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4章 適度發泄(2 / 3)

從男人遇到心理問題,出現抑鬱心煩的整個環節來看,如果把女人的抑鬱當作是顯性的,那麼男人的痛苦無疑就是隱性而不易察覺的。

社會競爭激烈,工作壓力增大,這些往往是男人產生焦慮的根本原因所在。尤其對於亞洲男人來說,傳統上習慣於“男主外,女主內”,這一思想要求男人應該堅強,應該承受比女人更大的壓力。為了讓自己更像一個男子漢,他們很怕說出自己的苦悶和煩惱,他們為碰到挫折站不起來而感到羞恥,為懦弱而感到悔恨,為遇到困難而不能很快地、有效地解決而感到慚愧與自責……

由於長期的壓抑,男人已從生理和心理上變得更加“堅強”,對壓抑,他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身在其中,似乎已經渾然不覺,即使他們想要找人傾訴,也已經失去了傾訴痛苦的本能,很難對自己的心理體驗進行準確的表達。他們往往是內心感覺痛苦,但又不知該說什麼,該從哪裏說。

煩躁的心情使他們感到痛苦,男人的思維定勢又使他們不能像女人那樣想辦法把自己的問題想清楚,讓自己過得舒服些,以便於緩解自己焦慮的心情;抑鬱痛苦的男人,常常對抑鬱的感覺避而不談,卻在行為上進行發泄,這使他們傾向於暴力。

男人認為,消除痛苦的方式還有一種——那就是借酒消愁。

當男人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重大挫折而情緒抑鬱時,當他們感到悲觀沮喪、精力不足時,酒精就常常被用來緩解上述不良感受,作為他們解脫和逃避的方式。據統計,有很多的抑鬱症患者曾用飲酒來緩解自己的症狀,甚至最終養成了酗酒的習慣。

但是,這種緩解畢竟隻是暫時的,因為酒精的麻痹作用會很快消失,還會形成難以戒除的酗酒習慣。何況,酒精同其他對腦部有直接作用的藥物一樣,在重複使用過後,效應就會逐漸降低,必須加大飲用量才能獲得相同的效果;而長期大量飲酒,又會對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損害,出現記憶力衰退、智能障礙、胃炎、肝損害等等;而且,酒精損害本身也會導致抑鬱情緒,或使抑鬱症病情加重,難以治療。這樣一來,用飲酒來緩解抑鬱,無異於“借酒消愁愁更愁”,形成惡性循環。

酗酒不僅不能解決男人的抑鬱,反而加劇了他們的病理狀態。

遇到煩惱的事,與其喝酒,不如吹牛。吹牛,好聽點的說法叫“神侃”,給人的印象往往雲山霧罩,一眼看不到底。在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的時代,壓力無處不在。我們必須想辦法解除這一係列的壓力。對於男人來說,不妨用吹牛來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放棄社會、家庭等對他們的期待與苛求。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吹牛是能力不足的男人不可或缺的麻醉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玩個“嘴上痛快”。吹牛如果吹得像真的一樣,是可以為男人掙回一些麵子、樹立一些自信的。如果我們承認這個社會是“男權社會”的話,那麼男人所麵對的挑戰就不僅僅是官位的升遷,收入的多寡,還有女朋友或者妻子的耳邊絮語:“你怎麼連某某都不如呢?”

因此,給男人一點吹牛的權利,看來並不是什麼壞事。

愛吹牛的人,基本特征就是熱情,嗓門大,好起哄,有較強的記憶力——因為吹牛是必須有內容的。吹牛的人喜歡往人多的地方跑,碰到機會就刹不住,常常會超越自己所能控製的範圍,因而他們就經常“口無遮攔”,想到哪裏就說到哪裏,因而摻雜著很多水分。

在吹牛當中,有兩種風格常常占上風:一是邏輯很嚴密、故事性很強、把虛假事情說得逼真;一種是雖然前言不搭後語,沒有什麼邏輯性可言,但是他們的表情真摯,很多時候可以讓心軟的女性流淚。

吹牛必須有內容,有人研究過,中國20世紀60年代至今,吹牛有如下特征:

60年代——吹自己的家庭成分,比如工人、革命幹部;70年代——吹自己艱苦樸素,比如穿有補丁的衣服為榮;80年代——吹自己有海外關係,什麼台胞、綠卡;90年代——吹自己有實業,有瑞士銀行存款,有眾多追求者等;21世紀——吹自己是老板,有品位,開口閉口就是“e”(網絡)等。

