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傑出帝王(三)(2 / 3)

在進行反擊匈奴的北方戰爭的同時,漢武帝還用兵南方,平息叛亂,開拓疆域。他3次派遣大軍攻打叛亂的閩越政權,最後取得了完全的勝利。為準除後患,他把閩越的貴族和百姓統統遷徙到江淮之間,以便於對他們的控製。公元前112年,武帝發10多萬大軍分5路進攻南越,攻下番禺(今廣州),活捉了發動叛亂的南越丞相呂嘉,一舉平定X南越,並且,在此地區設立了9個郡,其中,6個郡在今廣東、廣西境內,3個郡在今越南北部。西漢時,西南地區存在著許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小國,武帝派遣使節與軍隊進人西南,迫使他們臣服了漢王朝,這一地區遂劃歸西漢版圖。武帝先後在西南地區設置了7個郡,有效地統治著這一廣大地區。

漢武帝以雄偉的氣勢領導的反擊匈奴、開疆拓域的軍事行動,推動了中國曆史的發展,奠定了祖國地大物博的基礎。

3,整頓財經 發展文化

由於漢武帝連年不斷的用兵,加上他興建豪華宮殿,求仙封禪,耗費了巨大的財富,埠成國庫空虛、國家財政淑於崩潰的狀況。為了挽救財政危機,增加國家收入,他製訂並推行了一係列的財減經濟政策。

第一,鹽鐵官營。鹽和鐵是古代人民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兩種極為重要的物質,因而,鹽鐵的生產和銷售是獲利豐厚的事。從戰國到漢初,:鹽鐵為私人經營,不少人因此而發了大財,甚至富比王侯。漢武帝采納大商人孔僅和東郭鹹陽的建議,決定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和販賣,私人不得經營鹽鐵,否則處以嚴刑。武帝重用精明能幹的桑弘羊、孔僅、東郭鹹陽3人主管鹽鐵官營事項,並在各郡縣設立鹽官和鐵官,有效地保證了鹽鐵官營政策的執行。鹽鐵官營實施的結果,為漢王朝帶來了巨大的財政收入,對解決當時嚴重的財政經濟困難起了積極的作用。

第二,改革幣製。漢初以來,幣製混亂,私人、郡國皆可以鑄造鐵幣,因而導致了這樣的後果一方麵鑄出來的錢質量低劣,規格不一;另一方麵,有的貴族官僚、富商大賈通過鑄錢而富比天子,對中央構成威脅。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中國曆史知識全書一重裏人物武帝下令嚴厲禁止私人及郡國鑄錢,把鑄幣大權完全收歸中央,-國家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負責鑄造五株錢,作為唯一流通的貨幣,以前私鑄的錢幣運往京師銷毀。這樣,幣製混亂的局麵得到製止,朝廷又獲得了可觀的鑄幣之利。由於五鑄錢的麵值與含銅量相符,大小輕重適宜,自武帝中葉起至隋代的數百年間,它基本上成為曆代封建王朝統一使用的標準貨幣。

第三,“算緡”“告緡”。“緡”是指用繩子串起來的銅錢,一千錢一串,稱為一緡。所謂“算緡”,是指向商人征收財產稅6公元前119年,漢武帝頒布了箅緡令,規定商人財產每二千錢,抽稅一算(一百二十文、手工業主資產凡四千錢抽稅二箅,商人的車,每輛征稅二算,對財產數量申報不實的,罰戌邊一年並沒收其財產。由於商賈大多對其財產呈報不實,武帝又下達告婿令,重獎揭發者,明確規定,告發商人隱匿財產而屬實的,可得到該商人全部財產的一半。當時,他任用楊可主管告緡事務,重賞之下,人們競相告’緡,告緡之風遍及全國,人稱之為“楊可告緡遍天下”。這樣一來,全國中等以上的商人大多數破產,幫廷卻因此而發了一筆橫財。

第四,“均輸”“平準”。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采納桑弘舉的建議,實行均輸平準政策。所謂“均輸”,就是在各郡國設立均輸官,將各郡國輸往中央的貢品,除部分供應京師需要外’‘其餘運往行市高的地方去銷售,賣得的錢交給中央政府。這樣,既減少了運輸的不便,又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平準”,即在都城長安設置平準官,統管各地均輸官運到京師的貨物,除供朝廷需用外,根據長安物價漲落的行情“貴則賣之,賤則買之”,達到平穩物價、增加朝廷收入的雙重效果。漢武帝不僅重視朝廷的“創收”,也重視發展農業經濟。水利,作為農業的命脈,尤其是他十分關注的對象。他起用徐伯等水利工程家,修建了漕渠、龍首渠、六輔渠、白渠等有名的灌溉渠道,使關中大量的農田得到了灌溉。漢武帝還親自指揮了黃河決口的堵決工程。狂暴洶湧的黃河,在武帝時期幾度決口於瓠子(河南濮陽西南),遭受水災的有十幾個郡,致使大片農田被淹、莊稼被毀,人或為魚鱉。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武帝征發數萬民工前往瓠子,開展大規模的、艱巨的堵決工程。工程進行期間,武帝親率群臣百官來到瓠子決口,他令人牽來一匹白馬,取來一對玉璧,將他們投人滔滔河水之中,表示對河神的敬意。麵對波濤翻滾的黃河水,武帝感慨萬分,吟出了著名的《瓠子之歌》:務子決今將奈何?浩浩洋洋,慮殫為河。殫為河今地不得寧,功無已時今吾山平。吾山平今钜野溢,魚弗鬱今柏冬日。……皇謂河公今何不仁,泛濫不止今愁吾人!……隋林竹今捷石苜,宣防塞今萬福來。

