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你好看”本來是貶義詞,帶點威脅的意味,這裏孟非把它用做褒義,笑料十足。此外,在遇到一些爭辯的時候,也可以臨時借助同音詞的諧音關係,以雙關影射之言暗示對方,迫使對方認錯道歉,從而體麵地結束無益的爭論。
中國語言中,同聲字、同義詞十分普遍,例如:行走的“行”和銀行的“行”,體重的“重”和重重疊疊的“重”等,用在不同的地方,意義就有所不同。而這些詞的歧義都能在談話中被運用出來而成為言談中的小機智。
聊天討論中,運用諧音構成雙關、誤解等方式,可達到嘲諷、影射對手的目的,從而收到“罵者痛快淋漓,聽者有苦難言”的奇效。
反彈琵琶,讓幽默妙趣十足
幽默的語言往往給人以詼諧的情趣,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領悟。而反彈琵琶,正話反說往往是緩解緊張、祛除畏懼、平息憤怒的最好方法。
一次,著名曲藝家、節目主持人崔琦在北京電視台主持一場曲藝晚會,輪到一位雜技演員表演《踩蛋》的時候,一不小心腳下的雞蛋被他踩壞了一個,這時,觀眾全都看見了,演員很不好意思地又換了一個雞蛋,崔琦忙打圓場:“為了增加藝術效果,證實雞蛋是真的,所以演員故意踩壞了一個給大家看。”
不巧的是,崔琦話音剛落,演員腳下又一個雞蛋碎了。觀眾馬上轉向主持人:這回看你怎麼說。隻聽崔琦說:“唉,社會上的偽劣產品屢禁不絕,看來不抓不行了——連母雞都生產劣質產品!”台下頓時一片笑聲和掌聲。
麵對演員一而再的“失誤”,崔琦先是反話正說,把演員不小心踩壞雞蛋的出醜行為,機智地“正名”為“驗證雞蛋真假”的正常的特意行為,從而一下子為演員挽回了麵子。後麵,崔琦又借機發揮,巧妙地將雞蛋破碎的原因引申到“偽劣產品”上,既合理又幽默地把責任推到了母雞身上,令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圓場技巧和語言智慧。機智的人不僅善於以局外人的身份化解他人的爭吵,而且更善於打破在與人交往時因發生矛盾而出現的僵局。在2006年兩會期間的《小崔會客》節目中,崔永元采訪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周鐵農,兩個人一開始的對話如下:
崔永元說:“聽說我要采訪您,我所有的朋友都為我捏了一把汗。”
周鐵農接著話茬說道:“聽說要接受你的采訪,我所有的朋友也都為我捏了一把汗。”
崔永元大度地說:“您這樣說好,您這樣說我就特別放心了,首先咱們消除了彼此間的神秘,可能談話就好進行了。”
周鐵農:“我們經常看你去采訪別的人,但是你很少看我接受別人的采訪,所以要說神秘的話,我對你來說還稍微神秘一點,你對我來說已經不神秘了。”
這樣的幽默輕鬆的開場對話,無疑會讓采訪更好更順利進行下去。
1943年,英國首相丘吉爾與法國戴高樂將軍由於對某一問題的意見分歧,兩人心存芥蒂。直接原因是戴高樂宣布逮捕布瓦鬆總督;而此人正是丘吉爾頗為看重的人物。要解決這一件令雙方都頗為棘手的事,隻有依靠卓有實效的會晤了。
丘吉爾的法語講得不是很好,但是,戴高樂的英語卻講得很漂亮。這一點,是當時戴高樂的隨員以及丘吉爾的大使達夫·庫柏早就知道的。
這一天,丘吉爾是這樣開場的,他先用法語說道:“女士們先去逛市場,戴高樂和其他的先生跟我去花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