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傑出帝王(五)(2 / 3)

從唐中葉以來,形成了地方藩鎮權勢過大的局麵,他們常常割據一方,乃至進行武裝叛亂,給朝廷造成嚴重的威脅。在宋王朝建立之後,趙匡胤依據宰相趙普提出的“稍奪其權,製其錢穀,收其精兵”的12字方針,分別從政權、財權、軍隊這三個方麵來削弱藩鎮,以達到強本弱枝、居童馭輕的目的。

在“削奪其權”方麵,趙匡胤陸續派遣文官到地方州郡擔任長官,以取代跋扈難製的軍人;並知州之外設立通判,兩者共掌政權,互相牽製,分散和削弱了地方長官的權力。在“製其錢穀”方麵,趙匡胤設置轉運使來管理地方財政,並規定,各州的賦稅收人餘留開其正常的經費開支外,其餘的一律送交京師,不得擅留。這樣,既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又使地方無法擁有對抗中央的物質基礎。在“收其精兵”方麵,趙匡胤將廂軍、鄉兵等地方軍中的精銳將士,統統抽調到中央禁軍,使禁軍人數擴充到幾十萬,而地方部隊隻剩下一些老弱兵員,隻能充當雜役,缺乏作戰能力,根本無法同中央禁軍抗衡,這就摧毀了地方反抗中央的軍事基礎。

宋太祖趙匡胤深謀遠慮,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成功地解決了數百年來大將專權,藩鎮割據的老大難問題,對防止內亂、安定社會、維護國家的統一,起了積極而有效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麵,他的這些措施又使得官員增多、開支增大、權力互相鉗製、地方實力削弱,埋下了宋王朝日後積貧積弱的種子。“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趙匡胤在稱帝之後,麵臨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中國。在當時,宋的北麵有北漢、契丹,南有南漢、南唐、吳越、荊南等割據政權。趙匡胤決心巳定,要完成周世宗的未竟事業,實現中國的統一。但是,這場戰爭如何進行,是先消滅北漢、再攻打南方,還是采取相反的策略呢?他知道,這個問題關係到統一戰爭的全局,不可輕率行事。趙匡胤經過反複思考、權衡利弊,對此問題形成了自己初步的認識,但還是有些舉棋不定。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趙匡胤敲開了宰相趙普府邸的大門。趙普見是皇上來了。慌忙請人堂中就坐,並以美酒、烤中國時鉍抽-重養人物北宋東京城平麵圖肉款待。君臣圍著炭火,喝著酒,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對話。

趙普問道:“夜深天冷的,陛下為什麼還出來?”趙匡胤回笞:“我睡不著嗬!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來見莧你。”

趙普說:“陛下是否覺得自己的天下過於狹小了?南征北伐,一統天下,現在是極好的時機,不知陛下在進軍方向問題上是怎樣考慮的。”趙匡胤故意說:“我想先攻打北漢國都太原。”趙普沉默良久之後,說:“這我就不明白了。”趙匡胤問:“為什麼?”

趙普有些激動地說:“北漢地當西北二麵,如馬上攻下太原,那麼西北二麵的邊患就要由我們獨自抵擋。倒不如先削平其他割據政權,到時,北漢那樣的彈丸之地,還不是指日可下的嗎!”‘趙匡胤笑著說:“我也正是這樣想的,剛才不過是想試探一下你的意思罷了。”

和趙普的談話,使趙匡胤最後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這件事,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笛”。

從公元963年起,趙匡胤開始了統一全國的軍事行動。南下宋軍先攻滅了荊南、湖南兩個割據政權;接著,又西征後蜀,將它滅掉;後來,又越過五嶺,消滅了南漢政權。公元974年,趙匡胤出兵攻打在南方割據勢力中較為強大的南唐。宋朝10萬大軍自荊南乘戰船順長江而下,抵達南唐國都金陵(江蘇南京)西南的重要渡口采石磯(安徽馬鞍山西南),宋軍根據一個名叫樊若水的江南人的建議,將大船排列起來,在長江上造了第一座浮橋,使宋軍將士順利過江,並很快地形成了對金陵的包圍。這時,南唐國主李煜派大臣徐鉉來到開封求見趙匡胤,徐鉉問道:“宋為什麼要征伐江南?”趙匡胤按劍厲聲大喝:“你不用多說了,江南有什麼罪?隻不過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二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出降,南唐滅亡。976年,距消滅南唐政權還不到一年的時間,革當趙匡胤準備繼續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削平幾個殘餘的割據政權時,他卻突然逝世,時年50歲。

