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中國傳統管理的兩個核心問題 (1)(2 / 3)

為了更好地說明什麼是“彈性隸屬”,有必要展示一個大家不陌生的場景。兒子C犯了錯誤,一個父親B正在訓訴兒子,振振有詞、火氣衝天。此時,爺爺A出現了,問了一句怎麼了,父親B馬上彙報,完畢後站到一邊;兒子C得到了解脫,麵對爺爺A再次陳述原由,還有可能順便叫聲屈,爺爺A自然接管了場麵。這時站在一旁的父親B,就如同兒子C的兄弟一樣聽從發怒。在中國的企業中,我們很容易看到上述類似的場景,爺爺A就是總經理,父親B就是部門經理,兒子C就是員工。

所謂的彈性隸屬,就是隸屬關係是動態變化的。對一個特定的職位而言,上級的上級不在的情況下,上級就是領導,上級的上級在場、並且願意介入此事,上級的上級是自然的領導。對於一個上級而言,下級有時是屬下,有時是同級夥伴。對於任何一個時間點,一個上級的原則是成立的,隻是在不同的場景,上級是誰是變動的。如果這種彈性隸屬的現象發生在西方企業,就是一個非常事件,而在中國的企業它就是自然現象。

彈性隸屬之所以在中國普遍存在,與中國的傳統教育模式緊密相關,。著名經濟學家吳敬連曾經說過,“在中國社會,老子不死兒子永遠不是人”。彈性隸屬來源於中國人的相對人格,在現代社會,子女長大後雖然得到了法律上的獨立權,但是在心理上,會很長時間籠罩在父母的人格之下。這種家庭組織模式,會被下意識地移植到企業中。

其於以上分析,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求職者不在乎崗位職責、倒十分在意上級與上上級的關係。同樣,也會由此產生許多有別於西方企業的各種現象。

由於這樣的核心原因存在,中國企業在建立與發展初期,能夠像管家一樣管理企業,利用強大的內部號召力和協同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人的積極因素。

“成也蕭和,敗也蕭和”,當企業發展壯大以後,也是因為同樣的核心原因,導致了企業管理的種種難解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麵,權力漂移、責任打滑和論資排輩。

權力漂移。不管是來自於明文規定,還是按慣例操作的,中層管理者在行使決策權過程中,遭遇過幾次“彈劾”,膽小的人會自動放棄這種權力。對膽大的人,他不僅不會因此放棄該項權力,相反,會在被“彈劾”的過程中,自動盜取本應該歸屬於上級的權力。

責任萎縮。由於權力被隨機抽走,特定職位的責任履行自然會產生障礙,對於責任心較強的人來說,他會重組自己的責任體係,在相對較低的層次擔當責任,當自己的上級不能“顧問”時,自己仍然是一個層級的管理者。而對於責任心差的人,它會因為幾次“彈劾”,自動退居上級助理的角色,越來越多地擔當起上傳下達的“秘書”,當上級不能顧問時,就放任自流,或者就是拖延等待。

論資排輩。在彈性隸屬現象嚴重的企業中,中層管理者既要做工作,又要有充分的忍耐能力,就像媳婦熬成婆一樣,不能接受“彈劾”的人會最早“出局”,留下來的雖然要比貢獻,但經曆的時間長短,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更多的情況下它會成為最重要的因素。

如同家庭管理一樣,彈性隸屬有程度上的不同,這種程度會與當前的利益與能力提升取舍有關,一個開明的家長,不僅能發家,還能讓子孫持續發家。在企業中,總經理的開明程度決定了企業能否做大,能否持續。而這種開明就是“放手”,盡可能地減少對手下的“彈劾”,或者說在不得不“彈劾”時,消除緩解其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