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昌十一年,關外勒艮部入侵邊郡,偷襲換防途中的泗方城明宇軍,騎都尉趙禹戰死,明宇軍大敗,死傷八千餘,一時間泗方城哀鴻遍野,人人披麻,戶戶掛喪,舉國驚動,武帝震怒,著季世大將軍領十萬兵馬出關,卻未找到敵人蹤跡,嘉陵關守將何不予,太守陳群被革職查辦,押解進京。
五月裏的京都因此事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而此時距離京都萬裏之遙的江慶府,卻是一幅安寧繁華的景象。
江慶府位於陵國西南,府都南華城靠近瀘江,城外江邊建有碼頭,便是南華城繁榮的源頭。
一艘接一艘的商船在江麵上排著隊等待靠岸,碼頭上的民夫們簇擁著幫忙卸貨,在這裏幹活運氣好除了工錢還能得些打賞,可比種田打獵收入豐厚得多,因此城外村裏的人家隻要有把子力氣的都會來碼頭上找活補貼家計。
城中更是熱鬧,各種商鋪作坊幾乎占據了南華城大半的主要街道,街市上擠滿販貨的行商以及從全國各地聚集而來的倒貨商人。
南華城的境況京都一無所知,這裏地處偏僻,雖有江源,卻向無銷路,讓人很難相信,這樣一座在皇帝的案上被描述成蠻荒野地的大城,卻是一派商路樞紐的繁華模樣。
城中除了太守府門樓之外最高的一座建築便是鎮南王府的騰龍閣,但相比起京都的王親勳貴們精巧華麗的宅院,鎮南王府除了規模大一些,在雕琢裝飾上可算是十分樸素了。
一名麵帶菜色的中年男子站在王府側門前,同門房小聲說了幾句,然後拱了拱手便轉身離去,瘦削的身形很快淹沒在摩肩接踵的街市中,若賀騫在此必會大吃一驚,此人赫然竟是本應流放西北的原刑部侍郎丁其伍!
王府前的這一幕不為人知,但北地的驚變卻使豐啟年忙碌起來,多日未踏足後院。
豐府平靜如昔,除了棲雲苑一個叫明雪的丫頭被秋嬤嬤發賣了,人牙子來的那天,一直低調沉默的棲雲苑破天荒傳出哭聲,青茗遠遠地聽到時,撚著繡針的手指隻是微微一頓,便仿若無事地繼續手裏的活計。
那便是豐老夫人對棲雲苑的警告,但對青茗來說,卻遠遠不夠。
這一日青茗沒有去熙和園,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怡心院配備了一名嬤嬤,兩名二等丫鬟,四名三等丫鬟,三名粗使婆子,一名廚娘。以未成年的小姐來說,人數頗有些多,原本二等丫鬟是要配年紀大一些的,便於照顧青茗,但被李氏否決了,李氏親自挑了兩個與青茗年紀相仿的小丫頭,便是綠意綠梨了。
除了綠意綠梨之外,院裏的其他人都是從家生子裏挑選,四個三等的丫鬟分別是春桃、夏葉、秋清、冬雪,其中春桃與夏葉是豐啟年乳母的侄孫女,秋清的爹是外院管事嚴執,冬雪的姐姐則在李氏院裏當值,是李氏身邊四個大丫鬟之一的梅香,所以怡心院看似人口簡單,四名三等丫鬟卻是各個都有來頭。
至於院裏唯一年長的寧嬤嬤,則是從前伺候過豐老夫人的老人了,名義上怡心院的丫鬟們都是由她管,但即使有人犯錯她也隻是仔細地講道理,不會嚴厲責罰,荷香說她這麼做誰都不得罪,不過想兩頭討好安穩養老罷了,但青茗有時覺得寧嬤嬤是個大智若愚的長者,很多事她都看在眼裏,不多言語並不代表她心裏沒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