趙匡胤的死,似乎有點溪踐。據有的資料記載,在趙匡胤死的前夜,大雪紛飛,他抱病連夜召見其弟趙光義,然後屏退左右,二人對飲。有人隱約地望見,燭影之下,趙光義幾次離開席位,像是有所避讓,趙匡胤則用柱斧戳著雪地,盯著趙光義說:“好做!好做!”接著便回殿寬衣就寢。這天夜裏,趙光義也留宿在禁中,不到五更,趙匡胤就命歸西天了。趙光義隨即繼承了帝位,是為宋太宗。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死因,由於正史記載的闕如,野史傳聞又眾說不一,燭影斧聲,就成了千古之謎。

和尚出身的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投身義軍平定天下

朱元璋字國瑞,於1328年出生於濠州(今安徽鳳陽)的一個貧苦農戶家裏。由於家境很差,他不能象有錢人家的子弟那樣到私塾去讀書,而是從小為地主放牛,衣服穿得很破爛,還經常要餓肚皮。

朱元璋相貌長得很醜,但身材很高大,人很機靈,點子又多,小時候在家鄉儼然是個孩子王。有一次,朱元璋與幾個小夥伴在山上為地主放牛,大家都餓得慌,於是你一言我一語,幻想著吃白麵吃米飯吃肥肉,一麵說一麵往肚裏咽口水。這時,朱元璋靈機一動,大聲喊道:大家真呆,這不是有現成的肉嗎?說完隨即牽來一頭小花牛,並不由分說地吩咐小夥伴們將牛捆的捆,殺的殺,剝皮的剝皮,生火的生火,不大一會兒,烤熟了的牛肉散發出陣陣誘人的香味。接著,大家狼吞虎咽,美美地飽餐了一頓,一頭小牛,不久隻剩下了一張皮和一大堆骨頭。但在吃完之後,孩子們意識到自己聞了大禍,開始發慌了,唯有朱元璋不慌不忙,他站起來對夥伴們說,大家不要急,這件事與你們無關,我會去給主人說清楚。下山之後,他對地主說,我放牛時不小心讓牛鑽進山洞裏跑了,結果,他遭到主人的一頓毒打,並被趕回到家裏。這件事情,表現出朱元璋敢想敢幹敢於承擔責任的品行。

在朱元璋17歲那年(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發生了嚴重的旱災和蝗災,死了不少人,接著痕疫流行,朱元庫的父親、長兄、母親相繼死去,這樣,他就成了孤兒。為生活所迫,他到附近的皇覺寺中當了-一名小和尚,和當時許多投奔佛寺的人一樣,他哪有什麼佛教信仰?幹幹雜役,混口飯吃而已。有一次幹活累了,又受了氣,他就在廟中伽藍神的背上寫“發配三千裏”,將菩薩罰至3000裏外充軍,以泄心中怨氣。不久,皇覺寺也因缺糧而關門,朱元璋隻好帶上一個木魚、一個瓦缽,背上小包袱,到淮西一帶去雲遊化緣,實際上就是行乞。他這次出去,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3年後,他又回到了皇覺寺。這時,全囯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各地不斷爆發反元武裝起義,1352年閏三月,朱元璋到濠州投奔了郭子興領導的起義軍。

參加義軍後,朱元璋勤習武藝,作戰勇敢,屢建戰功,為人又沉著而機智,深得郭子興的賞識。他先後被提拔為親兵九夫長、鎮撫、總管、總兵官等職,郭子興還把其養女馬氏許配給他作妻子。1355年春,郭子興病死,劉福通建立的宋政權,任命郭子興之子郭天敘為都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同年6月。這支農民起義軍強渡長江,占領了安徽重鎮太平。1356年二月,起義軍進攻集慶(江蘇南京),郭天敘戰死,朱元璋開始成為這支大軍的名副其實的首領。同月,朱元璋率軍攻占了集慶,改集慶路為應天府,宋政權任命他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的最高長官平章。此後,朱元璋就以應天為基地,向周圍擴展自己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