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政變 皇冠落地
武則天在她的晚年,一方麵采取一些措施來緩和統治階級內‘的矛盾,例如,誅殺來俊臣等酷吏,“以雪蒼生之憤”、複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以孚眾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另一方麵,她寵信男嬖,他們專權跋扈,結怨於朝野,終於導致了一場宮廷政變。
在高宗死後不久,武則天開始蓄養男寵。她的第一個男寵本名馮小寶,原來是在洛陽以賣藥為生的,武則天讓他改名為薛懷義,並使他剃度為僧,以便於出人禁宮。後來,他竟官至右衛大將軍,封鄂國公。武則天此後又寵愛上了禦醫沈南璆,薛懷義醋心大發,瘋狂報複發泄,甚至放火焚燒了宮中耗資巨大而建起的明堂,武則天一怒之下將他處死。
以後沈南璆又患了絕症,武則天很是傷心。為了討好母親,太平公主就把年輕英俊而精通音樂的張宗昌進薦給武則天,張宗昌又乘機把他的哥哥張易之也拉進宮裏,共同侍奉武則天。武則天對二張十分寵愛,因而,就連武承嗣,武三思等一班貴戚重臣都爭相來討好二張。
二張依仗著武則天的寵幸,在朝中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幹涉朝政,專橫跋扈,他們對不順從或敢於冒犯自己的大臣與王公貴族,進行打擊陷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宰相楊元禧、楊元亨、魏元忠等人由於得罪了二張而被貶官,邵王李重潤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等人,因為私下議論了二張幹政之事,並對此流露出不滿,竟慘遭殺害。麵對著二張咄咄逼人的攻勢,出於對自己的權位以及身家性命的擔憂,一些文武大臣相互聯絡,籌劃以消滅二張為主要目的的政變。
705年正月,宰相張柬之、崔玄禕與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發動政變,他們首先占據了玄武門,然後突入宮中,殺死了張易之、張宗昌以及他們的一些黨徒,完全控製了宮中局勢。在這種情況下,已重病臥床的武則天隻得於政變的次日頒布《命皇太子監國製》,第3天宣布傳位於太子,第4天,唐中宗複位,並恢複了唐的國號,武周政權就此告終。
這一年11月,武則天病死於東都洛陽的上陽宮。唐中宗將她與高宗合葬於乾陵,並遵照她的遺囑,在陵前建立了一塊意味深長的無字之碑。
策動兵變而登上皇帝寶座的宋太祖趙匡胤
趙匡胤出生於927年,這時,中國正處於戰亂和分裂的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驍勇善騎射,是後唐禁軍的一名中級將領。受社會風尚和家庭環境的影響,趙匡胤從小棄文習武,練就一身好武藝。
在21歲時,血氣方剛的趙匡胤決意去闖天下,他毅然告別父母妻子,開始了浪跡天涯的生活。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一路上,趙匡撒屢遭曲折,備受艱辛,但這不僅未使他心灰意冷,反而磨礪了他的意誌。並且,這次出外闖蕩,開闊了他的眼界和胸懷,增添了他對自,己未來的信心。有一天清晨,他望著東方噴薄欲出的一輪紅日,平時不喜吟詩作賦的他,竟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幾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太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此時此刻的趙匡胤,是不是把自己想象成了初升的太陽了呢?
一天,趙匡胤走到襄陽,投宿在一個寺廟中。廟中的一個老和尚熟諳天下大勢,他便對胸懷大誌又茫然不知所往的趙匡胤說:“我給你一筆路費,你一直往北走;將會遇到明主。”
後來的事實說明,老和尚給趙匡胤所措的路;是他此生的發跡之路。
趙匡胤北行來到鄴都(今河龍大名縣東北),投奔到後漢樞密使郭威的帳下。不久,羽毛豐滿的郭威,在將士們的擁立下,黃旗裹身,代漢立周,由將軍一躍登上龍廷,是為後周太祖。這件事給趙匡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他自己也因在這次政變中立功,由無名小卒晉升為東西班行首,成為禁軍軍官。後來,趙匡胤被郭威的養子柴榮看中,柴榮擔任開封府尹時,就把他留在自已身邊,:擔任開封府馬直軍使。郭威死後,柴榮繼承了帝位,是為周世宗,又重新把他調回到禁軍。此後,趙匡胤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以其勇敢精神和傑出的才能,屢立戰功,深得周世宗的賞識,從一名禁軍普通將領逐步被提拔至禁軍的最高將領之殿前都點檢。
959年,周世宗病死,年僅7歲的皇子柴宗訓繼位。這時的趙匡胤不僅身居要職,手握軍權,還把一些童要將領如石守信、王審琦等拉攏在身邊,他們盟誓結義,稱兄道弟,常聚在一起喝酒談心,緊緊地抱成了一團。此外,趙匡風還結交了趙普等有遠,計謀多端的文臣謀土。在“主少國疑”的非常時期,一個纂權陰謀在策劃中。