歌中流露出武帝對河水泛濫成災的憂慮,以及渴望堵決成功的誠摯情感。接著,他命令隨從官員自將軍以下的全部投人堵決工程。工程急需大量竹木,他就下令把附近離宮淇園裏的竹林全部砍伐;運到工地。在武帝的親自指揮下,群情振奮,終於成功地堵住了瓠子決口,製服了咆哮奔騰的黃河水。經過這次治理,黃河在此後80年間沒有發生大的水災。

除重視財政經濟外,漢武帝對文化事業的發展也很重視。他下令在全國征集圖書,並設置藏書樓和保管、整理圖書的專職人員,使得國家的藏書日益豐富。史學家司馬遷之所以能寫出千古不朽的史學名著《史記》,除了他個人的主觀努力外,是與他利用職務之便,參閱了當時國家圖書館所擁有的大量圖書資料分不開的。

漢武帝愛好文學,尤喜辭賦,對一些辭賦佳品,他愛不釋手、反複讀誦;對有才華的辭賦作者,他往往親自召見,破格任用。同時他自己也寫了不少的賦,例如《悼李夫人賦》、《秋風辭》、《落葉哀蟬曲》及前麵提到的《瓠子之歌》等等。在武帝的大力提倡下,西漢的辭賦創作進入興盛時期。

漢武帝也喜愛音樂,他設立了國立音樂機構樂府來掌管音樂、並負責到各地去采集民間歌遙,收集到不少具有地特色且質量較好的民歌作品。對優秀的音樂家如李延年等人,武帝給予禮遇,並注意發揮他們的特長。由於他對音樂的重視和提倡,漢代的音樂事業發展到一個很高的水平。

在漢武帝統治時期,曆數學方麵取得重要成就。漢初沿用的《顓頊曆》不夠精確,與當時的天象不大符合,於是,武帝3次下詔,令有關人員製訂新的曆法,在武帝的重視及司馬遷、鄧平、落下閎等人的努力下,終於製訂出了當時最為先進、同時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曆法一《太初曆》。

4.垂暮之年 輪台悔過

漢武帝以漢朝強盛的國力為後盾,反擊匈奴,開疆拓地,東南西北,屢有動作,取得了文治武功的輝煌業績,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但是,連年不斯的征戰,耗盡了國家的財富,加上漢武帝為滿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還動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擴建上林苑、開鑿昆明池;建造首山宮、明光宮、建章宮等豪華宮殿,使人民的負擔極為沉重。長期的戰爭和過重的剝削,使得天下的人口幾乎減少了一半。

漢武帝在其統治期間,做了許多推動社會發展的事,但也幹過不少糊塗事,其中尤以迷信神仙方士和巫蠱之事為甚。

作為天子,武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並享盡了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和豪華奢侈的生活,他是多麼希望能夠永遠地擁有這種權力和享受這種生活嗬!對生的貪戀和對死的恐懼,使他產生了一種尋求長生不老之法的強烈願望。方士們乘機而入,他們娓娓動所地給武帝敘述所謂“神仙”的故事,煞有介事地給他介紹訪求神仙、獲取不死之藥的方法。武帝在這方麵走火人魔了,他聽信了方士的慌言,一次又一次地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去尋仙覓藥,一次又一次地受騙上當,折騰了幾十年,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在迷信思想的支配下,武帝又輕信了有矣“巫蠱”的胡言,導致了一幕幕悲劇的出現。所謂“巫蠱”,是一種用迷信行為詛咒人的方法,它是將桐木製成木偶人埋在地下,據說,隻要借對木偶人的咒罵來詛咒誰,誰就會得病死亡。公元前92年(征和元年),有人狀告丞相公孫賀父子以巫蠱詛咒皇帝,武帝一怒之下將公孫賀滿門抄斬,並株連到一些大臣乃至宮女,前後死了幾百人。不久,又有人告發太子用巫蠱來詛咒皇帝,武帝要嚴懲太子,太子蒙冤,發兵相拒,後來兵敗自殺,這次事件導致數萬人的死亡,大大地激化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