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另類人物還要另眼相看——讀懂和掌控難處之人的心理策略(3 / 3)

謹慎對待散布流言的人

“喂!你知道嗎?咱們部門的小李和前台的陳小姐,好像有什麼曖昧不清的關係!”

“前一陣子,他到那個女的公寓過夜的事情,好像被他太太知道了……”像這種對公司的地下戀情、“內部”情報非常清楚,喜歡嚼舌根的人,相信在每家公司中都應該有一兩位吧!他們在敘述事情的時候,就好像實況轉播一般,十分精彩。但是在這精彩的故事中,往往也摻雜了一些個人的想法,添油加醋,進行了一番“藝術加工”。

這種愛散布流言的人,其實用心是很單純的,他們隻是希望引起周圍的注意,成為大眾矚目的焦點,並且希望在聊天時所有的人都會把重心放在他身上。因此,針對眾人有興趣的話題,便不厭其煩地添油加醋,讓故事聽起來更富戲劇性、更具趣味性,其目的不過就是希望引人注目罷了。

可是,當身邊的人發現他們所敘述的內容與事實不符合時,便會對他們加以指責。而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他們通常會用巧妙的方式蒙混過去。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在編造故事方麵的確具有超凡的才能,如果把這種才能運用在其他合適的地方,不是更好嗎?

他們之中甚至有一些人,在自己的謠言被識破後,不但不反省自身,反而將矛頭指向拆穿自己謠言的一方。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沒有退路,說謊就說謊,沒什麼大不了的,要站穩自己的腳跟,絕不能讓別人擊垮。所以,公司若容許此種事情發生,這家公司可能也很難長久立足下去!但是,如果其所說“故事”無傷大雅,這種謠言倒是可稍微調節公司內部沉悶的氣氛。

有些人喜歡說人是非、道人長短,是因為嫉妒心以及偏見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他們喜歡拿別人和自己做比較,“那個人好像買了新房子”“這次不知道誰會升取”,等等,無時無刻不注意他人的動態,然後與自己比較。這種類型的人和主張“我就是我”的我行我素型的人正好相反,往往會很在意他人所做的事情。對於這種人,大可以不計較他所說的話,也不必在交談時對他說的話進行點評,以免被他拿去作為繼續編加故事的“素材”,從而影響自己與其他人的交往。

小心應對心胸狹窄的人

心胸狹窄的人,其基本的心理特征有二:一是容不得人,二是容不下事。

心胸狹窄的人往往嫉妒比自己強的人,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他們生性多疑,一點兒小事也常常讓他吃不好、睡不香的。

與這樣的人相處,你要做到:

要有大度的氣量。與心胸狹窄的人相處,肯定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缺乏氣量,與之斤斤計較,就無法相處。相反,如果氣量大度,胸懷寬闊,就會使那些不愉快的事化為烏有,同時,對心胸狹窄的人也是個教育。

要有忍讓的精神。有人因心胸狹窄,做出了對不住你的事來,你應該忍讓。忍讓,絕不是軟弱,而是心胸寬闊、風格高尚的表現。提倡忍讓,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

心胸狹窄的人極容易錯誤地估計形勢,錯誤地對待人和事。因此,對心胸狹窄的人發揚忍讓精神,絕不意味著遷就他的錯誤。對他的心胸狹窄忍讓,但對他的錯誤思想和行為決不遷就,這才是忍讓。

這樣可避免無端樹敵。“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堵牆”。如果樹敵過多,即便是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會遇到種種不應有的麻煩。

容忍別人對自己所犯的過錯,不記仇,給他以希望,他自然會對你有所感恩,將這份報恩的感情藏於心中,日後總要尋機將這份恩情還回去。當然,我們所做的這些,目的並不是貪圖他人的回報。

如果是因為你的過失而傷害了心胸狹窄的人,你應及時道歉,這樣可以及早地化解他心中的怨恨。否則他積怨太深,會對你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道歉時你要注意能真正地徹底消除對方的恨意。

如何對待嫉妒心強的人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要講清楚其中的原因,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容易到隻用兩個字就夠了:嫉妒。一個人幹事,三個人反對,五個人調查,十個人散布流言飛語,這不是極個別的事例。“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這些都是可怕的“警告”。

