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單元規矩(1 / 2)

一三八、規矩2處

1.標準文成規矩,思合符契。(《征聖》)按《孟子·告子上》:“大匠誨人必以規矩,學者亦必以規矩。”規是工匠畫圓形的器具,矩是畫方形的器具。劉勰借喻經文是寫作的標準。

2.揣摩、經營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神思》)按劉勰用工匠的工藝喻創作上的規畫經營。周振甫《文心雕龍選譯·神思》雲:“在作品內容還沒有形成而開始醞釀時,就需要‘規矩’、‘刻鏤’。這是由於兩方麵的需要,一是內容的需要,在醞釀內容的過程中,想象必須在內容的規矩內飛騰,這樣的想象才能構成文思,不是胡思亂想。二是形式的需要,要對醞釀中的內容加以形式上的‘規矩’、‘刻鏤’”。

一三九、隱木括3處

矯正、修練斯斟酌乎質文之間,而隱木括於雅俗之際,可與言通變矣。(《通變》)蹊要所司,職在熔裁,隱木括情理,矯揉文體也。(《熔裁》)按《尚書·大傳·論說》:“夫隱木括之旁多枉木。”劉安《淮南子·修務訓》:“木直中繩,隱木括之力。”隱木、括是矯正邪曲之器。《文心》中用作動詞,意為矯正。

一四○、矯揉1處

整理刪剪蹊要所司,職在熔裁,隱木括情理,矯揉文采也。(《熔裁》)按《易·說卦》“坎為矯車柔。”疏:“使曲者直為矯,使直者曲為車柔。”車柔又作揉,矯揉是工匠工藝,引申為文辭上的整理刪汰。

一四一、定墨1處

起草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神思》)按《禮記·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鄭注:“視兆坼也”。“定墨”原指看龜甲上燒的裂紋,後借指下筆。劉勰用於文論,是起草的意思。

一四二、雕琢3處

刻畫、修飾雕琢情性,組織辭令。(《原道》)故童子雕琢,必先雅製。(《體性》)按《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原指玉石的雕刻,後引申指對文辭的修飾。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於俗。”劉勰襲用。

一四三、刻鏤2處

刻畫、修煉夫神思方運,萬塗竟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神思》)刻鏤聲律,萌芽比興。(《神思》)按《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務於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爾雅·釋器》:“金謂之鏤,木謂之刻。”劉勰用喻寫作勞動。

一四四、熔鑄1處

熔合提煉若夫熔鑄經典之範,翔集子史之術。(《風骨》)按《鹽鐵論·通有》:“歐冶以熔鑄。”熔鑄本指煉鐵工藝,後引申為對性情的熔化。杜弼《議生滅論》:“可以熔鑄性靈,弘風教。”劉勰用喻學習文學的熔化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