960年正月初一,趙匡胤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軍情,說是契丹會合北漢大舉南侵,宰相範質、王溥等不辨虛實,倉促派趙匡胤率軍出征抵禦。這時,京城開封紛紛傳說:“出軍之日,策點檢為天子”;有的人害怕因政局變動而遭洗劫,已在準備逃離京城。
初三早晨,趙匡胤率軍出發,當行至距開封城40華裏的陳橋驛時,天色已晚,就在那裏駐紮下來。當晚,趙匡胤的親信在將士中製造輿論,極力鼓吹應“策點檢為天子”。在狂熱的煽動和功名富貴的誘惑下,全軍將士幾乎是一致讚成擁立趙匡胤為皇帝。趙匡胤佯裝不知這個情況,他一麵讓其弟趙匡義及謀臣趙普去操縱這種局勢,一麵假裝喝醉了酒,回房中睡覺去了。
第二天淩晨,全副武裝的將士們包圍了趙匡胤的住所,趙匡義闖進屋內將他喚醒,趙匡飢假裝什麼也不知道,這時,將士們一擁而入,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接著,高呼萬歲。趙匡胤假意推托,將士們不許,他見時機已成熟,就說:“你們貪圖富貴,立我為天子,如果你們能服從我的命令,我就幹:,否則,我就不能做這個君主。”將士們異口同聲地表示:“一定服從你的命令。”於是,趙匡胤就給將士們約法三章:“太後以及少帝是我所侍奉的,你們不能冒犯他們;朝廷中的大臣往日與我平起平坐地共事,你們不得傷害他們;朝廷的府庫以及貴族、平民之家,你們不可進行劫掠:如果依我的話去做了,我將重重地有賞,敢於違犯這些命令的人,將被殺死。”說完,就整頓隊伍,回師京城。等候多時的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大開宮門,迎接兵變軍隊入宮。“趙匡胤黃袍加身處”碑除王通等個別將領企圖進行抵位於今河南封丘陳橋鄉抗被殺外,這場兵變幾乎是兵不血刃地獲得了成功。趙匡胤隨即舉行登基儀式,以宋為國號,改封後周少帝為鄭王,並對兵變有關人員大加賞賜。
從客觀上來說,趙匡撤策動兵變,以宋代周,有利於改變當時“主少國疑”、人心浮動的政局狀況,保證了周世宗的改革措施的繼續執行和統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並且,他拋棄了以往政變者常用的大屠殺的手段,以溫和的方式實行政權交接,這表現出,了他的卓越的才能和寬大的胸懷。
1.杯酒釋兵權 強本而弱枝
趙匡胤雖然登上了皇帝寶座,但他卻不敢高枕無憂。通過這次兵變,他深刻地認識到,武將們在廢立皇帝、改朝換代方麵有著非常大的能量,是啊,他自己既然可以以武將的身份和實力去推翻國君,其他將領不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來推翻他嗎?想到這裏,他不寒而栗。尤其使他感到威脅的,是一些聲望較高又握有重兵的大將,為了防患於未然,趙匡胤決計拿他們開刀。
961年一個秋天的晚上,趙匡胤在宮中設置酒席,宴請石守信、王審琦、高懷德等高級將領。當參加酒宴的人正喝得痛快時,趙匡胤屏退左右,向他們訴說了一番自己的苦衷,他說:“我不是依靠你們幫助的話,哪有今天的光景呢?這是我終生不能忘懷的。但是,做天子也太難了,倒不如做節度使那樣的輕鬆陝樂。我從來不敢睡一個安穩覺嗬!”石守信等人聽罷趕忙問為什麼,趙匡胤意味深長地說:“這不是明擺著的嗎?皇帝這個位子誰不想坐嗬!”石守信等人聽了這話之後,感到驚恐不安,紛紛叩頭說:“皇上怎麼說這樣的話呢?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不對!你們雖然沒有異心,但如果你們的部下貪圖富貴,有朝一日將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是不想幹,能做得到嗎?”聽完趙匡胤的話,石守信等人方知皇上疑心之重、謀略之深遠,害怕他會下毒手,一個個叩著頭、流著眼淚說:“我們實在愚蠢,沒有想到這一點,懇望皇上可憐我們,給我們指示一條活命之路。”趙匡撒見火候到了,就把底掏了出來,說“唉!人生短暫,中國曆史知識全書~“~重要人物猶如白駒之過隙,大凡追求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積攢點錢財,盡情地吃喝玩樂,並使子孫後代也能過上好日子罷了。你們為什麼不放棄兵權,到地方上去做個大官,買些好田好房,為子孫置萬世之業呢?並且,多置些歌舞女什麼的,天天飲酒作樂以終天年;我再與你們結為親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石守信等人聽後,連連叩頭稱是。第二天上朝時,這些人紛紛假稱有病,請求解除兵權。趙匡胤當即批準了他們的請求,並對他們大加賞賜,打發他們到地方上去做基本上是徒有虛名的節度使。在削奪大將兵權的同時,趙匡胤又乘機把這些人所擔任的重要軍職,如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等就此罷免,以後不再設立。禁軍(北宋正規軍)在此之後改為由官職較低的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分別統領,即實行“三衙分立”製度。而且還規定:三衙隻有帶兵權,沒有發兵權,發兵權歸樞密院;但樞密皖雖可發兵,卻不能直接統兵。汝樣互相牽製的結果,就把軍權集中到了皇帝的手中。趙匡胤幾杯美酒,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大將專軍權的問題,成為千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