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自己的脾氣改不了。的確,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的基礎上,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有一定的穩定性。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性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人的性格也會有所變化的。我們常常看到,有的人本來很脆弱,在經曆了一些重大變故或意外打擊以後,生活把他磨煉得堅強起來了。如果我們努力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我們是能夠培養和錘煉出良好性格的。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老人坐在一個小鎮郊外的馬路邊。有一位陌生人開車來到老人麵前,陌生人下車問老人:“請問先生,住在這個小鎮上的人怎麼樣?我正打算搬來住呢。”老人看了一下陌生人,反問道:“你要離開的那個地方的人怎麼樣?”陌生人回答:“不好,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住在那裏沒快樂可言,因此我打算到這兒來住。”老人歎了口氣,說:“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為這個鎮上的人,也和你那兒的人差不多。”這位陌生人走了,繼續去尋找他理想的居住地。
過了一會兒,另一位陌生人來到老人麵前,詢問同樣的問題,老人也同樣反問他。這位陌生人說:“哦!住在那裏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在那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但我正在尋找一個更有利於我的工作發展的小鎮,我舍不得離開那個地方,但是我不得不尋找更好的發展前途。”老人麵露笑容,說:“你很幸運。居住在這裏的人都是跟你原來住的地方一樣好的人,你將會喜歡他們,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想尋找敵人,你就會找到敵人;你想尋找朋友,你也會找到朋友。善於與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的人,和任何人在一起,都會相處融洽。
製伏心高氣傲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有些人以自己的地位、學識、財富等優於別人而盛氣淩人,不可一世,或者極端地蔑視他人,或者攻擊他人,有的甚至還會肆意地侮辱他人。
初次與高傲者打交道,首先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遭到冷遇不要灰心喪氣。為此,就要經得起打擊,善於以忍讓、堅韌的精神,與之周旋。其次,要樹立強烈的自信心和必勝信念,從心理上先戰勝他,如果你一見傲者便心中打鼓,沒了底氣,那麼,你已經在心理上打了敗仗,是絕無取勝希望的。再次,要把目標定在交際的最後結果上,不要過分計較對方態度、語氣、語言,一切都要以取得最終勝利為目的。
高傲者多看重自我形象,對自我評價較高,自我感覺良好。與他打交道不妨采取投其所好的方式,對其業績、學識、才能等給予實事求是的讚美,使其榮譽感、自尊心得到滿足。這樣就可以從心理上縮短距離,同樣能起到左右他們態度的作用。比如,有位生性高傲的技術總監,一般人很難接近他,他生硬而冷漠的麵孔常使人望而卻步。一位從外地分公司來的技術員要找他辦事,這位技術員聽說了總監的脾氣,一見麵就微笑著對他說:“趙總,我一進門就有人告訴我說您是個認真嚴謹的人,而且您還特別關注我們分公司的技術問題。我一聽,高興極了。我正有有關技術方麵的事情向您請教呢。”這幾句開場白,把一向麵無表情的技術總監捧得心花怒放,技術員要辦的事在這位技術總監的指導下,很快辦成了。
一些人自恃知識豐富,閱曆廣泛,因而目空一切,壓根兒就瞧不起別人,表現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氣。對付這種人隻要巧妙地設置一個難題,就可抑製其傲氣。達是因為,不管其知識多麼廣博,閱曆多麼豐富,在這個大千世界,一個人的認知畢竟是有限的,對方一旦發現自己也存在知識缺陷,其傲氣自然就會煙消雲散了。
在一次國際會議期間,一位西方外交官非常傲慢地對我國一位代表提出一個問題:“閣下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時間,不知是否對西方有了一點開明的認識。”
我國代表淡然一笑,回答道:“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40年前在巴黎受過高等教育,我對西方的了解可能比你少不了多少。現在請問,你對東方了解多少?”
對我國代表的提問,那位外交官茫然不知所措,滿臉窘態,其傲氣自然蕩然無存了。
顯然,我國代表所提出的問題,那位自以為知識豐富而滿身傲氣的外交官是無法回答的,因為他不了解東方的情況,因此不但沒有顯示自己豐富的知識,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因此,還有什麼傲氣可言呢?