本來,一個人的才能比另一個人高的話,他的職位就應該高,這是理所應當的。但對於一個嫉妒心強的人來說卻不然,對於才能勝過他的人,他一定想辦法來中傷對方,對於地位高過他的人,他一定想方設法來推翻對方。

你也許遇到過下麵的情況:

經過一番努力之後,你把精心擬就的工作方案呈報老板。他對你的工作成果大加讚賞,在大家的麵前“拍你的肩膀”,表示對你的重視,在會議中上上下下也都一致讚許你的真知灼見。再如,你剛好成功地完成了一項任務,使公司大賺了一筆錢,各部門主管對你另眼相看。這時的你必然是春風得意,難禁喜悅之色,大有“世界都屬於我”的感覺。但你得意忘形之際,也許正是你自埋炸彈之時——令別人嫉妒,使你不知不覺中成為很多人的“敵人”。

而我們身邊時刻都有嫉妒心強的人,因此,你要想成功,就要學會應對這樣的人。碰上這種人,通常不應正麵跟其理論,你要常存戒心,不矜才炫能,不刺激對方。可在進一步交往中,使他感到你的高尚人格,由妒忌改為敬佩,這未必不是一個應對的好辦法。

具體的方法可參照以下幾點:

1.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

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時,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手段來對付他,因有嫉妒心的人本身就是多疑的、愛猜忌的。倒不如將有嫉妒心的人當做普通人來看待,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與其費盡心思去琢磨,不如來個“無為而治”,取得“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

2.大智若愚,謙虛謹慎

孔子曾說:“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謙。”當一個人處在鮮花與掌聲中時,更需謙虛、謹慎。

帕金森先生在《管理藝術精粹》中說:“大多數組織在結構上像一座金字塔,當一個人向金字塔頂端爬去的時候,最重要的崗位越來越少。因此,一個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別謹慎小心。首先,他從前的大多數同事深信自己應該得到這個職位,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它而不快。但特別重要的是:一個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須想盡辦法表現出謙遜和不盛氣淩人。他一定不要忘記他從前的共事者。”

3.以愛化恨,以讓抑爭

以愛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嫉妒者,從而消除和化解嫉妒。俗語說:“恨是離心藥,愛是黏合劑。”因此,當你遭人嫉妒時,如果能夠以德報怨,用愛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會化解了。

做出讓步的姿態,對人更有禮、更客氣,千萬不可有倨傲的態度,這樣就可降低別人對你的嫉妒,因為你的低姿態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麵獲得了滿足!

以有原則的忍讓來抑製無原則的爭鬥,是根治嫉妒的關鍵之舉。如果嫉妒者向你發出挑戰,你不但不迎戰,反而退避三舍,以不失原則的適度忍讓來求大同存小異,都不失為化解嫉妒、免遭嫉妒的好方式。

有一位某大學的係主任,就懂得示弱之法。他剛剛被提拔為係主任時,有一位同事有點兒嫉妒他,總找茬兒出他的“洋相”,使他難堪。後來,這位係主任來到這位同事家,誠心誠意地和他談心,說:“我本人無論教學還是教學管理,經驗都很貧乏,管理一個係的教學工作,實在勉為其難,‘趕鴨子上架’,以後,請你一定盡力幫助我。”示弱之法很奏效,從此,那位同事再也沒有找他的麻煩,反而經常為他出主意。

4.解釋、鼓勵的對策

有些嫉妒是因誤會而產生時,就需要進行解釋,否則,誤會越來越深,以致嚴重幹擾和破壞人際之間的正常交往。在解釋時要注意心平氣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說服對方的準備。

對嫉妒者還要采取鼓勵的態度。因為嫉妒者是在處於劣勢時產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雖表麵氣勢不小,其實內心是空虛的,且隱含著一種悲觀情緒。所以對嫉妒者采取鼓勵的態度十分必要。在鼓勵時,可以客觀地分析他的長處,強化他的信心,轉變他的錯誤想法,而且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嫉妒者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幫助,使其由嫉妒轉向公平競爭。

積極幫助憤世嫉俗的人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憤世嫉俗的人,他們對社會上的某些現象看著不順眼,認為社會變了,世風日下,人心險惡。憤世嫉俗的人在公司裏既看不慣某些製度,又看不慣周圍的許多同事,這樣,人們普遍認為這樣的人是不好相處的。

