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需要的滿足有更多的低級滿足為基礎。遺傳占優勢的需要必須在高級需要的滿足之前得到滿足,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因此,友愛的需要在意識中的顯露要比安全需要的出現依賴於更多的滿足。更通俗一點說,在高級需要的層次上,生活更複雜了。尋求尊重、地位與尋求友愛相比,涉及更多的人,需要有更大的舞台,更長的過程,更多的手段和各等級的目標,以及更多的從屬步驟和預備步驟。友愛的需要與安全需要相比較,同樣存在上述差異。
高級需要的實現要求有更好的外部條件。要讓人們彼此相愛,而不僅是免於相互殘殺,需要有更好的環境條件(家庭、經濟、政治、教育等等)。
兩種需要都滿足過的人們通常認為,高級需要比低級需要更有價值。他們願為高級需要的滿足犧牲更多的東西,而且更容易忍受低級需要滿足的喪失。例如,他們比較容易適應禁欲生活,比較容易為了原則而抵擋危險,為了自我實現而放棄錢財和名聲。能充分理解兩種需要的人,普遍地認為自我尊重是比填滿肚子更高、更有價值的主觀體驗。
需要的層次越高,愛的趨同範圍就越廣,也可以這樣說,受愛的趨同作用影響的人數越多,愛的趨同度也就越高。在原則上,我們可以把愛的趨同解釋為,兩個或更多的人的需要融合為一個單一需要的優勢層次。當然,這是程度問題。兩個相愛甚篤的人會不加區別地對待彼此的需要,對方的需要的確就是他自己的需要。
高級需要的追求與滿足對公眾和社會也很有益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越高級,就越少自私。饑餓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它唯一的滿足方式就是讓自己得到滿足,但是,對愛以及尊重的追求卻必然涉及他人,而且涉及他人的滿足。已得到足夠的基本滿足繼而尋求友愛的尊重(而不是僅僅尋找食物和安全)的人們,傾向於發展諸如忠誠、友愛、以及公民意識等品質,並成為更好的父母、配偶、教師、公仆等等。
高級需要的滿足比低級需要的滿足更接近自我實現。
假如我們承認自我實現的理論,就可用來作為一個重要的區別。除此之外,它還意味著對於那些在高級需要層次上生活的人,我可以期望發現他們有更多更高的趨向自我實現的品質。
個性更偉大、更堅強、更真實的趨向是由高級需要的追求與滿足造成的。生活在高級需要層次意味著更多的愛和趨同,即更多的社會化,不管是否符合邏輯,它都是以經驗為根據的現實。實際上,生活在自我實現層次的人既是最愛人類的人,又是個人特質發展得最充分的人。這完全支持弗洛姆的論點——自愛(或不如說是自尊)與愛他人是協同性的而不是對抗性的,他關於自發性、自動性的見解也是中肯的。
需要的層次越高,心理治療就越容易,並且越有效。
而在最低的需要層級上,心理治療幾乎不起任何作用。例如,心理治療不能止住饑餓。
低級需要比高級需要更具體、更可感知,也更有限度。與饑和渴相比,愛的軀體感要明顯得多,而友愛則依次遠比尊重更帶有軀體性。另外,低級需要的滿足遠比高級需要的滿足更可感知或更可觀察。而且,低級需要之所以更有限度,是因為它們隻須一定數量的滿足物就可平息這種需要。我們隻須吃這麼一點食物就能滿足饑餓,然而友愛、尊重以及認識的滿足幾乎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