無疑,巧設難題抑製高傲者,所設置的難題一定要是對方無法回答的問題,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暴露對方的無知或者缺陷,從而挫其傲氣。如果設置的問題對方能夠回答,這樣不但不會挫其傲氣,相反還會助長其傲氣而使自己處於更難堪的境地。此外,還要注意,設置難題一定要巧妙,不露痕跡。
毫無疑義,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難免有自己的弱點,而傲氣者一般都未發現自己的弱點,一旦別人抓住其弱點予以攻擊,也就瓦解了其傲氣的資本。
1959年,美國副總統尼克鬆赴前蘇聯主持美國展覽會。在尼克鬆赴蘇之前不久,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關於被奴役國家的決議。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對此極為不滿。因此,當尼克鬆與他會晤時,他極端傲慢無禮,表現出一種從未有過的傲氣,十分氣憤而又極端蔑視地對尼克鬆說:“我很不了解你們國會在這麼一次重要的國事訪問前夕,通過這種決議。這使我想起了俄國農民的一句諺語‘不要在茅房吃飯’。你們這個決議臭得像剛拉下來的馬糞,沒有比這馬糞更臭的東西了。”對這些傲慢無禮的言辭,尼克鬆毫不客氣地回敬道:“我想主席先生大概錯了,比馬糞還臭的東西是有的,那就是豬糞!”赫魯曉夫聽後,傲氣大挫,不由得臉上泛起了一陣羞澀的紅暈。原來他年輕時當過豬倌,毫無疑義聞過豬糞的氣味,因此機智的尼克鬆立刻抓住赫魯曉夫這一痛處,使赫魯曉夫自討了沒趣,自然傲氣也就煙消雲散了。
運用這種方法時一定要抓準傲氣者的弱點或者痛處,隻有這樣,才能動搖其傲氣的根基而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收斂自己的傲氣。
一些高傲的人,別人越理睬他,他的傲氣就越大。因而對這種傲氣者采取不予理睬的態度,使其孤立,這樣就可削弱甚至消滅其傲氣。
我們采取上述方法對付傲氣者,其目的是改變影響交際的不正常因素,促使其與他人正常地交往,因此在運用這些方法時,一定要抱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切不可嘲諷、譏笑,甚至侮辱他人的人格,否則就與我們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看透不學無術的人
不學無術的人沒有真才實學,卻往往愛表現出一副很有才學的樣子,而一到實際工作中,則露了馬腳。因此,對於這種人要認真辨別。
這種人有時候虛榮心往往較強,在識透這種人時要好好了解其背景情況,對其性格特點做到心中有數。
有一位尋找工作的職員,來到赫金斯公司辦事處經理斯希維勃麵前求職,希望能在這家有名的公司裏謀到個一官半職的。斯希維勃事先了解到這個職員經常變換工作,雖然他在簡曆上寫得清楚“熟練掌握某某工作”,可實際上他對哪個工作幹得都不踏實也不熟練,而且,他總有一大堆的理由為自己辯解。
斯希維勃知道這位青年的情況,在他的辦公室以冷淡的態度接待了他。當這位求職者列舉了他幹的那幾項在簡曆中被注了水的工作後,斯希維勃問道:“既然你來求職,那麼你到底能幹什麼?你想對赫金斯公司做些什麼呢?”
這位求職者被問住了,回答得軟弱無力。於是談話即刻終止。
有的時候,不學無術人會利用他的天花亂墜的口才獲得別人的信任,從而給別人以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熟悉他的人最容易受到他的蒙騙。不過,這類人是經不住長期的實際檢驗的。
汽車製造商高桑斯曾告訴人們一個慘痛的教訓,他說:“我平生最大的一次失敗是碰到一個年長的人,這位年長者善於辭令,巧舌如簧。我不知怎麼搞的,一下子把我曆來的主張全忘掉了,竟聘他做了我的雇員和二等助手。可是,一段時間以後我發現這個人一點兒能力都沒有。原來他那流利的口才全是為求職而練就的,而真的委他以重任時,他卻無計可施。”
所以,我們無論對任何人,應將他各方麵的表現綜合起來加以品評、判斷,以明了他的真實情況,以防他是個不學無術的人。這樣做很有益處。一方麵可以避免失望,另一方麵也省得他人的不良動機得逞,妨礙我們的事業。
正確看待阿諛奉承的人
北宋王安石實行變法革新的時候,任用了一些新人做官,邵雍曾給他寫信說:“你現在當政,對於你的改革,一些人有看法。特別是那些深負道德感的人,他們雖然說話難聽,常常使你厭煩憎惡,但以後你會得到他們的幫助。相反那些善於奉承拍馬的人,目前他們的話你聽起來很順耳,心裏感到高興,可是一旦你失勢,他們之中一定有人會出賣你。你應該警惕這種諂諛之輩。”後來果如邵雍所言,深受王安石欣賞且一直奉承王安石的呂惠卿就背叛了他。
怎樣識別奉承拍馬的人?有三種主要的途徑:動作、語言、神色,也就是他們辦事的方式,說話使用的言辭,渾身上下顯露出來的神情。唯唯諾諾的小人走路的架勢和姿勢都要學領導的樣子,說話時的用詞和口氣也開始與領導相似,甚至連腔調也會逐步地和接近領導。
