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洛克曾經說過,“閱讀隻是給我們提供一些知識素材,是思考把所讀的內容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要最大限度地從書中獲益,讀者還必須是一個思考者。僅僅熟悉一些事實並不等於獲得了力量。用一無是處的知識來填充大腦無異於一個勁把家具和擺設塞入我們的房子,直到我們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食物隻有被充分消化吸收,變成血液、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一部分後,它才能化為體力、智力和肌肉。同樣,知識隻有被大腦消化吸收,成為你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後,知識才能成為力量。
如果你希望獲得知識上的力量,除了看書要全神貫注外,還要形成這種習慣:經常合上書,坐著想一想,或是站起來走走,想一想——定要思考,要沉思,要默想。要在腦海中反複思量你讀到的東西。
書籍中的知識隻有被你的思想吸收,被納入你的生命,它才成為你的東西。你初次讀它的時候,它是屬於作者的。隻有當它成為你內在的一個部分時,它才是你的。
很多人認為隻要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隻要在任何閑暇時都一書在手,那麼他們必然會變得富有教養、智慧通達,其實不然。與閱讀相比,思考要重要得多,沉思、默想我們讀到的東西,就如消化吸收我們所吃的食物。
一些傻瓜隻知道一個勁地給自己灌輸知識,不停地閱讀,但是他們從不思考。當獲得幾分鍾的閑暇時,他們就會拿起一本書來就讀。也就是說,他們總是在吞吃精神食糧,卻從不消化吸收。
一個年輕人幾乎閱讀成癖,他手頭無時無刻不拿著一本書、一本雜誌或是一張報紙。他總是在閱讀,家裏、車上、火車站裏,他獲得了大量知識。他對知識有著極度的熱情,然而他的思想卻被永無休止的填鴨式閱讀給弄僵化了。
讓每個讀者都記住彌爾頓的話吧:
誰閱讀不輟,閱讀時無所用心不假思索,
誰就會心意茫然,滿腹狐疑,
對書雖了如指掌,自己卻膚淺直白,混沌未開,
隻知為精細之物收集瑣碎的玩意,
象塊隻能吸水的海綿,
象孩子在沙灘上采集鵝卵石。
韋伯斯特小時候,書籍很少,也很珍貴,他從未想過書隻會被讀一次,而是認為它們應該被刻入記憶,被一讀再讀,直到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伊麗莎白·布朗寧說:“書讀得太多,如果與我們思考的不成比例,這就是錯誤的做法。我相信,如果我能少讀一半的書,我會更聰明些,會有更出眾的才能,會有更高的鑒賞力。”
生活寧靜淡泊的人不會象其他人那樣容易分心,他們想得更深入,思考得更多。他們讀得不多,但他們是更好的閱讀者。
讀書時、學習時你都應該全神貫注,就象你在磨刀石上磨斧子,為的不是你從石頭上獲得什麼,而是使斧
子變得更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