憤世嫉俗的人往往因為看不到生活的主流,不能正確認識工作中的阻力,常在困難和挫折麵前發牢騷進行抱怨;他們會認為生活沒有光明和希望,一切不如人意的地方都應該受到詛咒。憤世嫉俗者會讓意誌不堅定的人消磨掉進取之誌,也變得牢騷滿腹起來。因此,如果對其放任自流,使其不良影響悄悄地蔓延,就會逐漸打消掉一些人的熱情和信心。

那麼我們如何應對憤世嫉俗的人並與之和諧交往呢?

一是要保持自己的“抵抗力”,絕不能受憤世嫉俗者的感染。這就要求我們在看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時,能理性地進行分析,抓住主流,從大局著眼,看到事物可以改進的一麵,從而樹立起解決問題的信心。自己的信心樹立起來,意誌堅定了,在勸說憤世嫉俗者時也會有底氣了。

對於憤世嫉俗的人,要留意其牢騷中的本意以主導話題走向,要讓他們把問題說清楚,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把談話焦點導向解決問題的方向。讓他們多考慮一下現實需要,如果他們還是不停地發牢騷,那麼就直截了當地讓他們先聽聽別人的意見,停止他的談話。

人們之所以憤世嫉俗,往往是因為他們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導致的。所以和這樣的人交往時,我們首先應該做到的是,盡早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擺正個人和社會的關係,要使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個人的價值通過社會實踐才能表現出來。所以,個人要想使自己的價值得到發揮,得到他人的承認,就應當在準確地估計個人價值的前提下,對社會有所創造、有所貢獻。如果把自己估價過高,就會把社會公平的待遇看做是對自己的壓製,就會產生憤世嫉俗的表現。

和憤世嫉俗的人交往,應該心態平和,幫助他們全麵客觀地看問題,正確對待前進道路上的挫折和失敗。同時以我們自己積極進取的態度感染他,讓他鼓起對生活的信心,以積極的態度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為唯我獨尊的人保留顏麵

有的人總是把自己看做交際中的中心人物,總覺得眾人都該圍著自己轉,他們往往以“唯我獨尊”的交際態度和交際方式來對待別人。

他們往往喜歡是在眾人的麵前奚落那些他們瞧不起的人,以顯示自己的真知灼見、高人一等。

唯我獨尊的人希望別人把他們奉若神明,對他們言聽計從,而他們對於聽從自己的人,也往往會與之保持良好而愉快的關係。但是當這類自以為無所不知的“專家”們作出錯誤的判斷或決定時,他們往往會歸咎於那些聽從者,責怪對方為何沒有提供正確的信息——雖然別人所提供的信息未必會被他們所接受。

應對這種人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為他們留住顏麵。當你拒絕他的提議時,要顯示出該意見乃是經過你與他“共同”研究之後,才發現並不適用,如此一來,才不致顯出他的無知。

如果你確信對方的論點並不正確,應勇敢地麵對他們,向他們如此強調:“我明白你所說的一切,同時,這個觀點我以前曾說過,我們不妨看看在這種狀況下是否行得通。”

對於他們的意見,你要專心聆聽,強加分析,分辨其可取之處及不可取的部分。當你向他提意見時,不妨使用此類語句:“我也聽過這種說法,而經過研究之後,有人認為這種說法……”或:“你說得對,而且不僅如此,還要……”

此外,當你反對他們所提出的意見時,必須以你的專業知識來爭取他們的理解,不妨選取某些彼此熟知的知識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如此一來,對方為了表示自己無所不知,往往會認同你的看法。

唯我獨尊型的人往往帶有很大的傲氣,如果他對你傲慢,你對他怠慢,便很可能使交往無法進行下去,這顯然對雙方都是不利的。

與唯我獨尊者相處,最合適的方式有兩條:

(1)盡可能地減少與其交往的時間。在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或某些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讓他表現傲慢無禮的機會。這樣,對方往往會由於缺少這樣的機會而不得不認真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

(2)語言簡潔明了。盡可能用最少的話清楚地表達你的要求與問題。這樣,對方感到你是一個很幹脆的人,是一個很少有討價還價餘地的人,因而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