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行為:借力節能惠民工程
為推廣節能車,2010年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公告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目錄。
凡入選該目錄的汽車都通過了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獲得了國家強製性產品認證(3C認證)證書,其綜合燃料消耗量比現行標準低20%左右。中央財政將對消費者購買以上車型的節能汽車給予每輛3000元的補助,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消費者。
在2010年4批次的名單中,上海地區有多家車企的眾多車型入選,這表明上海車企在推廣汽車節能技術上做出了大量的投入。
以上藍色是第四批次,綠色是第三批次,粉色是第二批次,橙色是第一批次。2010年上汽集團也首次表露了其在電動車領域的雄心。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表示,近年來上汽集團已全麵布局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汽集團計劃到2015年占領20%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上海汽車全麵啟動了三個整車產業化項目:綜合節油20%的榮威750中混混合動力轎車年底前將批量投放市場;2012年,年節油50%以上的榮威550插電式強混轎車將批量上市;同時,全新開發的A0級純電動轎車也將推向市場,實現零排放。
按照上汽集團的“十二五”規劃,上汽將從研發新能源汽車著手,以求真正實現產業化發展。通過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帶動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技術發展和產業化人民網:《電動汽車“十二五”專項規劃已製訂完畢》,2010年11月19日。。
此外,上海地區在電動車研發上也進行對外投資。2010年上海瑞華集團投資20億元建設的純電動汽車成都基地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上海地區企業搶占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製高點、戰略布局中國西部的遠見之舉,也將為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中國電動汽車網:《投資20億元年產3000輛車純電動汽車成都基地項目正式簽約》,2010年9月21日。。
二、政府政策:廠商與消費者雙向補貼
目前電動汽車發展遇到的一個很大問題是消費熱情與產品特性的不匹配,而這種匹配是由於消費熱情中包含非理性的傳統因素,人們雖然對電動汽車的熱情很高,但是對電動汽車的技術要求實際上超越了電動車的實際應用範圍。而消除誤解,推廣電動車的行為,必須依靠政府的行為,上海地區在2010年為電動汽車的推廣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將之前宏觀的政策與方向進一步細化落實。
到2012年,上海將力爭培育3—5家智能電網行業的龍頭企業,形成有競爭力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產業規模將達到500億元左右資料來源:騰訊汽車、中國電動汽車網、上海汽車行業協會、《東方早報》。因為人們習慣了傳統汽車,電池要替換燃油,人們會習慣性地從價格、行駛裏程、加速度等方麵來要求電池達到傳統燃油車的指標,但是電池組五種主要指標的能量、功率、壽命、成本、安全指標之間互相牽製,所以這是很難達到的。電動車的發展要從使用、應用的角度考慮。
目前市內代步車平均每天的行駛路程是60公裏—80公裏,但多年來存在一個誤區,認為電動汽車蓄電池充電一次的行駛裏程要達到300公裏。實際上多出來的裏程數對平日市內用車者是多餘負擔中國經濟時報:《純電動汽車產業化需解決六大難題——專訪廈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田昭武》,2010年12月23日。。
所以目前的電動車電池技術在對市內轎車的電池設計按100公裏需求設計即可,臨時超過裏程用增程式發電機解決增程式發電機的發展。它是由小型燃油發動機同發電機連成模塊,與電池並聯,驅動電動機。這種燃油發動噪聲低、震動小、能效高,功率恒定且體積遠小於傳統燃油車發動機,油耗可省一半左右。。以目前電池的發展水平,電動汽車完全可以進入產業化。如果把動力電源的現狀與市內汽車的動力需求搭配好,還可以帶動一係列配套產業群的發展。消費者的誤解,與電動車使用配套基礎設施的不足,需要政府出麵解決。上海地區建立電動車運行示範區,對電動車從消費和生產兩方麵進行補貼,正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第五節上海地區電動車發展的機遇
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0年天津舉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指出,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目前依然處於由科研向產業化躍進的過程當中。還存在著技術不成熟,可靠性、耐久性、成本高、社會配套設施不健全等諸多市場化的阻礙和困難,這些障礙和困難需要在堅持自主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的進程,在開放中加快我國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為了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科技部製定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草案。
目前上海對於電動汽車的發展原則,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已經十分明確。在上海地方政府自己製定了一些產業政策、金融政策和政府扶植計劃的情況下,上海地區電動汽車的發展還要借助全國電動車發展的大形勢,利用中央的相關政策,加速自身的發展。
根據科技部長萬鋼所透漏的《電動汽車“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內容,上海可以在多個方麵依托中央政府的有利政策,加快電動汽車的發展。近期上海可以在城市電動客車的推廣、充電網絡建設和電動汽車國際合作方麵著手推進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上海作為國際電動汽車示範區有它獨特的優勢,除了是我國“十城千輛”計劃目標試點城和首批五個私人購買電動汽車補貼城市之外,上海還有更廣泛的優勢:一是有世博會期間新能源汽車的運營經驗;二是產業基礎完備,上海聚集有上汽集團和新近落戶嘉定的沃爾沃;三是研發資源比較積聚,有上海國際汽車城,多家汽車業行業組織(包括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落戶上海嘉定;四是合作交流比較便捷,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在具體執行上,可以以上海國際汽車城為核心,在嘉定區形成具有技術創新、示範引領等能力的國際電動汽車示範區。
近期上海應該快速推進的另外一個領域就是智能電網建設。智能電網是電動汽車大規模發展的先決條件。按照2010年上海市政府與國家電網公司正式簽訂的《智能電網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國家電網公司將在上海市靜安區“蘇州濱河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60號街坊建設智能電網研發中心。該中心將重點支持上海配電、用電領域智能電網產業的發展。上海汽車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抓住機遇,在電動汽車融入智能電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在中期,上海地區可以在建成電動汽車發展產業聯盟和電動車發展人力資源支撐計劃上取得突破。
另外,在商業模式上,上海地區可在電池租賃上取得突破。目前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最大擔憂在於電池,目前電池組高價低壽命的狀況,使得很多消費者擔心購買電動車之後還需要二次投資。對此,電動車生產廠商與政府可聯合開展電池租賃業和充值卡業務。租賃公司接受用戶充值租金和政府補貼,在繳費上可使用戶所付租金及充電費總和不超過油費,差額有政府補貼,隨著逐年電池質量和壽命提高而折舊費下降和油價上漲,政府補貼可以逐步減少直至取消。最後電動汽車的報廢電池由租賃公司統一收回,降級作為他用(例如作為路燈的供電電源)或統一回收其中資源,避免汙染。
通過以上方式,可以使電池集中科學管理,可避開頻繁更換電池的不便,打消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動力問題的疑慮,從而快速推進電動汽車的產業化發展。