吹牛的心理動機主要是:想向別人說明自己見多識廣,知識豐富,朋友多,路子廣,有辦法,有能力……

吹牛的費用或代價:幾個牛皮客碰到一起就是相互遞煙,倒茶,這些都是費不了什麼錢的。地點很隨便,不受限製,常常是地上一坐就可以開吹。在這種情況下,男人的心目中就有一種所謂“發自肺腑”的舒暢,心裏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有點心馳神往的感覺。

吹牛有什麼代價嗎?可能是有,至少在他們意識到自己撒謊的時候,心裏難免有點緊張。

民間對吹牛的評語是:吹牛不犯法,吹牛不上稅。可是我們要添上一句:千萬不要把牛給吹破了。如果你是一位官員,恐怕就不能隨便吹牛了。

對愛吹牛的男人的忠告:這個世界欣賞實幹的人,你千萬別把吹牛當飯吃。調節一下心態可以,作為一種職業就危險了。

快樂食品,快樂心情

“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這些古訓和諺語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注意飲食的國家之一。世界上許多比中國發達得多、富裕得多的國家,都沒有中國講究飲食,都不如中國人吃得“好”。美食是中國的一絕,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中國的飲食文化相比。注意合理的飲食是中國人重要的一條養生之道。

健康不健康、快樂不快樂,看看你吃什麼就知道了。

醫學研究發現,快樂其實是一種在大腦裏進行的化學反應,某些食物裏包含著可以緩解抑鬱、幫助你快樂起來的成分。因此,選擇某些食物,攝取其中包含的特定營養成分,可以促進大腦裏麵“快樂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發生。對於想尋找快樂的人來說,吃是一種最方便不過的辦法。

那麼,哪些食物具有這種神奇的功效呢?

大腦像一台精密的儀器,時刻調節和指揮著人的各種活動,因此當然需要能量。腦細胞工作的能量,可由一定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腦磷脂和礦物質等提供,所以,足夠的營養是維持大腦正常活動的基礎。

有的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應付繁重的學習,認為孩子營養好、滋補得好就能學習好,這種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營養好,不僅大腦可攝取充足的營養,身體也可得到營養。如果營養不良,則會引起全身各係統的功能衰弱,各種疾病也就會乘虛而人,神經衰弱也不例外。

怎樣的飲食結構才是對大腦最有利的呢?

合理的飲食結構對大腦是必需的,合理的飲食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各種無機物、微量元素。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身體缺乏微量元素鋅、銅是導致神經衰弱的原因之一。因為鋅在人體內以金屬酶的形式存在,其餘以蛋白結合物形式分布於體內,缺鋅會影響腦細胞的能量代謝及氧化還原過程。體內缺銅會使神經細胞的抑製過程失調,使內分泌係統處於興奮狀態而失眠,時間長了就可能產生神經衰弱。

哪些食物含鋅、銅呢?據檢測,牡蠣、鯡魚含鋅最高,瘦肉、動物肝腎、奶製品、蘋果、核桃含鋅較高。含銅豐富的食物有:烏賊、田螺、蝦、泥鍬、羊肉、蘑菇、玉米、蠶豆等。

下麵的食品能夠幫助你緩解抑鬱,獲得快樂。

1.魚油製品緩解抑鬱

據美國哈佛大學專家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抑鬱症患者服用脂肪豐富的魚油製品以後,抑鬱症狀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因此,為了預防抑鬱症,特別是患有狂躁性抑鬱症的人,科學家建議平時應多吃魚類和亞麻子等富含脂肪酸的食物,或盡量補充含有這類脂肪的食物:如大馬哈魚和鱈魚等,這樣就可起到食療的作用,對健康人來說,也有著預防保健的積極作用。

在魚油對抑鬱症病情緩解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選擇了30位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每日補充魚油產品,另一組服用安慰劑。兩組病人兩周接受一次心理測驗,經過4個月的治療,結果表明:服用魚油產品的患者情緒有非常明顯的改善。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認為,魚油產品中普遍含有一種叫做脂肪酸的物質,這種脂肪酸可以增加體內某種神經質的水平,從而達到減輕抑鬱症狀的作用。同時,這種脂肪酸還可能對腦細胞的外膜產生影響,使大腦更容易接受化學信息,保持腦細胞活力,增加穩定情緒等。

因此,醫學專家為抑鬱症病人開出一個實驗藥方,讓患者每天服lO克魚油。結果,14名病人中12名反應良好。

2.大蒜消除緊張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上首家“大蒜研究所”在英國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向全世界宣布:大蒜雖然會帶來口臭,卻會帶來好心情。德國一項針對大蒜對膽固醇的功效研究,從病人回答的問卷發現,他們吃了大蒜製劑之後,感覺比較不易疲倦和焦慮,不容易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