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文心雕龍》篇次原貌考(3 / 3)

《情采》、《熔裁》兩篇兼論“情誌”和“辭采”,應排在《定勢》之後,《聲律》之前,現在通行本的排法是對的。《聲律》以下諸篇就是專論“辭采”類了。

“閱聲字”。“聲”、“字”指《聲律》、《練字》。今本《文心雕龍》排列順序是《聲律》、《章句》、《麗辭》、《比興》、《誇飾》、《事類》、《練字》……這是錯誤的。我同意郭晉稀先生在《文心雕龍譯注十八篇》中的意見,《練字》應提到《聲律》與《章句》之間。理由是:其一:《聲律》雲:“聲畫妍媸,寄在吟詠;吟詠滋味,流於字句;字句氣力,窮於和韻。”劉勰認為,聲律表現在字、句之中,所以《聲律》之後,應接《練字》,然後才是《章句》。練字與聲律是密切相關的。“諷誦則績在宮商,臨文則能歸字形矣”(《練字》)。其二、《章句》的開頭雲:“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為章,積章而成篇。”用第三個標尺檢驗,說明《章句》承接《練字》。又雲:“篇之彪炳,章無疵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從,知一而萬畢矣”。說明了練字是章句的基礎;隻有振本而後末從,隻有先論好了《練字》,才能論述《章句》。

所以,“閱聲字”正是指的以《聲律》、《練字》兩篇為代表的以下析采各篇,排列順序應是《聲律》、《練字》、《章句》、《物色》、《麗辭》、《比興》、《誇飾》、《隱秀》、《指瑕》、《總術》。

為什麼《物色》要提前呢?範文瀾《文心雕龍注》指出:“本篇當移在《附會》篇之下,《總術》篇之上。蓋物色猶言聲色。即《聲律》篇以下諸篇之總名。”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雲:“按此篇宜在《練字》篇後,皆論修辭之事也。今本乃淺人改編,蓋誤認《時序》為時令,故以《物色》相次。”劉、範兩位先生說得對,《物色》是析采之作,絕不會在《時序》之後。至於排列位置,我疑在《章句》之後,《麗辭》之前。從《聲律》至《總術》一共十篇,都屬於析采。其中《隱秀》、《指瑕》兩篇討論修辭後的妍媸問題,用《總術》一篇討論合章總篇的手法。

“崇替於時序,褒貶於才略,怊悵於知音,耿介於程器,長懷序誌,以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顯矣”。由於我們上麵已將《物色》作了合理的調動,所以,用這把標尺檢驗剩下的篇章,就變得十分合適了。它們的排列順序正是《時序》、《才略》、《知音》、《程器》、《序誌》。這五篇是總結全書和以馭群篇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文心雕龍》的篇次原貌應是:上篇:原道第一、征聖第二、宗經第三、正緯第四、辨騷第五、明詩第六、樂府第七、詮賦第八、頌讚第九、祝盟第十、銘箴第十一、誄碑第十二、哀悼第十三、雜文第十四、諧隱第十五、史傳第十六、諸子第十七、論說第十八、詔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禪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啟第二十三、議對第二十四、書記第二十五下篇:神思第二十六、體性第二十七、養氣第二十八、風骨第二十九、附會第三十、通變第三十一、事類第三十二、定勢第三十三、情采第三十四、熔裁第三十五、聲律第三十六、練字第三十七、章句第三十八、物色第三十九、麗辭第四十、比興第四十一、誇飾第四十二、隱秀第四十三、指瑕第四十四、總術第四十五、時序第四十六、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序誌第五十。

這個篇次,僅屬初探,但是已經顯示出劉勰的周密的文學體係了。我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文心雕龍》的篇次問題是會“大白於天下”的。“識在瓶管,何能矩矱”?質之高明,未知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