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定律九:要麼創新,要麼死亡(3)(1 / 3)

代亞·波爾是克勞斯公司總裁,該公司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是一家利潤可觀的高新技術控製係統製造商。公司汽車事業部的利潤已經從1 000萬美元迅速上升到6 000萬美元,這一點應歸功於該公司推出的新產品數量很多,去年一年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了總收入的一半。成功率如此之高,關鍵在於波爾所說的"在失敗中前進"。就是說,很快地失敗--同時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迅速開始下一次較為精明的行為。該公司成員公開地談論"在失敗中前進",並將這種公開性視為他們成功的首要保證。

創新思維的誕生

現代管理學認為,管理觀念比資金更重要。十幾年前海爾的銷售額隻有348萬元,1997年猛增到108億元,其根本一條即是觀念的轉變。四川長虹集團地處四川省綿陽市,10年前還是個較為封閉的軍工企業,有著較為濃厚的盆地意識,如今一躍成為中國彩電業的"大哥大",其關鍵也在於觀念的變化與思維方式的科學化。

管理與其說是一門科學,不如說是一門藝術。一旦管理者意識到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就會更願意拋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從而標新立異,進而認識到舊的觀念毫無用處。

思想觀念的創新取決於思維方式的創新。

思維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屬於創造性的,包括靈感、想像與潛意識;另一種屬於邏輯性的,即嚴密的計算方法和科學的推理方法。通常人們多采用後一種方法,而前者卻較少使用。

所謂創新思維是指人們在科學創造、藝術創作等問題解決過程中突然湧現的,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思維過程,它是借助於創造方法而存在並發揮威力的。創新思維是經營管理者實現由知識向實際創新能力和創新智慧轉化的必要條件。

美國學者阿爾文·托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一書中提到:"'知識就是力量'的舊觀念,現在已經過時了。今天要想取得力量,需要具備關於知識的知識。"

知識是產生創新力和創造力的最寶貴的能源,而要把知識有效地轉化為現實的創新力和創造力,必須要有創新思維。

羅伯特·葛施達由一個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升到可口可樂董事會主席的位置,就緣於他的"超常規"頭腦。他上任後立即做出了兩件驚人之事:一是在國門初開的中國大陸率先製售可口可樂飲料;二是收買好萊塢著名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當時可口可樂公司的資金很緊,而他卻將大量的資金用在這個與飲料行業毫不相幹的電影公司上麵。這使圈內人大為納悶,飲料公司竟然插手風險大的電影業,公司董事會前主席伍德魯夫揭了底:"一定要使每一個觀眾,在看哥倫比亞影片時喝可口可樂汽水。"羅伯特·葛施達的這種超常規思維,使得可口可樂公司飲料被人們接受為習慣性飲料,可口可樂公司也因此擊敗了對手,贏得了廣闊的市場。

目前,我國不少企業經營管理者忽視對知識轉化為實際創新能力過程中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智慧的培養--而這恰恰是學會怎樣去創造的最為關鍵的要素。

做到創新思維的關鍵在於:樹立長遠看問題的觀念;從各方麵對事物進行觀察,並加以綜合分析;善於收集與分析情報信息。

了解創新過程,開展創新管理

1創新過程

要有效地組織創新活動,就必須探尋成功創新的步驟。管理者隻有了解創新的步驟,才能有效地組織和支持創新,才能有意識地開展創新活動。

1)尋找機會。創新是對原有秩序的破壞。原有秩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為存在某些不協調的現象。創新活動正是從發現和利用舊秩序的這些不協調現象開始的,不協調既可以存在於企業內部,又可產生於企業的外在環境,它們都為創新提供了機會。

企業外部環境中各種因素的變化可以成為創新機會的來源,這在前麵也講到了。企業內部可以引起創新的機會主要有:

①意外情況,即意外的成功或失敗。如改革銷售人員的分配製度主要是為了降低費用,卻成了大好銷售形勢的主要原因;精心開發的新產品並未得到預期的銷售額;企業一時困難,卻使員工的凝聚力增強。這些出乎意料的成功或失敗,往往可以把人們從原先的思維定勢中驅趕出來,成為企業創新的重要源泉。

②實際情況與推想的"應當是的情況"不一致。如認為生產現場的工作很辛苦,所以當企業開辦一個飯店時,員工會爭著當高檔餐廳的服務員,但實際情況全不是這樣。不一致是表明一種創新機會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