場人士不求爭先、不露鋒芒。
在職場中,有一個現象很值得你注意,那就是有一些職場人士雖然很聰明,但在同事和領導麵前,卻顯得非常“傻”。
別人高談闊論時,他們通常並不發表意見,似乎很木訥。但當一項重要的工作令大家束手無策時,他們卻不聲不響地完成了。
他們不會跟你搶功勞,甚至會把功勞讓出來。
他們不在乎工作是否忙碌,也不在乎是不是要加班,他們會盡量地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工作上,甚至會把自己的錢倒貼在工作上。至於同事占他們的便宜,他們更加無所謂。
他們看起來不是很吃得開,不討女孩子喜歡,甚至也沒有那麼多狐朋狗友。
他們的生活似乎總是圍繞著工作轉,沒有情趣,也不太有品位。
如果提起他們,很多職場中人都會奚落說:“那不過是‘呆子’、是‘工作狂’。”當然,由於他們不合群,因此在辦公室裏永遠是少數派。
他們笨嗎?他們傻嗎?等你成為他們的下屬時,再回答這個問題吧!那時的你會忽然發現,最“傻”的那個人,或許是最聰明的。
提起劉慧芳,大家無不驚歎於她的升遷之路如此之快。高職畢業之後,在本科生雲集、研究生成群的大公司裏,她從前台接待開始做起,然後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在3年之內就登上了行政總監的寶座。是過人的聰慧,還是僥幸的好運,大家眾說紛紜。但公司的老員工都知道,從前台到行政總監,她一直都是公司裏最“傻”的員工。
劉慧芳畢業那年,就業形勢已經嚴峻到連大學生都人人自危的程度。在投遞了幾十封求職信後,好不容易有一家公司有了回應,可是當劉慧芳興衝衝地去麵試時,卻發現已經有40多個人揣著本科、碩士學曆和各種證書聚集在公司門前,競爭幾乎激烈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闖過了初試和麵試,劉慧芳進入了最後一輪考察:在人力資源部實習3天。
人力資源總監安排給劉慧芳一項任務,將公司往年的部分文件整理歸類,並在微機裏建檔保存。然而,就在劉慧芳忙碌了一天之後,下班前卻傳來了壞消息,公司緊急通知暫停招聘新員工。
“這不是耍我們嗎?”參加實習的其他大學生紛紛跑到人力資源總監那表示不滿。直到下班前,焦頭爛額的人力資源總監才送走了最後一個憤憤不平的實習大學生。
到了公共辦公區域,人力資源總監卻發現劉慧芳還在成堆的文件裏忙碌著。人力資源總監很客氣地說:“真不好意思,白讓你忙活了一天。沒辦法,這是公司臨時的決定……下班了,快回家吧!你明天就不用來了。”
劉慧芳站起身來說:“沒什麼,隻是這些文件我都整理一半了,如果換成別人,又要從頭開始。活沒幹完心裏不踏實,我明天再來,一個上午就足夠了。”
其他的實習大學生都說劉慧芳傻,與其給人家白白出力,還不如抓緊時間找別的工作。但劉慧芳隻是微微一笑。
第二天中午離開的時候,劉慧芳留下的是一排排裝訂好的文件夾和一間整潔的檔案室。
兩個月後,求職屢屢碰壁,隻能在小店打零工的劉慧芳,接到了一個電話,是那位人力資源總監打來的,說現在公司有職位,邀請她前去應聘。原來,人力資源總監在向公司總經理彙報招聘情況的時候,特別提到了劉慧芳的表現。總經理對這個“最傻的求職者”印象很深,指示人力資源總監留下她的聯係方式。當公司完成調整,重新招聘員工的時候,人力資源總監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劉慧芳。就這樣,在同學們羨慕的目光中,劉慧芳重新邁入了這家公司的大門。
初入公司,學曆最低又沒有經驗的劉慧芳,被安排去做前台接待。在大家的眼裏,這是公司裏最“垃圾”的崗位,工作就是接聽電話,做來客登記,從來沒人幹到兩年以上,選擇這樣的職位,毫無前途可言。但劉慧芳卻毫無怨言,她微笑著去迎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用她的話說,就是“前途不是選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