就像鐵屑被磁鐵吸引,唯唯諾諾者、阿諛奉承者,都以上司為靠山,緊緊地圍繞在領導身邊。如果將磁場關閉,這類喜歡奉承拍馬的人就會像一堆沒有生命的鐵屑一樣散落在地。對於這樣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顧的。古人對此有這樣的說法:與地位高的人交往不阿諛奉承,可謂悟到了交友的真諦。
那些花言巧語、察言觀色、阿諛奉迎的人往往是不講仁義的小人。公孫弘將學習的目的歪曲為阿諛取媚,郭霸品嚐魏元忠的小便,宋之問為張易之等人端尿壺,趙履溫甘為安樂公主拉車的牛馬,丁渭在宴會上為寇準擦胡須上的湯漬。這些人雖載入史冊,卻遺恥千古。
奉承拍馬在程度上有輕重之別,不像敬佩和崇拜那樣單純,許多人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充當了對所求之人唯命是從的角色,而有些人則是出自本意的。這其中有一些比較普遍的原因——保住飯碗或謀一個更好的前途:有的人認為背靠大樹好乘涼,有人當靠山總比較保險,由此對靠山奉迎巴結;有的人為了掩蓋真實意圖,暗中打算跳槽,不讓別人察覺,於是對自己跳槽起到關鍵作用的人點頭哈腰;有的人著眼個人前途,贏得上司好感,有利於個人發展,於是對上司溜須拍馬。
隻要識透阿諛奉承之人的真實意圖,就不難理解他們的種種表現了。對於那些阿諛且人品不正者要小心,對於那些雖阿諛但人品還算端正的,要根據他的實際才幹來推薦他或提拔他。
寬容對待貪小便宜的人
這世上貪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為數不少,無論你走到哪兒,總會遇到幾個。這種人心中隻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頭,要他做些於己無利的事,他是斷不會考慮的。
現實社會中,人們往往喜歡和那些豪爽熱情、開朗大方的人往來,而不太願意同貪小便宜的人打交道。但是,當我們不得不與其接觸、交涉時,隻有暫時按捺住自己的厭惡之情,姑且順水推舟、投其所好。當他發現自己所強調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會表示滿意。
一些人貪小便宜的毛病是受社會環境(尤其家庭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一種生活習慣。這種人往往缺乏遠大的理想,得過且過,不求上進。這種人,一般心地不壞,而且性格外向,毫無隱諱,容易深入了解。同這種貪小便宜者打交道,要注意正麵批評,引導他們在學習上和工作上下工夫,以提高其思想層次。思想層次提高了,自尊的要求就會隨之增長,貪小便宜的毛病便會相應地得到克服。另外,要注意在交際中不可對他們進行諷刺挖苦,因為諷刺挖苦會影響其自尊而產生負麵效果。
還有一種貪小便宜的人,他們的行為是受一定意識形態支配的,其貪小便宜的行為反映著其生活觀念。這種人往往具有比較特殊的生活閱曆,在生活中受過磨難,人生觀常常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
同這類貪小便宜者打交道,采取一般的說教方法,是無法解決其觀念的轉變的,應真誠地與之相處,用自己的博大胸懷去感化他。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我們應真誠地、無微不至地去幫助他們,使他們漸漸地受到感化。比如,外出時,熱情地拉著他,坐車、吃飯、看電影、逛公園時主動花錢,而對他的“一毛不拔”從不表現出一點兒不滿和鄙視。平時,多講一些他所欽佩的人的寬宏大度,不計個人得失的事例,使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貪小便宜不管源於哪一種心理狀態,要他們一下改掉並不現實,隻能潛移默化,而且允許其出現反複。如果一個人去感化猶嫌力量不足,可動員幾個要好的朋友來共同感化他們。當貪小便宜者真正理解你的真誠以後,他是會永遠感激你的,由此所建立起來的友誼,也一定是純潔的、牢固的。
從另一個角度說,貪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也常常有他們的特點——精打細算。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適當的方式,將他們這種特點加以升華,運用到某些比較合適的地方,也可以發揮其優勢。例如,讓這種人幹財務類工作,在有嚴格約束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成為你的“守財奴”。這樣,豈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